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晨 《湖北档案》2012,(10):28-30
萧朝贵,太平天国的奠基人之一、前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官拜前军主将、西王,封"八千岁",对他的研究一直是太平天国人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是因为他早期战死,留下的史料较少且跨度大、分散广、查找困难。但目前仍有不少史料尚未得到充分研读,已有的重要史料仍然不可忽视。一、清朝官方档案  相似文献   

2.
刘晨 《档案学通讯》2013,(1):100-103
《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为西王有难禀东王等》,是研究太平军长沙之战和萧朝贵之死的重要档案史料。钟文典先生曾考证其并非出自太平天国人物之手。但该档案尚有进一步研究的需要。经考,这份档案史料的原件曾经的确存在,不久即被藏匿或销毁,我们看到的这份所谓"抄件"是亲见者回忆整理而成,内容真实可信;按其形成时间,很有可能是在咸丰三年或者之后不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中。  相似文献   

3.
<正>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起义铸的钱分有平钱、折二、折五、折十和当百大钱,太平天国钱的钱文"国"字书作"国",是太平天国钱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口"内"王"字,系特意所为,不是省笔字。太平天国钱的版式很多,主要有五类。一是天国通宝,面文直书"天国",背横书"通宝",只有折十大钱一种,是太平天国早期的制钱。二是天国圣宝,面文直书"天国",背直书"圣宝",有平钱、折五两种,三是太平天国圣宝,面文"太平天国",背直书"圣宝",有平钱、折十、当百三种。四是天国太平  相似文献   

4.
沙伟 《档案时空》2011,(1):41-43
天心阁地处古城长沙地势最高处,居高扼守,可制控全城.道光三十年(1850)骆秉章任湖南巡抚,曾下令将长沙北郊铁佛寺内几尊大铁佛铸成一大一小两座大炮,大的五千斤炮置于草潮门城上,命名为"红袍大将军",小的一座置于南门城上.本意是想让神灵与军威合一,为社稷与百姓保安宁.1852年太平军激战长沙,守城清兵冒着把城墙震塌的危险,将五千斤大炮抬上天心阁城头,致使西王萧朝贵中炮阵亡.  相似文献   

5.
梁元帝萧绎以其所著<金楼子>"以为一家之言",但通过对<金楼子>的考察,萧绎的思想并未形成一种独有的新的理论体系,它最多只是停留在以儒、道为核心,杂取佛教、玄学和墨、农、法、兵、名等家思想的"杂家".  相似文献   

6.
梁元帝萧绎(508-555)字世诚,自号"金楼子",梁武帝第七子,萧统、萧纲之弟。曾任梁朝江州刺史、荆州刺史等职。侯景之乱起,他帅军平定侯景之乱,登上皇位;承圣三年(555)西魏攻破江陵,俘虏并处死萧绎。萧绎颇有才华,著述丰富,诗、文、专著均有传世,《金楼子》就是他企图"立一家之言"的著作。然而,这部萧绎最为看重的著作却备受后人冷落,且残佚不全。本文将对《金楼子》的  相似文献   

7.
安徽境内发生的太平天国历史事件众多,使得太平天国保留着醇厚的安徽元素,同时也给安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太平天国历史文物。安徽博物院藏三尊太平天国谒天义陈铜炮较为罕见,皆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一尊铜炮铸有铭文:"九门御林开朝王宗谒天义陈正铸炮刘造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十二月吉日",时间大约为1862年1月。另外两尊铜炮铸有相同铭文:"九门御林开朝王宗谒天义陈正铸炮刘造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三月吉日",时间大约为1862年4月。铜炮是谒天义陈志书驻守常州期间铸造,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陈为守卫常州而做出的积极努力与贡献。陈志书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将,作战勇敢,战功卓著,但史书对陈的记载稀疏分散,远远不及其胞弟护王陈坤书。本文依据淮军领袖李鸿章攻打常州期间的奏疏,参阅太平天国文献,并结合地方志,考释谒天义陈铜炮背后的历史信息,以揭开历史边缘人物陈志书的人生经历与悲壮命运。  相似文献   

8.
安徽境内发生的太平天国历史事件众多,使得太平天国保留着醇厚的安徽元素,同时也给安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太平天国历史文物。安徽博物院藏三尊太平天国谒天义陈铜炮较为罕见,皆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一尊铜炮铸有铭文:"九门御林开朝王宗谒天义陈正铸炮刘造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十二月吉日",时间大约为1862年1月。另外两尊铜炮铸有相同铭文:"九门御林开朝王宗谒天义陈正铸炮刘造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三月吉日",时间大约为1862年4月。铜炮是谒天义陈志书驻守常州期间铸造,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陈为守卫常州而做出的积极努力与贡献。陈志书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将,作战勇敢,战功卓著,但史书对陈的记载稀疏分散,远远不及其胞弟护王陈坤书。本文依据淮军领袖李鸿章攻打常州期间的奏疏,参阅太平天国文献,并结合地方志,考释谒天义陈铜炮背后的历史信息,以揭开历史边缘人物陈志书的人生经历与悲壮命运。  相似文献   

