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梁元帝萧绎以其所著《金楼子》"以为一家之言",但通过对《金楼子》的考察,萧绎的思想并未形成一种独有的新的理论体系,它最多只是停留在以儒、道为核心,杂取佛教、玄学和墨、农、法、兵、名等家思想的"杂家"。  相似文献   

2.
梁元帝萧绎以其所著<金楼子>"以为一家之言",但通过对<金楼子>的考察,萧绎的思想并未形成一种独有的新的理论体系,它最多只是停留在以儒、道为核心,杂取佛教、玄学和墨、农、法、兵、名等家思想的"杂家".  相似文献   

3.
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当中以黄妳比喻书籍,历来无有正解。通过考证可知:因六朝黄麻纸颜色为黄色,与当时奶母身上所穿上衣颜色相近,同时读书能引人睡觉,奶母擅抚孩子安睡,二者功用相近,故萧绎以黄妳巧喻书卷。  相似文献   

4.
廖铭德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40-148
历代史籍对梁元帝萧绎“江陵焚书”卷数的记载存在歧异,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史料,认为“江陵焚书”十四万卷为确切之数。以此伸展分析,《梁书》、《南史》、《隋书》及《志》不载和散见《金楼子》是因为在唐史馆臣在编修贞观诸史时未见《金楼子》一书。《金楼子》复出的时间约在唐中、晚时期(约八至九世纪),两宋时期已入秘府收藏。探讨“江陵焚书”的卷数,还有助于明晰当代历史文献学对这一图书厄难史实的歧异。
  相似文献   

5.
正今本《金楼子·兴王篇》第八条首句云:帝尧,字放勋,一名同成育,陶唐氏,帝喾之子,伊祁姓也。今人陈志平、熊清元《金楼子疏证校注》,兴膳宏《金楼子译注》(未完),许逸民《金楼子校笺》,许德平《金楼子校注》,标点大体同此。然尧"一名同成育"一说,无他文献可征,诸家注释皆付阙如。  相似文献   

6.
《知不足斋丛书》收录二百余种古籍,其中有些书籍前、后印本存在差异,《金楼子》一书便以后印本取胜。国家图书馆藏《<金楼子>附校》为鲍廷博印行《金楼子》后,再次校改此书的稿本文献,这对了解鲍廷博校刻此书之始末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厘清了学术界对《知不足斋丛书》本《金楼子》版本及校勘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迷雾。  相似文献   

7.
鲍廷博将《金楼子》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组织吴骞、朱文藻等人对《金楼子》进行校勘整理,甚至亲自整理.其校勘成果又被《百子全书》本、龙溪精舍校刊本和《丛书集成》本所吸收,促进了《金楼子》的流传,使其在文字质量上远超四库本.  相似文献   

8.
陈志平 《图书馆杂志》2011,(4):89-91,94
《金楼子》版本可分为一卷本和六卷本两个系统。一卷本实源于宋《绀珠集》,而六卷本中的最早刻本"元至正三年本"源起于四库馆臣的误会,其实是不存在的。鲍廷博、吴骞对《金楼子》做了大量校勘整理工作,留下两部校勘稿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应该引起学者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职贡体系的运作过程中,由相关机构记录来访国家的土地风俗、衣服形貌、道里远近等信息,为一项传统.而宫廷画师则将某些职贡活动描绘成图,这些相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可统称为职贡图绘.职贡图绘作为一种官方强调国家主义的形式,有其独特而规范的编纂传统.现存最早的职贡图绘可追溯至梁代,梁元帝萧绎任荆州刺史时,作《职贡图》,为国祝寿....  相似文献   

