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编辑人才培养管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莹 《中国编辑》2006,(5):26-28
编辑在出版社的作用举足轻重,甚至关系到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早已被出版行业广泛认可。如何更快、更好、更多地培养编辑人才,是许多出版社积极探索并不懈努力的核心工作,也是出版社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出版市场中的制胜法宝。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竞争首先从人才的竞争开始,出版社的领导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年轻编辑的培养。因为一个出版社年轻编辑的水平将代表它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可以预料,国际出版商一旦进来,也会立即加入人才争夺的战团,形成国有出版社、还处于“地下出版”状态的民营书业界、台湾和港澳书业界、国际出版商四方  相似文献   

3.
自80年代开始在书刊出版系统实行的编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对于编辑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今出版业迅速发展,编辑队伍迅速扩大,许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纷纷加入编辑行列。面对如此迅猛发展的形势以及出版行业转入市场经济机制的运作状态,我们现有的编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已显得很不适应。加大编辑专业技术职称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制度,是当前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培养造就出版专业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规范出版社编辑初、中、…  相似文献   

4.
卢青 《出版参考》2010,(5):21-21
医学编辑大多是由医学专业毕业生或者临床工作的医生担任,将这些不具备任何编辑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培养成能基本胜任工作的编辑,是现实的需要。另外,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版社的社外编辑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对行业外人员进行人门培养的问题为业内所关注。笔者根据多年的编辑实践经验,提出初学编辑人员入门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观念,供同行和年轻编辑参考。这三个观念既是编辑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观念,也是编辑业务能力成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出版企业完成转制走向市场的新形势下,现代出版企业要做大做强,优秀出版人才匮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笔者结合企业培养年轻编辑的经验,从编辑的能力要求、年轻编辑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科技类出版社在年轻编辑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由此造成编辑能力提高慢,难以留住人才等.对于年轻编辑的培养,既要着眼于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充分的岗位培训,也要积极鼓励编辑“走出去”,接受新知识和新思维,主动吸纳和充分信任编辑参与项目运作,更要在薪酬制度上给予年轻编辑必要的倾斜和扶持,这样才能构建优秀的编辑核心团队,保证出版社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策划编辑作为图书出版的策划者和创意者,其能力和视野直接决定了一个出版社产品的质量和品位,是出版社竞争的核心因素.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法”的组稿及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编辑的潜能,培养编辑“定时爆破”(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与“定点爆破”(规定院校内完成任务)的能力,是促进年轻编辑快速成才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8.
论述出版社年轻编辑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总结创新型编辑人才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出通过制订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划、建立激励机制,全面培养年轻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关于期刊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刊物的内容及质量均有重要影响.在当前文化领域的建设中,出版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编辑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作,编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出版行业急需复合型编辑人才.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使期刊编辑工作的开展紧跟时代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复合型编辑需求的迫切性入手,对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素质需要及具体培养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编辑人才是出版业的核心,年轻编辑更是未来的主力军。做好年轻编辑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年轻编辑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年轻编辑人才队伍,事关出版社的发展大局。本文主要阐述了老编辑在年轻编辑培养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名牌编辑的品牌影响力决定了出版社的图书品牌和自身品牌塑造.要充分发挥名牌编辑的强大作用,出版社要树立新型出版人才观,创造良好环境;赋予名牌编辑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人才持续成长.针对行政干预较多、收入分配差距不大、配套设施不足、人文关怀不够等制约名牌编辑发展的因素,出版社应简政放权,打开上升通道;加大收入分配梯度,充分市场化运作;提高人才的忠诚度,设法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化时代,出版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编辑人才是出版社的灵魂和核心,是出版社的排头兵,在出版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培养新型编辑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新型编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其次分析新型编辑人才的要求,最后给出新型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以便为其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高编辑职业效能感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编辑工作者的成长是随着出版单位的发展而成长,出版社或杂志社对社会的贡献莫过于推陈出新,出精品,这与建设一支优良的编辑队伍,充分发挥编辑效能分不开.对此,如何认识编辑工作者的职业效能感,如何培养编辑工作者的良好职业效能感很有必要,这不仅利于编辑养成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而且有利于树立出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编辑出版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编辑出版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4.
王志鸿  姜海 《编辑学报》2021,33(2):213-217
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具备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专家型编辑人才,但传统的人才成长通道狭窄,不利于编辑人才的成长和工作积极性的提升.本文从组织要求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基于编辑成长规律的分析,以任职资格机制为基础,设计了基于经营管理、专业2条线的"Y"型编辑职业发展通道体系."Y"型编辑职业发展通道体系主要包括适用于科技期刊编辑成长规律的职级职位体系、基于能力评价的任职资格体系以及体现能力、贡献的编辑绩效薪酬体系."Y"型编辑职业发展通道体系为解决大多数编辑人才职业成长"天花板"过低问题,构建科技期刊编辑职业成长路径,提供了体系化的解决方案."Y"型编辑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已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应用,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可为出版行业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问题始终是出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编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能适应时代要求的编辑人才呢?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建立编辑人才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认为,建立编辑职业教育体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出版社建立良好的编辑人才培养机制。忽视在出版社建立编辑人才培养机制是我们在编辑人才培养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一、建立出版社编辑人才培养机制的必然性建立出版社编辑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出版行业做强做大和挺拔主业的形势进一步发展,发现、培养、使用更多的优秀编辑领军人才,应当成为行业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讨论现代编辑领军人才成长问题,显然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 一个现代编辑领军人才,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才华和学识.学界曾经有一种说法:一个编辑半个学者.那么,一个编辑室主任就应当是大半个学者.现在我们的编辑室主任在这一方面准备得如何呢?纵观我国编辑史,大凡在编辑领域有所作为的,无一不是自身专业领域也都颇有建树的.例如茅盾、巴金、叶圣陶、邹韬奋、张志公、周建人、郑振铎、贾祖璋等,都有过相当出色的专业研究和写作.这样的编辑领军人才,内可引领编辑成长,外可帮助作者成功,无意于做领军人也都会“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相似文献   

17.
赵可 《采.写.编》2016,(1):133-134
编辑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出版产业风起云涌,一名编辑要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去适应出版产业的发展与变革?本文从学习能力、调研能力、创新能力、鉴别能力和沟通能力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对优秀编辑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经验丰富的人才流失速度加快等,凸显出当前出版社编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其外因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挖走了出版社的优秀编辑人才;内因是出版行业机制变革滞后,编辑发展空间狭窄,对编辑人才吸引力不足。因此,需要革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解决出版社面临的编辑人才困局。  相似文献   

19.
策划能力的培养对于科技出版社的新编辑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原因可以从策划在科技图书出版中的重要性和新编辑的职业成长轨迹两方面来探究。新编辑培养策划意识,提升策划能力,可以从夯实编辑出版业务、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强化图书市场概念、培养策划创新意识和掌握各种信息资源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医图书出版是地方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品种、码洋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如何提高中医图书出版的规模和效益,是重要的课题。就地方科技出版社的中医图书出版现状展开分析,提出必须走品牌之路、建立本地化的作者团队、突出地域特色、注重中医学术图书出版,以及培养和引进编辑策划人才和重视出版质量等建议,为地方科技出版社的中医图书出版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