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视觉文化与消费主义的融合,短视频成为了影响女性身体审美标准的重要工具,而关键意见领袖在构建女性身体消费的视觉隐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存在于一切使用视觉形象的媒介中的视觉隐喻,源于其认知性,表现为视听修辞形式,间接地传达隐喻使用者的真实意图,以期实现隐喻生产者与用户的共鸣。本文选取了四位顶级关键意见领袖,在视觉隐喻的理论视域下,考察隐喻机制的生成规律和表现特征,为女性身体消费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下,"理想美符号"被塑造成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这种单一化的审美引发女性"容貌焦虑"现象愈发突出,美容技术的提升、男性的凝视和女性的自我迷失等是女性"容貌焦虑"现象的诱因,"完美"网红形象诱惑、"体象障碍"、消费主义等"绑架"了审美文化,但是网红经济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暴力美学"所激发的"审丑转向",以及"单一标准"物化的"刻板印象"等是对这种"单一化"审美文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借助符号进行思想交流、文化传播的中介环节.在信息全球化的语境中,翻译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职业.翻译的本质见于符号转化,即信号编码和解码,它反映了人的符号存在.语言翻译的本体特征在于跨文化传播,这是由语言和文化的内在关系决定的.翻译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文学翻译是翻译的重要内容,经历着欣赏和再创作两次审美体验,其过程包含着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情感化、人物性格再造、形式美重建等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4.
王立新 《中国出版》2022,(19):39-42
当下文化消费领域的“古风国潮”热,以其浓郁的中国符号元素、风格形式,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引发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各头部视频平台争相打造的内容和营销话题。文章认为,当下“古风国潮”短视频文本所呈现出极具辨识度的两大审美取向:唯美的“古风”形式与“土味十足”的乡土书写,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现代性的审美隐喻,其意义生产机制则表明地方经验下的全球化,已建立于更为具体的情感关系与更为灵活的伦理选择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依次经历了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语用学研究到认知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文化因素对隐喻的影响。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其隐喻表达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从文化角度出发来探讨爱情隐喻的翻译可以有两大策略:保留策略和转化策略。前者包括直译、换译和补译;后者包括明喻译法和释义译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9,(7):48-55
"场景符号化"是融媒体时代审美体验的主流范式,网络游戏代表着当下人类对融媒体场景符号的阅读惯习和审美认知。个体通感直觉与肉体的深度介入,借由融媒体媒介的技术联结和情境助力,加速了"符号—场景"合二为一的审美体验格局建构,并演绎出"感兴"、"情象"、"意境"等现实表征。但在情感造形中的理性消解和感性至上,必然引起融媒体文化审美的意义转换,这也许正是网络游戏审美体验格局对虚拟文化生态的现实审视。  相似文献   

7.
赵宏 《大观周刊》2012,(50):8-10,16
陶瓷是一种以工艺形式展示的文化物证,它作为文化体现者而存在。陶瓷上的文化信息是通过各种特定的形式传达出来的。这些形式往往以隐喻和简单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因而其符号的特性就显现出来。陶瓷符号需要我们努力去挖掘.使之变得明了,也同时使之显现出复杂的本质。既要明了,又显复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类传播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运用符号表达意义。表达是制造符号以代表其意义的过程和产物,也是在有效的意指系统内形成意义的社会化过程。本文对隐喻与转喻这两种基本模式在电视传播符号运作方面的基础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相关电视传播中的典型案例,为解读电视传播符号表意模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将取材于《封神演义》的人物与情节进行颠覆性创作,给观众带来了全新故事情节与视听体验。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基础,从叙事题材与方式、人物角色、电影主题对《姜子牙》进行分析,认为其打造的反英雄人物形象与通过符号隐喻表达的深层意涵,共同构成了这部成人化的动画电影,其对于我国经典著作的陌生化创作能给未来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提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业的日益繁荣带来了信息量急速膨胀的当下,男权文化体系通过对媒体话语权的控制,完成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使得媒体传播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男性按照自己的想法所设计的审美客体,并最终通过男性叙事来传达给受众。我们通过分析媒体传播中女性形象呈现的方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诸多便利。短视频作为当今时代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主导性媒介,其出现为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当下跨文化传播较为成功的案例,李子柒古风美食类短视频在海外的爆红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相较于复杂的文字符号,视频符号生动性、可视性、临场性的特征使其在打造“共情”叙事方面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李东晓 《今传媒》2013,(2):153-154
