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报业正进入"比拼内力时代" 时下的报业市场竞争激烈.这种激烈竞争对传统媒体,尤其各类大型机关报(人们常说的"大报")的冲击尤为突出."传统大报"正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曾经的、今天的"大报"到底如何才能赢得读者,靠什么参与竞争?或者说,今天"传统主流大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工人日报经过改版,办出了特色,受到社会方方面面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今年工人日报社全国记者站长会议上,工人日报社总编辑孙德宏作了讲话,深刻总结了去年以来工人日报的办报经验,特别是在办好机关报和综合大报,以及抓事件新闻、抓精品方面的经验,并明确提出和阐述了下一步要把工人日报办成“精致大报”的目标,强调工人日报的报道要在“既有本报特色又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方面下大功夫等观点。我们认为,这些颇值得读者(尤其是工人报刊和企业传媒从业人员)的关注。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本刊特意刊发这个讲话的第三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剔透的水晶是精致的,我们从这种精致里看到的是自然造化的神奇;苏州的园林是精致的,我们从这种精致里看到的是人类传奇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大报"一词在业内用得很寻常.所谓大报,往往指的是中央和省一级的主流报纸,特别是党报,在类型和形态上与专业类、生活类报纸自然有所区别.这倒不是因为大报开版大,更重要的是它拥有独特的地位和定位,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和内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5.
粗俗与精致     
程应峰 《湖北档案》2007,(10):39-39
经常有人会问:生活是什么?生活应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生活无法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当然,硬要分类的话,不外就是粗俗与精致,谁都想拥有精致的生活,可对大多数而言,精致离现实太远,只能以粗俗的方式感受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6.
"和谐"视角中的舆论引导——党报如何做社会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作为主流大报的党报,开始尝试以"三贴近"的积极姿态应对市场--通过增强自身吸引力、亲和力和贴近性,与寻常百姓近距离接触.2004年5月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首都重点党报开始进入城市报亭零售摊.不久,作为省(市)委机关报的各省党报也开始在报摊上"露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济报道成为地方综合类大报的必备"佳肴"。然而,与全国性综合大报和专业的经济类报纸相比,地方综合类报纸在新闻资源、专业人才、版面安排方面都不占优势。这就要求它进行  相似文献   

8.
精致生活     
常有人嗟叹,精致生活只属于那些有金钱有地位有美貌的人,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时装,住高楼大厦,坐高级轿车,可以处处显示出优越感,似乎从来就不用为生计发愁,永远都是丰衣足食.有时甚至盛气凌人,挑三拣四,吹毛求疵,装腔作势.  相似文献   

9.
精致生活     
常有人嗟叹,精致生活只属于那些有金钱有地位有美貌的人,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时装,住高楼大厦,坐高级轿车,可以处处显示出优越感,似乎从来就不用为生计发愁,永远都是丰衣足食.有时甚至盛气凌人,挑三拣四,吹毛求疵,装腔作势.……  相似文献   

10.
精致生活     
常有人嗟叹,精致生活只属于那些有金钱有地位有美貌的人,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时装,住高楼大厦,坐高级轿车,可以处处显示出优越感,似乎从来就不用为生计发愁,永远都是丰衣足食。有时甚至盛气凌人,挑三拣四,吹毛求疵,装腔作势。 在我眼里,精致生活不完全是这些表象的奢华,而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要求,即无论置身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型社会"建设离不开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聚集地.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及背景状况,探讨了信息资源为"两型社会"建设服务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报业集团的组建,许多省级党报为了壮大集团经济实力,在办好大报的同时,又先后创办了专业类、都市类、生活类的报刊。各省党报新创办的子报子刊,有的管理好,成了大报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也有的因管理不当等原因,年年亏损,成了大报的包袱。据笔者了解,目前大报对子报刊的管理有两种办法,一是“全包”式管理,“大报养小报”。大报不仅负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说法,记者抓新闻,脑要往高处想,脚要往低处走.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我们现在有些记者,是"脑往高处想"而"脚不往低处走",除了跑机关,跑部门,开新闻发布会,用材料写稿子,几乎眼里没有"活"的新闻.一旦你告诉他某某报登了一条什么新鲜事的报道,问他为什么没有抓到,他会回答:"这是个小事情,不值得我们大报来报道."  相似文献   

14.
何谓大报?党报就是大报——这是许多读者与报人的习惯说法。这当然是因为党报融“严肃性、权威性、指导性”于一身,能够为读者提供可靠、严谨的信息,能够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受众。然而,大报还应该有另一个特征: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衡量报纸宣传质量高低的尺码,贵在“精品”量占有的多少。这一点,新闻界已形成了共识。为了多出精品,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县(市)委机关报,在出“精品”上是不敢落后,也不甘落后,可谓煞费苦心。和大报比,县(市)报人才、信息、重大题材报道等远远不及大报。这是县(市)报的“短”。但和大报比,县(市)报贴近基层、贴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17日<长江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重新打造"长江评论"栏目,致力于成为观点交流、思想展示的平台,提供一个人民满足参与权、表达权的公开途径.推出"长江评论"版是<长江日报>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追求成为更有力量,更有影响大报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7.
喜闻"利好"     
犹如日前酷暑难耐的京城突降一场暴雨.让人格外神清气爽、通体舒适一样.最近传媒界不断泄出"利好"消息,令人更是振奋不已.请看-- 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甩出大动作:自今年7月1日起,从每天16版扩充到20版,增加了要闻、国际新闻、社会建设新闻和理论、文艺评论、文艺副刊等方面的内容,信息量加大,可读性加强;人民网的规模亦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在给研究生开设的新闻学课堂上,让学生把某大报上刊登的领导讲话和长篇会议报道改写成消息,结果全班都得了零分.李希光教授说:"看来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真是越读越糊涂."  相似文献   

19.
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中国加入WTO是一件世人瞩目的历史性大事.<深圳商报>作为以经济报道为主日出40版的综合性报纸,在日常报道基础上,派出由4名记者组成的"特派记者组",采写出一批见证"入世"的现场报道和独家新闻,同时推出72版"中国入世"特刊,既凸显出一个经济大报的气魂,又提高了入世报道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20.
引言全国"两会"(以下简称"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春天"两会"的召开都是对前一年国家工作的总结以及对来年工作的展望与部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两会"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与焦点.<人民日报>作为我国官方主流大报的典型代表,每年的"两会"系列报道自然是其政治传播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