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6月14日-15日,浙江图书馆网络与数字资源中心主任宓永迪、古籍部副主任张素梅一行13人赴北京参观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全国14家公共、高校和科研图书馆共同参与的“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此次展览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展,共展出来自国家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图书馆的古籍珍品200余件。浙江图书馆古籍珍品《北藏》及嘉业藏书楼版片二片参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15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结合本馆业务需求在馆藏古籍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根据经验,我们提出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应当遵循3项原则: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推行的业务不交叉;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古籍工作现实,推进古籍保护业务的开展;调动高校图书馆古籍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广泛参与,早出成果。高校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之初应当尽快推进各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倡联合协作,整理编辑出版《全国高校图书馆所藏未刊善本古文献丛刊》;推动各高校利用馆藏古籍开展协同服务教育教学;组织研发适用于各馆实际业务需求的“高校古籍资源服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论古籍保护与利用在图书馆社会职能拓展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更是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根脉。目前,90%以上的珍贵古籍都集中在图书馆中,多方位的抢救、保护、开发历史古籍成为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为全国图书馆开展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时机。图书馆应该把握机遇,贯彻中央精神,适时有序地开展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在挖掘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也为今天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建设古籍保护实验室对提高图书馆古籍保护业务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古籍保护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实验室于2019年初正式运行,下设物理性能实验室、模拟老化实验室、精密仪器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预防性保护实验室共五个实验室,配备了一流的硬件设施.文章调研了国内外古籍保护实验室现状,阐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意义、定位以及设计思路,并通过回顾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总结实验室建设中的六点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实验室的建设特色与优势,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图书馆古籍修复事业中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果,分析当前古籍修复从业人员的具体状况,指出古籍修复人才匮乏是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瓶颈,并提出在科技创新环境下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中,文献影像技术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强完善和发展文献影像技术在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以利于影像制品的保存,使文献影像技术能更好地在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5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了“2015年山东省古籍保护会议”。来自全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高校图书馆、省委党校图书馆等收藏单位的52名古籍保护工作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同时,围绕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组织开展了古籍保护培训班、“走近古籍”体验日、“品真鉴奇”民间鉴宝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立项数据,对古籍保护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图书情报学关于古籍保护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项目的数量还较少,研究主题比较集中,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为了促进我国古籍保护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加快其研究进程,图书情报学界应在进一步拓展古籍保护研究主题和范围的基础上,加强古籍保护抢救开发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项目设置.  相似文献   

9.
设立古籍鉴定与保护学一级学科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承志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28-131
通过介绍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设立“古籍鉴定与保护学”一级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古籍鉴定与保护学是指导和促进古籍保护事业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源泉,应该建立与国内古籍保护工作相适应的“古籍鉴定与保护学”一级学科,发展独立、完整、系统的古籍鉴定与保护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古籍保护要注意防虫、防潮以及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帧。现代技术的应用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