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论文中“本文”和“本研究”用法辩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熊楚才 《编辑学报》2001,13(2):115-116
对2000年出版的50种学术期刊论文中关于“本文”和“本研究”的用法进行了考查,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本文”和“本研究”用法不当的问题,针对典性例句进行了辩证。  相似文献   

2.
马彪 《新闻传播》2004,(11):58-59
“非典”时期出现了一个新词“零报告”,这个“零报告”与“零距离”等其他“零……”词语形似实异。“零”在“零报告”中的用法与其他用法有所不同。通过对一定量语言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不但可以明确“零报告”的语义、语法、语用特点,还可以重新认识与之相关的新词语的产生、传播与使用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探索新词语的新用法、新变化,发现语境、心理对新词新语的影响及词语演变的一些规律。本文考察的语料主要有因特网、《人民日报》索引、其他报刊和电视新闻用语。  相似文献   

3.
沈基松 《编辑之友》2012,(4):103-104
“的”是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中的重要成员,是定语的形式标志.但这样一个常见常用的虚词,在书面上常常把本应该由结构助词“地”和“得”承担的用法据为已有,出现了“的”与“地”、“得”的误用问题.本文以《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作为考察对象,分析报纸中结构助词“的”的误用类型,探讨导致误用的原因,以期引起人们对于“的”的正确用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说“喝水”     
古代文献中的“喝水”,其含义与今天通行的“饮水”之义有很大不同。本文分析了古代文献中有关“喝水”的诸种用法及含义,并探讨了它与古代道教、佛教法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常听科技书刊编辑同行反映:“做”与“作”用法上有时很难区分。现参照《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的释义和举例,提出如下用法要点,供参考和讨论。“做”与“作”,都读作zuò,用法上有一些相同之处,但更多场合又不能通用。“做”是动词,有下列8个义项...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13,(12):18-19
日语副词‘ちょつと’和中文的“有点”可以五译,二者在意义和用法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日汉、汉日词典往往对二音进行相互解释,导致日语学习等认为二者用法相同。本文以较多的语料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语料分析,发现二昔在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方面存在差异,它们的修饰对象有不同之处,其语义功能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数字“一”与“1”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一”与“1”的用法●李喜婷【郑州数字“一”与“1”是编辑工作中遇到最多而又最难使用的数字。“一”的用法比较普遍,不仅能与量词连用,而且还能与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等连用。“1”的用法则较局限,仅能与量词、计量单位连用或表示时间时使用。尽管国家...  相似文献   

8.
谈“像”与“象”的用法编者按:本刊曾于1993年第4期发表了聂方熙同志写的《谈谈“象”与“像”》。同年第6期发表了卢慧筠同志写的《也谈“象”与“像”》。之后每年都有几篇来稿讨论“象”与“像”的用法问题,本刊便没有再刊登。现在刊登张小白同志写的《谈“像...  相似文献   

9.
“公路穿街(或穿村)”、“某某公路(或铁路)经此”这些词,在报章杂志上,屡见不鲜。仔细推敲一下,会发现,铁路与公路都是线状人工建筑物,是静止的,不会移动的物体,其后接“经”与“穿”构成主谓结构,就不够妥当了。我在编写地名志时,开始也碰到过“公路经村东(或村中间)”、“公路穿境”之类的用法。在座谈会上通志文时,有人提出“公路不能‘经’也不能‘穿’”的意见,开始还不以为然,后来有人建议我查找文字根据。我翻阅了各种辞书,果然发现“经”与“穿”的释义都不为这种用法开绿灯,只有报章杂志上有这种提法。在另一次座谈会上,编委们专门研究“经”与“穿”的用法。结果大家得出一条结论:“世上有很多约定俗成的文字,虽系明显错误,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由此我想到:当编辑切不可以讹传讹,造成“约定俗成”的事实。后来,我在编写交通信息时,就避开了“经”与“穿”,而改用“镇区东西走向的人民路,与徐州至西峡公路相通”;“郑南西线公路在村北”;“村中间大街,与某某公路相接”等。  相似文献   

10.
“吗”和“嘛”不能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现报纸和刊物上,不少把“吗”和“嘛”字用错,以致使语意颠倒。“吗”和“嘛”都是语助词,但用法不一样。“嘛”字的用法是:(一)表示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有意见就提嘛!”“这也不能怪他,头一回做嘛!”(二)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如:“这样很好嘛!”“这样不好嘛!”(三)表示  相似文献   

11.
由迪思 《大观周刊》2012,(37):15-15
本文以“have+名词+过去分词的”结构被动语态、“make/let sb.do sth.”结构使役句,以及其对应的目译为例,通过对英日语被动语态和使役动词用法的比较.从东西方“自我意识”的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其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12.
“扶养”和“抚养”两个词因读音相近,所以有些人常把它们用混。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和佳 《大观周刊》2011,(44):170-171
日语的体是日语动词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也是日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テイル形是日语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研究成果颇丰。本文拟通过对日语动词进行分类,结合テイル形的具体用法,探讨动词类型与“体”的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该所1978年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作了较大修订,不仅增收了许多新词,而且对一些词的词义和用法作了改动。以下举报刊中常用的两组词“象”与“像”、“帐”与“账”为例作一说  相似文献   

15.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6.
从百分号“%”使用乱象入手,具体归纳了百分号“%”错误使用的类型,探讨了百分号“%”的性质,并对百分号“%”使用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符合规范的正确用法.  相似文献   

17.
在报纸上,常可见到“作”与“做”两个字混淆误用的现象。如何区别二者的正确用法?这要注意几点。从字的渊源演变看,“作”字的产生早于“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才逐渐分化形成两个意义和用法不同的字。二者都作动词用,所不同的是:“作”的基本义是“起、起来”,如“风雨大作”。“作”在句中带的宾语一般是动词,如“安排、估计、斗争、  相似文献   

18.
根据“面向”一词的词性及命题规则阐述了文题中“面向”一词错误用法及正确用法。  相似文献   

19.
“比赛未能按时进行,由于天气不好”之类的因果复句时见于卷头报端。这里,“由于”一词用法失当。“由于”是一个因果连词。在句子内部,它和“因为”、“所以”、“因此”、“因而”等所表示的组合关系都是因果关系。但是,它们在用法和表意功能上却不尽相同。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中,如果用“由于”,则必须把表结果的分句放在前面,而不能放在后面。开篇例句的正确表述方式应是:“由于天气不好,比赛未能按时进行。”倘若非把表示结果的分句置于前面,表示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揭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内涵——“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并进一步探讨实现“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