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中心话题,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指向性意义。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体系构建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回顾新闻传播学百年发展历程,从时代、文化和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内涵,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的构建逻辑,进而探讨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拓展学科边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追溯了中国女性主义思潮流变的时代背景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深入阐释了女性在媒介话语中"不被呈现"的原因,同时指出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在颠覆与建构之间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自1984年1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家高校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总体可分为萌芽、成熟、拓展三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具有18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5家,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家,主要集中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已从3位发展到268位,博导的年龄、性别、专业方向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大陆博士生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注重内涵发展、学科特色,以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描述近10年来新闻传播学的跨越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新闻传播学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从"单一"到"多元",新闻传播学研究全面开花.二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步规范,走上专业化、科学化道路;迎接全球化挑战,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走向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外延扩张,内涵发展较为缺失;超常规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的供大于求;管理和监督欠严,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堪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精神在新闻教育中迷失;整体的无序性、与实践脱节,影响了新闻教育的质量和声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仍需规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还需要不断创新.三是展望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调整结构,挖潜内涵,促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时代,紧跟现实,面繁荣新闻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因为参与了中国传播学科建构和发展的一段过程,想从亲历者的角度谈谈对中国传播学发展的一些思考。思考的角度主要有三点:传播学的形态、业态与生态。一个学科的构成需要有史、论、方法、应用几个方面;也需要有研究机构、教学平台、实验基地和资料积累。这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科形态。中国的传播学建构从建国后国内学界与国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特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特质的比较问题非常重要,它是讨论新闻理论体系建构与完善的前提。本文提出结构性、交叉性和开放性是传播学的三大学科特质,主体性、理想性、实践指向性则是新闻学的三大学科特质,并据此建构了一个新闻核心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简单回顾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进程后 ,重点阐述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进入“多角度学术化发展阶段”(1 992年至今 )的十个标志性情况 ,分析了近年自然形成的四方面的话题。文章最后 ,谈到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作者认为 ,传播现象贯穿于与人类相关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 ,各个学科都面临着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的各自的传播问题。现在尽管在学科管理上还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区分 ,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融合已是现实 ,新闻传播学进入各个学科或借鉴其他学科而丰富自身 ,也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8.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新闻学"与"传播学"自始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传播学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归入到新闻学科之中,绝大多数院系被命名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相关的专业划分与数据统计中,"新闻传播学"也被归入同一类别。[1]  相似文献   

10.
张智华 《新闻世界》2013,(6):232-234
本文选取了七所有代表性的开设有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院校,从建系历史、所属学院、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新闻传播学地位得到提升,基础理论内容得到了充实,相关的研究方向得到了扩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新闻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公共关系学、编辑出版学和大众传播学等各自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向等没有界定清楚;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培养和媒体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需求存在矛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 ,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新闻教育的三条原则作了分析和回应 ,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新闻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 ;不能把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传播和媒体 ;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  相似文献   

12.
方晨 《国际新闻界》2020,(4):134-155
以詹姆斯·凯瑞的讨论为源头,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闻史观变革运动推动了美国新闻史研究走出辉格式的、线性的、进步的传统范式。大卫·诺德延续了凯瑞的新闻文化史路径,将其进一步聚焦到以阅读史为代表的新闻机制史的范畴中。他的《新闻的共同体》重新定义了“新闻”与“新闻史”的内涵,从“生产的共同体”和“接收的共同体”两个维度阐发了北美新闻传统中的共同体精神。他的新闻史研究试图将文学批评、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兼顾人文主义和社会科学的新的关于传播的历史。由于他的新闻史观是地方性的,国内研究借鉴时要注意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美国新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新世纪后 ,美国新闻学 /大众传播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核心是如何组织、管理新闻学 /大众传播学教育 ,作者列出了美国新闻学 /大众传播学教育的几种主要模式 ,并认为新闻学 /大众传播学教育不会在美国消退  相似文献   

14.
本科阶段新闻传播专业文学教育的改革是新闻传播专业教改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培育学生的审美与思维能力,使之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精神。相应地,在本科阶段新闻传播专业的文学课程上,应树立文学作品与审美体验的中心地位,调动多元的教学手段,加大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守正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领域展现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渐成热点;晚清新闻传播史研究开拓新思路;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延续周期性反思特点;新闻传播思想史重视观念、语词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著作成果显著;新闻传播史研究范围持续扩展。  相似文献   

16.
《Journalism Practice》2013,7(2):157-171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and technologies to the activities of journalism, and it draws from the fields of computer science,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New technologies may enhance the traditional aims of journalism, or may initiate greater interaction between journalists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ists. The enhanced use of computing in news production is related in particular to three factors: larger government datasets becoming more widely available; th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and ubiquitous nature of software; and the developing digital economy. Drawing upon international exampl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 techniques may provide new foundations for origin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and increase the scope for new forms of interaction with readers.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 provides a major opportunity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origin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and to attract and retain readers online.  相似文献   

17.
杜莹  焦亚葳 《新闻界》2008,(4):183-184
新闻传播专业在财经类院校中,总体处于劣势地位,但如果能抓住财经类院校的特点,设立经济新闻方向,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同时面向社会需要培养特色人才,就能走出瓶颈,探索出一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on journalists and journalistic work has focused on journalists with permanent, full-time employment. Given the rapid decrease of such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we argue that journalism research need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ose who those who have had to leave their jobs and either stopped doing journalism entirely, or who have switched to a freelance career (sometimes combining journalism with other work). This category of people is at once becoming more marginalized and “the new normal” within the occupation: In this paper, we furthermore focus on local (Swedish) journalists and ex-journalists. Based on a set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n?=?12) with ex-journalists who share the experience of having lost their permanent, full-time jobs, we use the concept of livelihood as an analytical tool. The concept of livelihood highlights the shift from journalism as a job practiced exclusive of other jobs to an activity conducted alongside other income-generating activities 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analyse leaving the occupation from a context that incorporates the whole life situ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This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current wave of studies of journalism and job loss by adding qualitative data about individual experiences of job loss to the existing quantitative survey evidence.  相似文献   

19.
《Journalism Practice》2013,7(1):13-29
Although online journalism is still dominated by breaking news coverage, new genres are emerging that differentiate it more and more from old media journalis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mergence of feature journalism in online newspapers. Through comparative qualitative text analysis of feature journalism in the US online newspaper palmbeachpost.com and the Norwegian online newspaper dagbladet.no, two widely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production of feature journalism on the Web are uncovered and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remediation of journalistic genres in online newspapers is elaborat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both these approaches display a clash between discourses of traditional feature journalism and discourses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It further reveals that genre development in online journalism is a complex process marked by contradictions and inconsistencies and that online newsrooms are struggling to find solutions on how to differentiate online journalism from old media journal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