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明代安徽刻书地区广、规模大、数量多、质量精、内容丰富,是当时著名的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现采取考证的方法,就明代安徽地区的私家刻书情况、发展特点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明代安徽私家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元代安徽刻书地区分布广,刻书数量多,质量好,内容丰富,更出现了王祯的木活字印书,是当时全国刻书印书最活跃的出版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本文采取考证的方法,就元代安徽的刻书机构、刻书概况、发展特点等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元代安徽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安徽刻书的历史源远流长,刻书的内容涉及经、史、子、集等诸多方面,范围极广,可谓精彩纷呈现。本文以清代安徽私人刻书家为线索,依据馆藏资源的优势,展示我馆相应的馆藏古籍书目文献,尽可能细致地反映馆藏地方刻书文献的外部特点、相关信息,以及馆藏地点,给读者提供独特的利用古籍的途径,使所有到馆读者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安徽地区古籍文献。  相似文献   

4.
两宋时期是我国出版印刷事业形成并迅速走向繁荣的黄金时代,地方官刻书蔚成风气,刻书机构名目繁多,刻书品种之广,数量之大,版印之精,都是空前的。某些机构刻印图书还带有开发经营性质,政府也加强了对出版印刷业的管理,所有这些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其中有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寿勤文 《出版史料》2011,(1):114-121
两宋时期,杭州成为和福建、四川并列的全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宋室南渡后,建都临安,文化中心随之南迁,浙江图书刊刻业日趋繁盛。临安、绍兴、宁波、婺州、衢州、严州、湖州等地都有不少书铺。  相似文献   

6.
张麒麟 《图书馆杂志》2011,(10):108-111
重庆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之处,地理上隶属于四川地区。四川的书业历史可谓悠久,曾是中国古代三大刻书中心,"蜀刻"本闻名天下、备受推崇。尤其在两宋年间,四川的藏书家遍布四川各地,私家藏书成为一时风尚。历经元明两朝,四川的书业便渐渐衰落,至于清代,连年战乱加之地域偏僻,四川的刻书业、藏书业一落千丈,地位不复当年。唯剩下书院藏  相似文献   

7.
元代政府机关很重视刻书事业,中央机关刻书者有兴文署、艺文监(包括艺林库、广成局)、太医院等.地方的各路、府、州、郡县儒学和书院也大量刊刻古书.由于官家倡导刻书在先,故私家、书坊刻书也随之风行全国,使刻书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元代湖南的雕版印书事业,一承两宋遗风,二仰中央倡导,时间虽只九十余年,仍刊刻了一批古书.留存于今者有茶陵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增补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尹文子》二卷、《说苑》二十卷.清泉(衡阳)刘祥卿刻本《新编孔子家语章句》十卷.  相似文献   

8.
两宋是我国雕版印刷术高度发展的鼎盛时期,举凡官府、家塾、坊肆无不献其群力刊印图籍,论其品质,“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宋叶梦得语)。南宋一十七路,路路刻书。当时辖境相当于今天广东省的广南东路,刊书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季秋华《知不足斋序跋题记》为对象,较全面地论述清代大藏书家、刻书家鲍廷博在长达七十年生涯中的藏书、校刻书事迹,指出鲍氏的序跋题记,不仅反映他藏书、校刻书的历程,更是其收藏、校刻书历程中的人生感悟、心灵独白的流露;不仅是版本目录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乾嘉时代浓厚人文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徐乃昌,字积馀,号随庵,安徽南陵人。清朝末年,徐氏出入政界,以办理盐务和实业著称。平生酷嗜古代文物典籍,尤其爱好藏书和刻书,与当时收藏界名人,如缪荃孙、叶昌炽、傅增湘、周叔弢等,都有交往。家有积学斋,藏书别具只眼,以多有清代珍秘刻本闻名于世。一生刊书二百多种,影刻宋元明旧本多种,其中影刻明寒山赵氏小宛堂本《玉台新咏》尤为著名,经常被误认为明刻原书。徐氏在政界和文献界都很活跃,按说这样的人物其生平大事很容易查考,  相似文献   

