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悦 《新闻世界》2013,(5):106-107
政府公信力与公众知情权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造成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知情权未得到满足、"官本位"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媒体话语权缺失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媒体、公众三方需要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阳光政府"、完善突发事件发布机制,媒体要迅速准确传播信息,把握舆论导向,公众则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
汤伟军 《新闻实践》2013,(12):55-56
核心阅读:媒体间的竞争重心,从"新闻"逐渐让渡到"观点",这是近年来业内出现的变化之一但是,社交媒体环境下,舆情的非理性,信息的碎片化、失实,乃至于网络舆论对现实世界的重构与改写,都在不同的维度影响着评论的准确和客观。基于这样的传播语境,有必要检讨现有新闻评论在新语境中的流弊所在,重新梳理"事实"与"评论"的关系,或有助于重塑新闻评论的"权威"。新传播环境下的评论难点社交媒体环境,旧有的传受格局被结构性地改写,它作为信息披露、观点表达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有多种原因,"公开化"与"媒体的解冻"是其重要因素。但苏联解体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是由于苏联的"媒介催化"或"舆论失控"所致,相反,苏联的解体是长期信息封锁、传播扭曲所造成的。将苏联解体归之于"舆论失控",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严密的舆论控制对苏联解体造成的影响。新闻传播的确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不过不是由于"舆论失控",而是由于系统性的传播失灵。传播失灵导致了苏联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被严重透支,为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改革培养了潜在的支持者。在传播失灵的作用下,苏联社会表面光鲜,深层的社会矛盾却被掩盖,以致苏联社会脆弱得不堪一击。经常性的传播失灵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直接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完善推动了"自媒体"这一概念的诞生。从"自媒体"到"自媒体时代",原先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的信息越发具有"亲民"的特性,这意味着自媒体时代下悄然转变的传播模式,正从根本上冲击着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能否正确有效地应对负面新闻信息,成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媒体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对负面新闻信息报道和新闻执政能力的内涵解读入手,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二者的良性互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后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活动出现了报道价值观多元、新闻信息把关作用弱化、报道方式过度娱乐化、信息量过载等诸多问题,不仅干扰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也影响到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因此,从媒体角度,要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倡导新闻专业精神,利用新技术堵漏,实现"疏";从政府角度,要加强新闻立法,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公众教育,进行"导",通过"疏"与"导"的结合,妥善解决新闻报道活动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能否正确有效地应对负面新闻信息,成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媒体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对负面新闻信息报道和新闻执政能力的内涵解读入手,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二者的良性互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闻窗》2013,(3):1-1
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令人高兴的。微博如今已经是互联网的新入口,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是社会关系的新节点,也是人们意愿表达的新平台;更重要的,它是利益联系的新纽带,也是政府、社会和个人施展影响的新空间。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记者究竟应该如何做"记者"?因为,不是每个发出信息的人都能够成为记者。曾经记者被称之为"无冕之王",这是社会对这个行业的厚望。  相似文献   

9.
王蓉 《新闻战线》2015,(7):122-123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媒介产业迅速兴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公共管理中政府与媒体之间的沟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政府与媒体间只有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危机。那么如何调整政府与媒体二者间的关系,有效地进行公共管理信息的传递,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寒冰 《声屏世界》2013,(4):22-23
社会危机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是近年新闻传播领域关注的重点,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社会危机事件可分为"天灾"(地震、冰冻灾害、洪灾及其他无法找到直接原因的事件)与"人祸"(如西藏3.14事件、奥运火炬事件、石首、瓮安等地的群体性事件等)两类。针对"天灾"与"人祸",政府与媒体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说"天灾"的突发,需要新闻媒体尽快公开信息、提供服务、让广大观众知情,那么"人祸"的出现则需要在提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余婷  徐宇辰 《新闻世界》2013,(12):133-136
现代社会媒介网络高度密集,新媒体快速发展,公众政治参与度提高,这些都对新一届领导人的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分析归纳了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客观性策略",试以另一种方式解读美国媒体对涉华议题的报道特点,这既是检验中国对外传播效果的一种方式,也为新一届领导人形象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龙海 《新闻世界》2010,(10):127-129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二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3.84亿人。"①网络媒体为公众建构了"公共话语空间",信息的汇聚和信息传播的分权的两大特征为网络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起到了其它媒体所难以企及的优势。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民愈来愈懂得利用网络传播舆论,监视我们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健康的发展。本文从网络的两个最重要特征出发分析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媒体发展可以用众多"关键词"表述,特别是纸质媒体危机感越来渐近,但对这些"关键词"的研判与解读发现,未来报业发展依然是严峻的挑战与巨大的机遇并存。关键词之一:媒体经营环境和形势信息传播快捷化、传播平台多样化,特别是网络等多种新兴媒体的崛起,全球的报业盈收普遍呈萎缩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时评节目据事说理,既能传播特定的新闻事件,同时也能对其进行深度解读,是"事、理、情"三要素的综合体。因此,一方面电视新闻时评节目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样式,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由此提升媒体价值;另一方面,它也具有社会监督与舆论引导能力。基于此,我国的电视新闻时评节目必须有效处理好媒体、公众、政府、社会、新闻主体之间的多维关系,才能发挥自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张亮 《新闻实践》2011,(2):35-37
"围观改变中国",成了当下的流行语。它说明了网络热点对于社会舆论的巨大影响力。新的传播态势,让主流媒体面临着选择,似乎不参与到"围观"中,就会与社会热点脱节,而仅仅是参与"围观",又会被网络舆论所左右,丧失话语权和存在的独特价值。主流媒体要引导网络热点,  相似文献   

16.
媒体经常滥用手中的话语权肆无忌惮地"狂欢",而在信息传播中处于不对称地位的受众声音显得相对沉默,而这种沉默益发助推了媒体无理"狂欢"的螺旋上升。改变种种愈演愈烈的畸形传播环境,既要加强媒介自身的自律,也要加强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从而使传者自重,使受者真正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去。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的"微观世界",媒介生产与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娱乐与体验越来越具有即时性,这便是所谓的"微时代"(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它给主流媒体的生产方式、推广模式、营利方式都带来了变化。微博这一网络媒体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8.
"云计算"正推动信息产业内部技术革新。"云"不仅是计算模式和技术框架,更是思维模式,它引发的更是思想创新。依托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媒体服务产业也在不断探索"云",尝试将"云"直接应用于各种新闻媒介中,由此引发媒体新闻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本文以基于传播过程来架构新闻"云"信息服务系统,重点分析该系统中的内容资源、内容平台、内容服务子系统在传播过程中体现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13,(1):55-55
邢立双在2012年第11期《网络传播》撰文阐述,面对繁荣的网络舆情,政府机关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加强微博上官民互动。2011年,政务微博的发展"提速",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在微博使用能力和技巧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和领导干部把它变成了"网上机关报"——一种与民众互动的"公媒体",把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互联网。首先,微博通过新浪认证。  相似文献   

20.
石研 《全国新书目》2012,(7):78-79,81
在某种程度上,当金融市场没有实现自行调节和配置,政府干预无效,而财经媒体也没有很好地弥补二者的缺陷时,传播失灵发生。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原因多元而复杂,市场机制对财经媒体的侵蚀是外因,财经媒体的结构性缺陷构成内因,而市场、政府、媒体间权力的博弈是导致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在当前转轨时期,加强市场、政府、财经媒体三者间的协作可以视为矫正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思路之一,文中阐述了市场、政府、财经媒体三股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分清各自的边界,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彼此弥补,共同建立媒体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构想,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关键环节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