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电影《柯莱特》讲述了法国作家柯莱特传奇的一生,以纪实手法还原柯莱特少女时期、少妇时期、中年时期的人生经历,逐步体现柯莱特自我意识的觉醒。她的人生经历是20世纪初的绝大部分女性的缩影,电影通过柯莱特的故事呼吁了现实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柯莱特"像女主人公一样坚强独立,勇于寻找真实的自我。本文以女性主义的发展、在电影中的运用来解读《柯莱特》中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女性题材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大小荧幕上也林立了许多刻画细腻的女性形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影坛上就出现了女性电影的身影。2019年,亚太地区涌现了一系列专注于成年女性的电影,旨在展现区域内女性的生存现状,且引发了大量讨论。其中,中国内地出现了如《柔情史》、《春潮》和《送我上青云》等多部女性题材的电影,皆是通过叙述"她们"的生活遭遇,来刻画细腻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影片塑造的女性角色入手,对影片《送我上青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的中年危机? 什么是女性的中年危机?是整容、过度服药、婚外情还是逃避生活?女人到中年可能会面临种种压力,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今日的女性不仅享受到了高工资和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她们在影响社会各项规则时也要比其前辈拥有更多的经验。这一切都表明,从古至今再也没有一代女性能像今日的女性一样,能如此从容地面对中年危机。  相似文献   

4.
以《疯狂的石头》、《我叫刘跃进》、《即日启程》、《十全九美》等为代表的中小成本影片以"现代荒诞剧"的类型姿态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类电影是在新世纪咄咄逼人的商业大片和小制作的艺术电影遭遇美学和市场危机的背景下开启的一条新路径,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但在肯定其文化意义的同时,年轻的电影导演还必须面对和解决电影产业化态势下这类小制作影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等以追忆、怀念、致敬青春为主题的纯爱校园电影,《左耳》是一部以复仇、救赎、成长和追求理想为内容的青春电影。影片按照情节发展变化的顺序展示了张漾等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平实的人性特点,彰显了青春电影丰富而独特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6.
董莉 《今传媒》2020,29(3):108-109
本文以电影《找到你》为例,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的选题、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当下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迷茫,剖析该作品在女性题材上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黎海滨 《新闻前哨》2014,(9):103-103
《四十五岁才明白》(《前卫》杂志主编黎海滨著,2014年4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150篇散文(随笔).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以“越读越明白”为主题,收录了作者研读《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名著的心得体会;下卷以“越活越明白”为主题,收录了作者身处“不惑中年”的独特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8.
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将叙事的焦点聚焦于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遭遇的道德危机与伦理失序,影片借助主人公巧巧与郭斌的爱情故事糅合了多段相对独立的叙事内容,这种叙事形式一方面突出了女性角色巧巧的成长,另一方面也隐隐传达了作者对中国发展状况与时代的思考。本文借助对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的人物形象分析,思考了"新女性"形象在影视传播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刘锐 《编辑之友》2017,(8):106-112
曾经的数字新闻网站翘楚《赫芬顿邮报》如今正从网媒弄潮儿的位置跌落,步入“中年危机”.文章运用竞争优势“新钻石模型”,从内容生产、受众需求、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策略、关联网络、机遇方面,探究《赫芬顿邮报》陷入“中年危机”的原因,为新媒体时代中国传媒出版企业如何保持竞争力优势,规避其中陷阱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10月14日至21日晚间黄金时间推出以"关注水环境、关注水污染"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水问》。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国内水资源整体状况的电视纪录片。该片全长360分钟,分《危机》、《饮水》、  相似文献   

