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活动,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期刊是向社会、向企业传播文化的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创造具有独造性的智力产品的人。作者的思想、学识和风格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和价值,而编辑则根据期刊的宗旨,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书刊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稿件,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了可以传播和保存的刊物。作者提供的稿件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作品;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在读者群传播、交流,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决定了作者的命运,所以编辑的支持和帮助对作者很重要,作者可以根据编辑所提供的读者信息、出版信息,制订和修改自己的撰稿计划。另一方面,编辑...  相似文献   

2.
关于编辑劳动的创造性问题,仍是当前编辑学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讨论的不断展开,编辑劳动具有创造性意义的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在具体的认识上,大多数仍停留在这样一个层次上,即认为编辑劳动的创造意义主要表现为创造的参与性和创造的二度性,是一种间接创造,或曰再创造,而对编辑创造的主体性、直接性,尚持有不同程度的保留态度。我以为,对编辑劳动创造性的探讨,不应局限在狭隘的编辑工艺流程的圈子里,而应在人类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上来考察编辑活动的本质意义和它的社会价值、社会作用。唯此,认识才可能深入。人类文化建构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编辑创造和作者创造同是这一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而又密切相联的两个环节。任何文化  相似文献   

3.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美的主要特征和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间的美都是具体的客观存在,具有各式各样的形态,如精心设计的服装所创造的是一种服装美,文明的行为举止、姿态风度所创造的是一种行为美。编辑工作也会创造出编辑美。以下先谈谈编辑美的特征。 (一)编辑美是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从宏观上看,编辑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劳动,它的客体对象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编辑通过审美活动,对这些文化财富进行着种种发现、筛选、组合和改造,从而提出了新的选题,发现了新人新作,编发各种书籍、丛书和套书。在这些创造性劳动中,凝结着编辑自身的知、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发现,是编辑在文化创造中的价值,编辑工作要保存和积累文化,就要将凝结了作者、编辑的智慧与心血的作品通过选题策划、谋篇布局、精细编辑、印前审读、排印装订以及宣传营销传播出去,整个出版过程紧密衔接、统筹安排.同时要求编辑能真实客观地记录当代的大事,准确科学地传承历史,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编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关于编辑劳动的性质和作用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也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编辑劳动的性质和作用在于中介性。说在一般情况下,编辑劳动不直接创造文化知识,编辑活动的过程也不是直接创造文化知识的过程。文化知识的创造者,是那些写出了文学作品、学术论著的作家、理论家和科学家,是那些创造着别具风格的画品、乐曲的画家、音乐家。只有当这些人的成果需要向社会公布,划进入大众传播渠道时,才能和编辑及编辑活动发生联系。另一种意见认为:编辑劳动的性质在于加工性和创造性。因为编辑活动是对他人作品和资料进行收集、选择、整理和加工,使之  相似文献   

7.
激活编辑的三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劳动,其成果直接渗透、融会、凝集在原作者的精神产品之中,编辑是以作者的原创作品为劳动的对象,通过创造性的劳动,积极地调整和整合作品的内容,使作品达到出版标准和要求.由于编辑工作隐性化的特点,他的劳动本身不具备独立的存在形式,因此很难为一般的人所认识和理解,但是其价值在于:通过优秀出版物的发表,将人类的精神生活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提升,同时兼顾各种层次的精神需求,使各种层次的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实现了人文精神的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8.
编辑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直接参与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贮存过程。合理有效地使用和管理编辑劳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劳动效用和价值创造。当前,我国图书质量为什么严重滑坡?有关人士撰文认为,编辑含量严重不足,编辑责任心不强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增加编辑含量”,增强编辑责任心是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是一项典型的脑力劳动.其工作复杂性、艰巨性和无私奉献、为人作嫁的特征已为社会所公认。而编辑工作的全过程都充满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亦是显而易见,但有些同志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创造是对作者而言.编辑工作就是“剪刀加浆糊”,进行一些技术性加工处理,谈不上创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施国光在《编辑之友》1993年5期上撰文认为,编辑加工是最能体观编辑才能的工作环节。文章论述了编辑加工的必要性、重要性、创造性。(一)编辑加工的必要性,缘于编辑劳动的转换性。编辑劳动主要是作用于个别精神产品到社会精神产品的转换,实现这一转换,审稿很重要,编辑加工则是审稿的延续。审稿主要判定稿件的概貌和基调,而加工则是解决稿件的具体面貌问题。在转投中,编辑加工要做好两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是协调个别精神产品(稿件)与读者需求的差距;二是协调作者与制作者劳动的差距(技术性加工)。(二)编辑加工的重要性,在于编辑劳动的规范性。编辑劳动有特定的规范要求:政治性规范、政策性规范、语言逻辑规范。通过编辑加工达到规范的要求,这是实现产品转换的基础条件。规范某些潜在的、又貌似正确的失误,则体现了编辑劳动的创造性。(三)编辑加工的创造性,体现在编辑劳动的合成性。编辑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地位,编辑劳动必须与作者的劳动、读者的需求合成,才能成为具体的社会价值。编辑劳动的合成性要求编辑加工力求在内容上独创性与科学性统一,在表  相似文献   