当代文化具有鲜明的审美性与消费性,在文化消费活动中,女性"被看"的客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女性的"边缘化"处境引起了女性主义者的抗争。男女两性既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也文化价值建构的主体,共同参与文化产品及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应该警惕女性身体及形象的客体化的现象,提高性别意识,共同建构两性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张璇 《编辑之友》2021,(1):87-92
文章依托修辞学中视觉隐喻与言辞隐喻、图像与语言共生关系理论,立足实践分析图像转向语境下文学插图中语—图关系转换的视觉思维.以言辞隐喻为参照,从喻指、图像符号、生成机制等角度,探索文学插图中的隐性表达相对统一和相对稳定的互文式视觉隐喻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PLOG作为以照片记录日常生活的新形式,逐渐风靡社交网络。PLOG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大量的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链文本等伴随文本,它们与符号文本共同延伸和扩展PLOG的表意空间,其引领的“图片+文字”的媒介表达形式被视为一种符号消费。在符号构建过程中,PLOG呈现出形象构建与个性化叙事、平台支撑与文化构建以及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等景观,并且在表达空间、社会交往、审美取向和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景观逻辑。PLOG的势头方兴未艾,需关注过度沉迷于图像化表达、理想化形象构建以及隐私消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程进  王中伟 《东南传播》2022,(2):141-144
边疆不仅是地理上的边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文化风情的边疆。纪录片尤其是政论片,与生俱来具有向社会发言的传统。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录片《新军垦战歌》为例,揭示了如何运用风景建构生命情感、形塑历史记忆、强化家国认同,并探讨了“符号能指”“价值隐喻”“记忆询唤”“情感共通”等风景书写意识形态的主要机制。探索包括风景等自然载体与思想价值观念在文艺作品中的融合机制,将为政论片更为有效地实现意识形态诉求提供更多的可能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素芳 《东南传播》2010,(1):102-103
叶念琛影片在展现浪漫与现实对立中爱情的同时,也着力表现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在爱情中地位。现实性和细节铺陈是最引起人共鸣的地方。但是在过于注重感官诱惑的镜语中,其爱情叙述缺乏终极价值观的支撑。爱情主题表达经常处于自相矛盾的失语状态,从而导致影片整体上处于深层文化内涵:和正确价值导向缺失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吴艳 《东南传播》2013,(4):125-128
这是一个视觉文化主导下的大众传播时代,但是以声音为符号的文化产品依旧具备其独有的魅力。本文以视觉文化为考察背景,指出声音产品在当下的几种使用特征,并提出从听觉元素奇观化、声音元素亲近化、消费过程主体化三方面来创造其声音产品的审美价值,为相关实践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郑秀君 《档案天地》2004,(2):22-23,26
衡水,地处河北省东南部黑龙岗流域。“衡水”一名源自“漳水横流”(清乾隆《衡水县志》)。横流之水,龙腾之乡,钟灵毓秀之地,造就出享誉全国的衡水三绝——候店毛笔、冀派内画、宫廷金鱼。这衡水的宫廷金鱼,就是由北京“金鱼徐”第十代传人徐立才先生培育的中国金鱼。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6):24-27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摄影以视觉符号传播手段改变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并为社会文化媒介提供多样化的描述方式。反之,摄影也接受并反映当时的政治气氛、文化思潮和时代的审美情趣,其理念的更迭自然受到彼时社会氛围的规制,摄影生产出的视觉符号便可以理解为特定社会结构的产物。本文试图通过不同时期摄影创作观念与风潮的流变,探究摄影在与社会互动中的呈现与被呈现关系,分析摄影透过图像为中介表现社会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9,(11):52-59
在《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一书中,埃德蒙德·卡彭特提出了媒介偏重概念,认为只有通过某种媒体,我们才能以最佳的方式获取和交流这条信息和见解。文章分析了埃德蒙德·卡彭特媒介偏重概念与伊尼斯"媒介偏向"概念的异同,并借用媒介偏重概念,分析了文字与图像两种大众媒介的媒介偏重。研究发现,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各有不同,在意义的传递与表达上也各有侧重。主要表现为文字是抽象的,图像是直观的;文字是联想的,图像是强迫的;文字是间接的,图像是直接的等。同时,二者又相互渗透,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互相补充,为意义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文章同时指出,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还指涉为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在表意上的差异,以及文字所代表的印刷文化与图像所代表的视觉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