11.
清廷内府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一月在武英殿设立修书处,修书处是内务府的一个专门修书刻书机构,其所刻之书便称为内府刻书,或称"殿本"、"殿版"。但广义而言,内府刻书并不局限于此,还包括中央各部以及诗局等隶属内务府管辖的刻书机构,如中央各殿、院、司、局、各部、署、监、馆等机构所刻之书,亦统称为清代内府刻书。雍正帝在位仅13年,对内府刻书十分重视,刻书种类虽然不多,但卷帙浩繁,约有1.96万余卷。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庋藏的内府刻书,对雍正朝内府刻书情况及其特点略作简述。  相似文献   

12.
清中央机构刻书活动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进行,大多经过皇帝的审定和撰序。这些书从內容到形式无不渗透着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和艺术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政治需要和文化导向。清朝近300年间,以武英殿为中心的中央机构刻书总量已过千种,康、雍、乾三朝刊刻的总数计有500余种,占有清一代中央机构刊书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乾隆一代,刻书约350余种,居清代诸帝之首。许多闻名于世的鸿篇巨制大多出自这三朝。本文选取这一时段的出版物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这一历史阶段中央机构出版活动的分析,考察清中央机构刻书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意图;通…  相似文献   

13.
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中洞又称"大万伍佛洞",唐代武周时期佛教书刻较为集中,可概分为题额与刻经两大类别,反映了武周时期高超的书刻水平,因长期被龙门石窟北朝题记书刻盛名所掩,故未受广泛重视。今基于书学之视域,从其形制及书体分类、书刻艺术、书写者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深入发掘其书法价值。据武周造字年代及使用规律,推定擂鼓台中洞题记书刻时间,应在695年至698年之间;另据书法风格及相关史料分析推测,擂鼓台中洞刻经与题额的书写者,分别为武周时期著名书家薛曜与殷仲容。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图书馆杂志》2001,20(3):48-49
明代历经270余年,工商业的进步超越过去任何一个朝代,其雕版印刷出版事业也同样如此,亦有改进和发展。从所刻书的数量和品种来看也远远超过宋、元,而宋元旧刻传至今日已日见稀少,且藏之几家大图书馆内,成为稀世之物。相比之下,明代刻本传世多,距今近,流播广,阅读、整理、研究古籍,明刻本愈显重要。明代刻书可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官府刻书  相似文献   

15.
精于理财 拼命存古——近代出版家刘世珩传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池刻书爱仿宋,成就武昌陶子麟。本来未见中郎貌,究是中郎是虎贲。这是伦明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对近代刻书大家刘世珩的评价。在近代安徽璀璨的乡邦文献丛书中,有一套冠绝群雄的10函百册大型的线装丛书——《贵池先哲遗书》。该丛书中有一篇由淮  相似文献   

16.
王先谦与刻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先谦为近代著名学者,是“湖南四王”之一,著述五十余种,刻书也极其丰富,清末湖南思贤书局刻书即多由其主持,本文介绍了他的刻书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杜恩龙 《出版史料》2012,(1):103-108
在中国古代很多刻书行为是非营利性的,只有那些科举用书、童蒙用书因需要量大才会有书肆刻书。官府刻书、寺院刻书、私家刻书几乎全是非营利性的。尤其是私家刻书有很多值得景仰的地方,私家刻书大多是子孙为长辈刻书,友朋刻书,弟子为老师刻书,或作者刻印自己的著作。云南石屏人陈履和为其老师崔东壁刻书尤其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18.
《二刻拍案惊奇》全书共40卷,有多卷内容提到茶。书中各类故事反映了明朝时关于茶的一些社会文化,包括茶的通俗表达法、喝茶时的习俗文化、茶与女性群体的联系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文化内容,成为研究明朝社会茶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李瀚是明代山西刻书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刻书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以刊刻地方文献为主要特点,为保存地方文献、推动山西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考察李瀚的刻书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了解其刻书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中国出版印刷史上的转折时期。不仅官府刻书甚多,而且私家刻书作坊亦蓬勃兴起,图书逐渐向大众普及。藩王在明王朝宗藩政策的引导下,致力于文化事业。刻书是其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藩府所刻印的书为"藩府本"或"藩本",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罕见的。河南是明代藩王居住集中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藩王从洪武到崇祯年间,相继刻书百余种,门类庞杂,刻工精细,印制讲究,独具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