11.
试论编辑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现代传播》2006,4(4):82-85
作为出版文化信息传播的“望者”和“把关人”的编辑,在出版文化发展及职业实践中,自然也以“发现”作为出版文化创新的手段,而且编辑每天都在变动的文化信息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怎样从纷繁的文化信息中发现有出版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选题、作品或有创造力的作者人才,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奉献给受众,这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发现眼力,具有较深的文化洞察力。本文论述了编辑发现的概念、内涵,以及编辑发现在出版实践中的体现,对编辑发现问题作了一定意义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编辑劳动和精神产品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是一篇学术性文章。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探索了编辑劳动的意义及其劳动价值。我们希望多有一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出版工作的论文问世,这有待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出版业流行着一个看法,即把作者当作衣食父母,把读者当作上帝,相对来说,编辑被放在一个从属的次要的位置.这种看法有它相对合理的一面,但并不准确,最根本原因在于它忽视了编辑--作为生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出版创新意识的加强,编辑在出版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起来,甚至占据了核心的位置.在出版整个链条中,作者(家)作品只是生产资料和原料,读者是市场,而编辑才是生产创造的主体,作者的产品只有通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成为商品,创造出效益来.编辑不仅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出版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编辑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把作者与市场(读者)二者结合起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编辑创造的时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创造贯穿于出敝的全过程,从选题的提出到书籍的问世,整十出版链条均由编辑的创造性劳动衔接。但是,由于一部分书稿的最初始因不同,编辑凝结于其中的创造性劳动也便存在差异。编辑的创造按其介入一部书稿的时段,可分为四种形态。  相似文献   

15.
试论编辑劳动的创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劳动创造性的评价,理论上关系到编辑学的建立,实践上关系到编辑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劳动价值,影响调动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意识。所以一直被编辑同仁所重视和研究。在众多有关编辑和编辑学的论述中,由于考虑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对编辑创造性劳动的理解和表述不一致,有的还失之片面性。为求教于编辑界同仁,以期促进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笔者想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编辑学的有关术语正处在发展、成熟阶段。概念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术语可能有多种多样的表述。如编辑的劳动性质的概括就有:(a)编辑劳动是创造性劳动;(b)编辑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创  相似文献   

16.
罗晓宁 《编辑学刊》2001,(3):30-31,32
编辑劳动是创造性很高的脑力劳动.为了生产具有文化积累和创造价值的产品,一个编辑必须有足够的学术敏感,经常注意收集各学科的学术动态,掌握其发展趋势,并在分析、研究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创意思维,推出创新选题,发现和培养理想作者.  相似文献   

17.
论科技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玉珠 《编辑学报》1994,6(3):125-128
在科技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出编辑劳动的创造性价值。编辑家在选题组稿时,择优弃劣,弘扬创造性,引导着科技创造活动的新潮流;在修改稿件时,将自身的创造性融入稿件中,将稿件转变为文献,使信息智化;在总体设计时,构造科技书刊整体,产生创造性价值增量,增大其创造性;在编辑产品流通时,对科学技术中的创造性成果发挥着运载传播、转化促生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人眼里,编辑有点像“二等公民”。连一些编辑也认为,编辑的创造思维要受作者和读者的思维支配。其实,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审阅、修改稿件中善于发现和追踪有价值的新信息、提出新选题,发现和发掘原稿中的潜在价值进行优化加工,更主要的还表现在他根据自己报  相似文献   

19.
编辑主体价值是编辑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主体处理稿件,面临着三重需要:一是作为编辑主体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二是作者价值实现的需要,三是受众的、社会的需要.编辑主体价值就是对这三重需要的满足.通过稿件的编辑加工,编辑主体实现作者的价值追求,也实现着自我的价值理想,最终满足社会和受众的文化需求.编辑主体价值应该由受众和社会来评价.  相似文献   

20.
编辑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编辑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它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劳动者个体的钻研和思考。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图书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都要靠一个个编辑人员勤奋努力的个体劳动,才能取得成功;编辑劳动成绩的大小、创造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编辑个体的智能和劳动态度。正是这种个体劳动的特点,才会使优秀的编辑工作者可能成为编辑家,并在自己的劳动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编辑业绩和编辑风格。不过,编辑劳动的个体性与其他脑力劳动的个体性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方式主要是个体的;他们的社会角色(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又要求他们这种脑力劳动突出自己的个性,个性特色越是鲜明,其精神产品就越能显示出独特的创造风格。因而他们的劳动个体性特别强烈;而编辑的劳动方式并不全是个体的;编辑的社会角色是:精神文化生产的组织调节者、精神作品文本的制作者、传播者。这种社会角色对编辑劳动的要求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高度结合;编辑创造的业绩与风格也不能离开这种结合表现出来。所以,编辑劳动的个体性就与群体性很难完全分开。最近,有位作家给编辑家黄伊写了一本传记:《烛照篇——黄伊和当代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