9.
出于对拜上帝教义的理解,太平天国对吸食鸦片、嫖娼、酗酒等都有严格禁止的规定,态度坚决,法令森严:有如此恶习之人是"生妖",是上帝的敌人,应当诛灭.正是在太平天国移风易俗的政策下,出现了"四禁"公文(禁烟、禁酒、禁娼、禁赌),政令严明,上帝教也得以更广泛地在民间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君子之辩不胜枚举.比如战国时期发生于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濠梁之辩",又如南北朝时期范缜与萧子良、梁武帝萧衍的"有神无神辩",再如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于"鹅湖之会"上的"理学心学之辩".而本文要说的是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梁思成与朱自清关于"北平古建筑保护"的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11.
"西邸"在鸡笼山现存史料中,关于"竟陵八友"之称,最早见于《梁书·武帝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八友"之形成与萧子良之西邸有密切关系。然而西邸在何处?《梁书》无载。今本《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亦只云子良永明元年为南兖州刺史,永明二年入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镇西州",永明五年正位司徒,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剧<太平天国>中,湘军统帅曾国藩多次与太平军斗智斗勇.最让他得意的是:在左宗棠的参谋下,运筹帷幄,截取太平军的文件、书信,摹仿字迹,伪造书信,施行"反间计",不费一枪一刀,逼走杨氏兄弟,诱降韦俊.据史书记载:在两军交战中,曾国藩始终都把文书、档案看作消灭太平军的利器,派专人收集窃取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13.
沙伟 《湖南档案》2011,(1):41-43
天心阁地处卉城长沙地势最高处,居高扼守,可制控全城。道光三十年(1850)骆秉章任湖南巡抚,曾下令将长沙北郊铁佛寺内几尊大铁佛铸成一大一小两座大炮,大的五千斤炮置于草潮门城上,命名为“红袍大将军”,小的一座置于南¨城上。本意是想让神灵与军威合~,为社稷与百姓保安宁。1852年太平军激战长沙,守城清兵冒着把城墙震塌的危险,将五千斤大炮抬上天心阁城头,致使西王萧朝贵中炮阵亡。  相似文献   

14.
秋子 《档案》2014,(8):28-30
正满堂心语起波涛,赞咏贤公引自豪。饮墨一生凭浪卷,执鞭半世任风敲。才高笔健情思敏,望重名清骨气骄。炳蔚书坛开断响,百年翘楚胜胡萧。这是笔者不久前在兰州举行的书坛巨擘魏振皆书法集萃《振皆书法》首发暨座谈研讨会上的一首即兴寄咏诗(末句中的"胡萧",是指与魏振皆同时代的江南书家胡小石、萧蜕)。  相似文献   

15.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服务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从3月3日起,萧山日报精心策划实施的"品牌文化、品牌镇街"大型系列深度报道与广大读者见面。反映"休闲进化"的开篇之作《进化,从‘休闲’中走来》见报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提升文化的"软实力",杭州市萧  相似文献   

16.
以严可均<全梁文>中所收萧衍、萧纲、萧绎之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所存在的误收、重出、篇题讹误、作者小传舛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辩正,以期为研究"三萧"提供更为准确的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从金田举事到夭京陷落,太平天国历时14年,图书文化事业伴随始终.太平天国建立有一套完整的图书编刻、印刷机构,围绕宣传革命、唤醒民众、推翻清王朝,建立理想"天国"的目的,镌刻印行大量的图书文献,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太平天国图书镌刻种类多,印行数量大,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图书馆起源于周朝,周朝专门收藏典籍的地方称"盟府",也叫"故府"。掌管图书的官员称柱下史。秦始皇焚书坑儒,使藏书遭到一次毁灭性的洗劫。汉代,国家藏书重新得到发展。西汉初,相国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面盖了3座藏书阁,其中石渠阁和天禄阁后来成了皇家藏书馆的别称。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等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其中"秘府"又称"秘阁",就是皇家藏书馆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仍设置秘书郎、秘书监,负责管理藏书,当时仅南朝梁武帝的文德殿就有藏书达2300多卷,私人藏书也相当盛行。隋唐之际,魏征、虞世南、颜师古…  相似文献   

19.
三、关于萧红鲁迅与女作家,关系最密切的,当首推萧红。有些人也就因此而散布流言。朱大可在《鲁迅和他的女人们》一文中提出的"疑点"主要是:1."萧红可以自由出入鲁迅房间,这原是许广平才有的权利。"2."萧红与鲁迅交谈甚欢,许广平似乎意识到了点什么",就"将萧红拦在楼下"。这两点都是许、萧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些情况而被歪曲而成。笔者根据鲁迅日记等记载,还可以补充两个"疑点":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时期河南联庄会事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子华 《历史档案》2007,19(3):64-69
联庄会,亦称连庄会,是太平天国时期地方"团练"武装,因"同里数十庄结为一团"故称.随着太平天国革命、捻军抗清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化,联庄会作为一种地方自卫组织,日益转化为维系人民进行抗清的纽带.本文拟对河南联庄会源流始末进行一些考察,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