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卿  丁靖佳 《中国出版》2023,(10):17-22
研究主要讨论了数字出版的属性、本质和特征三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其中,数字出版的属性应为出版发展的“新阶段”而非“新业态”;数字出版的本质为“商业形态的文化建构”,区别于纸质出版阶段,数字出版的本质更强调新经济下的新文化建构,即借助数字经济实现数字文化的选择、传播与传承;而数字出版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出版内容生产智能化、出版内容管理去中心化、出版内容分销“流量化”,其在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字出版本质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数字出版研究成为出版研究领域的重点.这一时期数字出版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数字版权保护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文章在对"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研究整体情况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从这四个研究热点出发,对"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研究情况进行重点梳理,以期展示这一时期数字出版研究的重点成果,为科研工作者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识别和应用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梳理方法论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10本图书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对每篇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编码与统计,利用自动抽取和人工编码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沿用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体系,将研究方法划分为一般科学方法、专门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三个方法层次。其中,一般科学方法包括理性思辨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新旧三论法、实验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据挖掘法、系统及技术介绍和模型法;专门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计量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关联分析法、评价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包括数理方法、经济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和社会学方法等。立足中国实践,不同方法层次下各类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的具体应用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于解决中国问题、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表1。参考文献68。  相似文献   

4.
刘璐  辛谏 《编辑之友》2023,(10):76-87
文章立足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背景,从学术成果、研究方法、学术共同体三个方面,梳理了近20年来的数字出版学术体系,总结了学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成果交叠化、方法窄化、合作网络松散等问题。基于此,在溯清学术体系建设基础的前提下,围绕正确处理三组关系、强化学术理论建构、完善研究方法体系、推动学术共同体形成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学术体系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从而对推动数字出版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术体系优化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1994~2013年,国际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SSCI收录的以"数字出版"为主题的481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据"一阶线性齐式差分方程式",将国际数字出版的研究分为1994~2006,2007~2013二个阶段;再采用"共词分析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对此二阶段以数字出版为题的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共词频次、中心性分布与派系分析。从中得出国际数字出版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学术话语是学术话语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方向性延伸,也是数字出版学是否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章以话语概念沿革为切入点,提出数字出版学术话语是基于特定语境,承载和传递数字出版观念、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语言运用,是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所指。进而就数字出版学术话语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进行分析,提出数字出版学术话语的内涵包括识别数字出版活动实践与研究成果、强调数字技术对出版活动的建构意义和反映数字出版实践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外延则包括时间维度的数字出版学术体系生成的阶段性言语,以及空间维度的凝聚数字出版学术实践与成果的多维形态表达。该研究对推动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促进数字出版学跨国界跨学科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刍议数字出版对编辑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雄 《中国编辑》2011,(2):63-65
文章从数字出版的具体实践出发,阐述了数字出版对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指出了编辑应着重加强5个方面的修养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1.全面把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研究产业发展动态;3.掌控数字出版项目流程;4.了解技术特色;5.熟悉和运用网络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出版业数字化战略视角,分析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两个方面,即出版产业数字化战略与出版事业数字化建设、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作为独立业态的数字出版;探讨"三个关系",即出版业数字化战略与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的关系,得出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基本判断."十四五"期间,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将更加凸显,数字出版将体现出产业体系智能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特质,数字出版的市场调节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将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延伸服务的五个方面——"知识服务"、"咨询知识库""、在线作业辅导""、信息素养教育"以及"个性化信息传递",并提出了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延伸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由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学科方法三个层次构成,方法论包括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图书馆学学科方法论三个部分,研究方式包括研究法与研究类型,具体学科方法是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文章旨在阐述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构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大势所趋,本文在对福建省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现状调查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4个方面对福建省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的内部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整合产业链,探索经营模式;加强数字出版复合人才队伍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智能出版即以智能化的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发行的新型出版.文章分析了智能出版研究的"产业、治理"二元价值,提出了智能出版研究的"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的逻辑,重点评述了增强现实类、虚拟仿真类、出版大数据类、智能知识服务类等智能出版产品服务类型,并对智能出版产品服务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治理的中心环节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背景,基于数字出版治理活动这一研究对象,提出有关数字出版治理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思考。一方面,基于静态视角,从常规治理和创新治理两个角度、九种治理形式,分析了数字出版治理体系现代化;另一方面,立足动态维度,提出构建由制度建构力、制度实施力、制度反馈力、制度调适力以及制度创新力五个方面的数字出版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查丹 《出版科学》2015,23(1):24-26
传统出版行业的编辑工作在数字出版时代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传统编辑工作的原则、要求、内容、制度环境等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从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现状入手,剖析影响数字出版编辑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和推动传统编辑工作科学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期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翠玲  孙瑾 《出版广角》2023,(18):24-29
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直接影响和制约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打造。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体系建构包含“两种类型”“三个阶段”,“两种类型”是指转化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和原创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三个阶段”是指出版内容建设所包括的资源数字化、内容产品化和建构体系化三个环节。出版单位打造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可行性路径包括推进数字版权授权工程、实施出版资源数字化策略、推动数字资源精品化建设、建立与数字出版内容建设适配的运营体系以及推动数字出版品牌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诸廉 《出版科学》2021,29(3):92-101
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数字阅读,本质上是通过获取读者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的神经数据,实现数字出版从创作、阅读、发行到传播全过程的科学研究.本文梳理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技术方法与多领域的研究应用,以及当前在数字阅读体验、效果、过程、机制研究四个方面应用的现状与不足;进而围绕数字阅读研究中读者偏好、作品优化、发行预测、传播规律四大难点问题,提出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构建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数字阅读研究框架,以期打开"黑箱",探索"神经出版学"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绩效管理系统在数字出版转型战略中的作用和建构依据,确立了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目标管理、关键绩效管理、360度等绩效管理为辅助工具的建构方法,并以数字出版转型战略主导的绩效管理系统模型设计为基础,全面论述了数字出版转型战略下出版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建构实施问题,旨在为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绩效管理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新范式,集众多交叉学科之所长,改变了长期以来知识创作与文化生产的路径与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与研究外延,在海内外学界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出版作为人类文化的生产方式和人类文明的传承手段,在载体、符号和技术三元素方面与数字人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出版载体的更新迭代使文献变得可读、可处理与可分析,奠定数字人文的实践基础;出版符号的数据化建构扩展了知识服务的范围和边界;数字出版新技术的涌现为传统人文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二者呈现出相互作用、推动前行的伴生关系,促使文史研究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大幅提高,呈现出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人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学者们主要关注作为一种方法论实践的数字人文,而对数字人文自身的理论建设较为漠视;缺乏理论内核的数字人文呈现一种数据库建设多于学科研究、论辩多于创新的现象,表面上轰轰烈烈,却缺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本文呼吁重视数字人文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从"人文"的内涵出发,指出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多门学科共同构成的一个新领域,其对人文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工具或方法的使用,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内涵,是一种质的变革;辨析了与数字人文相关的人文学科、人文科学和人文主义等概念,基于麦卡蒂的方法论共同体与卡拉托斯的科学哲学理论构建了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其由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方法论、具体工作内容与研究领域构成。图1。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20.
洪云 《传媒》2015,(12):77-78
本文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在数字出版中的意义,从战略角度剖析了大数据的现实价值,阐明其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数字出版内容、流程、服务三方面分析了大数据技术给数字出版模式带来的变革,指出数字出版企业应该建构用户体验的出版模式、动态化的内容模式和生态化的结构链模式等三种数字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