11.
夏洁 《青年记者》2017,(9):73-74
国产电影《无人区》和美国电影《不准掉头》是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犯罪公路片,有着明显的西部、犯罪元素以及黑色幽默,主人公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人性的善恶在其中沉浮.两部电影里,情节、人物设置、叙事都有相似的地方,却又有所不同,其中有两个非常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不准掉头》里的格瑞斯和《无人区》里的舞女,她们的角色设定各有异同,在影片中的地位迥异. 戴丽娜认为公路片是以旅程和道路为叙事载体,以主人公在路上的遭遇和人物内心的转变来推动剧情发展,表现人们疏离、孤独、寻找、沟通、反叛等内容的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12.
苏航 《东南传播》2021,(10):76-79
历经八十多年的发展,从1937年的"公主电影"开山之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到2020年9月在美国上映的真人电影《花木兰》,迪士尼一共创造了十四个特色鲜明的公主形象.本文把迪士尼公主电影作为反映美国女性地位变迁的晴雨表,通过总结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发展历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其叙事特点与类型边界的转变.解读迪斯尼公主电影中从单一到多元的女性形象转变,探索女性主义思潮下男性话语的解构,了解女性从沉默到掌握话语权"发声"的和谐转变.  相似文献   

13.
《爱电影》是一档以电影为主题的日播综艺娱乐系列节目,在电影频道每天晚间21:30—22:00的黄金时段播出。节目以"说""拍""画""秀""猜""梦"六大板块布局谋篇.分别融合进影视评论、表演,动画制作等与电影相关的多种元素,内容上相互独立又一脉相承.节目形态不同又各具特色。这是一档凝聚着对电影的热爱和激情的娱乐节目.从当下热门电影主创解密幕后,到原创短片的创作和展播,无不饱含着制作者对于当前中国电影的高度关注。在创作者和参与者的不断摸索中,逐渐形成《爱电影》自身的风格和定位即以电影元素为节目的主要结构方式。以爱的情感作为连贯和线索。节目关注国内外电影话题和动态,从创作拍摄到表演.培养国内的电影原创力量,致力为所有热爱电影的平凡人提供无限大的空间和舞台。  相似文献   

14.
2015年5月15,纪录电影《旋风九日》在内地上映,该片主要以邓小平1979年第一次访美之旅为背景,讲述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为时九天的访美真实"奇遇"。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以邓小平访美为主题的影片,该影片在内容、情节上精心设置;重视受众,适应新媒体时代环境,首次把邓小平动漫形象引入电影,可看性强;同时又有诸如俞敏洪、潘石屹等一系列商业舆论领袖推荐,使纪录电影《旋风九日》赢得观众良好口碑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益。本文主要从传播学视域分析《旋风九日》的成功之处,以期给新时期纪录片带来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的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各种文化活动逐渐繁荣。2010年《11度青春》微电影系列,以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主要内容,突出青春奋斗主题,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如《老男孩》《拳击手的秘密》等,为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何越洋 《东南传播》2020,(10):66-67
电影《白日焰火》中的女性形象是被物化、罪化了的"维纳斯女神",作为欲望客体承受着男主人公与观众的双重欲望透射;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更显现出是一种被"阉割"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阉割"的男性们通过吴志贞这一女性的伤害来疏解、重建自己的男性尊严。电影通过将女性"罪化",女性所携带的威胁引发焦虑,获得放逐,从而消解女性的双重角色功能的内在矛盾,内在地强化了男权结构。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对当今的电影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入手,分析了美国导演托尼·凯耶执导的影片《超脱》,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性格,女性角色设置和电影的救赎主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电影承载着文化;好莱坞电影和华莱坞电影作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直观象征符号,即使表现相近的主题,也会存在较大的社会文化差异。本文以父子关系为视角,通过对《当幸福来敲门》和《海洋天堂》两部影片的比较研究,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影片都热衷于塑造"母亲"退场语境下的"父亲"形象,重点刻画坚强和富有责任感的父亲精神,并常常以"父亲用美丽谎言保护孩子"的情节深化主题;然而,两类影片分别以欧洲文化和儒家文化为主导,在父子相处模式、教育方式和情感表达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旨趣差异;此外,跨出"父子"的主线,进行文化延伸,依旧可以看到"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和"强调集体互助"的"社会扶持"之间的文化差别。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一部《归来》震撼电影界,在电影上映之前,导演张艺谋就曾说,这是他对电影之路的归来,对早期张艺谋电影的回归。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期待非常高,想看看又一部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电影,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在电影上映之后,各界评论不一。本文旨在从主题、情节设置、人物等方面,将小说《陆犯焉识》与《归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