10.
"西邸"在鸡笼山现存史料中,关于"竟陵八友"之称,最早见于《梁书·武帝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八友"之形成与萧子良之西邸有密切关系。然而西邸在何处?《梁书》无载。今本《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亦只云子良永明元年为南兖州刺史,永明二年入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镇西州",永明五年正位司徒,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职贡图》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是南梁萧绎(508-555)所绘《职贡图》的摹本,在近千年的历史递藏中,屡经修补和重新装裱,很多内容已漶不可识。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作品内容进行增强显示和颜料识别。在光源安全性评估的基础上,采集了波段范围为400-1000 nm的光谱成像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图像拼接、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等预处理。采用基于ISODATA无监督分类模式对画面中的残片、裂纹、修补等信息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其中残片面积平均占比51.44%,裂纹和修补17.10%。采用PPI和n-维度可视化提取的端元波谱,经匹配后,可得知画面内容所用颜料材质有朱砂、黄赭。该检测结果对《职贡图》的流传经历,绘画技法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反射光谱可作为该画作的特征信息应用于科学鉴别。  相似文献   

12.
据《隋书·经籍志》载,自晋代以迄陈隋,天下图书众多,单总集类达249部,5224卷。萧统称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1]梁元帝萧绎称那时家家有制,人人有集[2]当不是夸张,在这种情况下,由东宫太子出面组织编纂一部既能体  相似文献   

13.
王充(公元27—96年左右)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他的家庭,起先是农民,后来做小商販。到王充才弃商业儒,但他一生只做些小官吏,最高是揚州治中,也不过是州刺史的佐吏。王充的一生,政治上既不得意,生活上也十分困頓,但在学术成就上,却有着杰出的貢献。他的著作存世的有《論衡》八十四篇,佚《招致》一篇。另有《政务》,《譏俗节义》十二篇,《养性书》十六篇,可惜都早亡佚了。  相似文献   

14.
臧励■等编著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有一段介绍清代小学家钱绎的话:钱绎:清。东垣弟。初名东墉,字以成,一字小庐。诸生,少承家学,善真行篆籀。有《十三经断句考》、《方言笺疏》、《释大》、《释小》(见商务印书馆,1980年皈,补遗第23页)。其中有几处漏误。据积学斋丛书本《方言笺疏》前毛狱生序:"嘉定  相似文献   

15.
近读清光绪己亥(1899)续修的桐城望族《阮氏宗谱》,发现宋代诗人阮阅(字美成)为该族第四十一世。在谱中"阮氏先贤传赞"中,有一篇《宋郴州美成公传》。除这篇《传》外,《宗谱》还收有《江南通志·宋刺史宏休公传》。《宗谱·美成公传》除对阮阅仕履和性情作简略介绍外,着重录了他十首绝句,而所收  相似文献   

16.
以严可均<全梁文>中所收萧衍、萧纲、萧绎之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所存在的误收、重出、篇题讹误、作者小传舛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辩正,以期为研究"三萧"提供更为准确的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7.
曹豳(1170—1249年),字西士,小字潜夫,号东甽,亦作东亩,温州瑞安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左谏司等职。刘克庄《曹豳神道碑》称他"能言人所不能言"。朱彝尊《词综》说他"论事忤旨"。《宋史·曹豳传》称其为"嘉熙四谏"之一。他的著作,据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有《曹东甽集》,刘曾为之作序,称赞他的诗:"古风调鬯,流丽得元(稹)、白(居易)之意;律诗精切,帖妥拍姚(合)、贾  相似文献   

18.
一、《梁书·徐传》之舛讹 《梁书》卷三十《徐传》云:“太宗后被幽闭,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卒,年七十八。”但较之萧绎《法宝联壁序》,便可发现其中有误,徐应生于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其卒时年岁为八十一。关于这一点,曹道衡先生《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札记·徐生卒年  相似文献   

19.
《旧唐书》卷一七下《文宗本纪下》载:“(大和九年七月)戊午,贬工部侍郎、充皇太子侍读崔侑为洋州刺史,贬吏部郎中张讽夔州刺史,考功郎中、皇太子侍读苏涤忠州刺史,户部郎中杨敬之连州刺史。”  相似文献   

20.
梁元帝即萧绎,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公元552年即位于江陵(今属湖北)庙号世祖。《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记载:“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承圣三年(554年)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