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岳华山,素为人间仙境,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无论是陈抟老道赢宋王,还是金庸笔下充满奇能异才的武侠怪杰,无不给险峻的华山凭添一段段令人神往的传奇故事。5月26日,凤凰卫视在华山脚下就演绎了一场激情的文化传奇。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中,不遗余力地表彰先进典型。前不久关于“华山救险”的报道,富有特点和创新精神。整个报道引起了领导和广大读者的极大重视。有的同志说:光明日报“又立了一功!”去年5月1日,“西岳”华山上因游人过多,发生了大批人被挤堕崖的严重事故。当日正游华山的第四军医大学的一百多名学生,在自己同样遇险的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个个奋不顾身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这部名为《智取华山》的电影,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勇士智取华山的故事享誉全国,老幼皆知。但是在智取华山之前,时任华阴县县长李纪写了一封劝降国民党华山守敌司令韩子佩的劝降信却鲜为人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回到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在渭河北岸集结,准备渡河南下,配合渭南军分区解放华县、华阴、潼关三县。  相似文献   

4.
高叶青 《兰台世界》2012,(15):38-39
道光元年李榕纂修之《华岳志》为现存有关华山最为完备的志书,可据此研究华山道教渊源及重要人物、道教生态保护理念、道教的养生之法、华山的儒家文化、华山道教旅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天,北京风雨凄蒙,一片秋色。我听完电话,缓缓放下耳机。——华山弃我们而去了!一阵深沉的悲恸升上我的心头。怎么?最近一个时期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同年战友,而今天又轮到我来哭华山了,垂暮之年,相迫何急!?早就知道华山患病,但天南地北,无由把握。何况他  相似文献   

6.
难忘华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山同志去世已经十几年了。也许,有些年轻的编辑记者已经不知道华山的名字了。但是,凡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对新华社记者华山气势磅礴的战地通讯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时代前进了,党的新闻事业已空前发展,我觉得,新闻界不应该忘记华山同志,不应该忘记他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纪录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新闻精品。 战地记者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我与华山相识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抗战胜利后,我随新华社的先遣队从延安赶赴东北,途经承德时,被留在《冀热辽日报》工作了几个星期。这时,华山正在该报当记者。报社的编辑记者不多,吃住都在一起,几天下来,大家就熟悉了。华山给我的印象是:尽管他言语不多,但待人、做事都满怀激情。加上我们先后都在延安鲁艺学习过,所以很能谈得来。不久,党中央电促我们先遣队立即赶往东北,我便与华山匆匆地分手了。半年后,我读到了他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二日,著名新闻记者华山在广州逝世。十月六日,华山同志的子女遵照父亲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流经山西省左权县麻田乡的清漳河里。一小部分骨灰,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安放在麻田乡“太行新闻烈士纪念塔”南侧。华山,这位党抚育成长的名记者,同《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以及四十多位在一九四二年夏反“扫荡”斗争中牺牲的新闻烈士一起,安息在太行山上。面对着满山遍野的红叶,滔滔不绝的清漳河水从烈士身旁流过。他们的英名,将与巍巍太行永存。 (一) 一九三八年十月,华山是党领导的木刻工作团的  相似文献   

8.
在黄金周这样的超级客流下,景区内任何一个细微的错漏都将造成整体的瘫痪。而管理多头、贪大求多的现状亦需正视像一条细嘴的水袋一样,华山在这个国庆期间被迅速装满,膨胀欲裂。长假过后,陕西省旅游局发布数据,2012年10月2日华山接待游客3.9万人次,同比增长49%。同是这一天,数万游客被困华山,原本怀着美好旅行愿望的人们,从中午开始就拥堵在景区内,上下不能,直至拦车砸车。再后来,内蒙古游客董立文夫妇又因退票在东山门售票处被捅伤,其中董立文身中11刀,其妻身中两刀。发生在10月2日的这一幕,给整个华山景区的"黄金周"留下尴尬的一笔。而事后,《中国新闻周刊》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在以"奇险"著称的华山,拥堵以及管理者和旅客发生冲突并非第一次,其背后折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建设与档案事业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院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种新的使命 ,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有一种“永立潮头” ,敢上华山的勇气。作为档案教育的教师 ,更要站在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前列 ,敢为人先 ,不断开拓前进 ,为档案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今天,北京风雨凄蒙,一片秋色。我听完电话,缓缓放下耳机。——华山弃我们而去了! 一阵深沉的悲恸升上我的心头。怎么?最近一个时期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同年战友,而今天又轮到我来哭华山了,垂暮之年,相迫何急!? 早就知道华山患病,但天南地北,无由把握。何况他的病拖的时间很久,并且时常传来“好转”“稳定”的消息,正因如此,今天这噩耗就特别惊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深夜广播的发展现状,从优势和劣势入手,深入剖析中日两国深夜广播的差异。结合中国社会人群的实际情况,从日本深夜广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促进中国深夜广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穆青 《中国记者》2021,(2):128-128
华山同志去世已经十几年了。也许,有些年轻的编辑记者已经不知道华山的名字了。但是,凡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对新华社记者华山气势磅礴的战地通讯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时代前进了,党的新闻事业已空前发展,我觉得,新闻界不应该忘记华山同志,不应该忘记他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记录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新闻精品。我与华山相识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抗战胜利后,我随新华社的先遣队从延安赶赴东北,途经承德时,被留在《冀热辽日报》工作了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13.
华山,这位善于写通讯报告的新闻记者和作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的许多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却仍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鼓舞人们献身四化,永远奋进。在《文学不能代替新闻》一文中,华山曾响亮地说过:“一个新闻记者应该经常抓住时代的脉搏.”我们回顾一下华山在不同时期的经历,重读一下他的一些作品,可以这么说,他的命运是同时代、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脉搏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黄河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但华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父亲山",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详细的了解了.其实,华山和黄河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之根".中华、华夏、华人的"华",都与华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张兆春 《湖南档案》2009,(11):16-17
众所周知,黄河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但华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父亲山”,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详细的了解了。其实,华山和黄河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之根”。中华、华夏、华人的“华”,都与华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送华山     
华山同志去世了,新闻界的同志,特别是在战火纷飞年代同他并肩战斗过的老同志,几乎都潸然泪下,为中国新闻界一代明星的陨落而惋惜悲痛。华山同志是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投身新闻事业,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中写下大量名篇而一举成名的。一九四七年,郭沫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饱含激情地讴歌中国历史转折关头的新闻记者。他写道:“无数勇敢正直的新闻记者,他们正是今天的左丘明、司马迁,我感觉着我们今天的文坛上应该推他们为祭酒。”“新闻记者的报道文学应该是最新最进步的一种文艺形式。把现实抓得那么牢,反映得那么新鲜,批评得那么迅速!它们成了我们每天的生命。我们每天清晨和晚上,就象中世纪的人要受着神的启示一样,我们是受着新闻记者启示的。”用郭老这段话评价华山是恰当的、公正的,对华山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他是勇敢正直的,他把现实抓得牢牢的,他反映战争是深刻而生动的,他揭露敌人是犀利而无情的,他不仅启示了正在进行血与火斗争的千百万人民,而且象左丘明、司马迁那样,忠实地纪录历史前进的足迹,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史料。为了悼念新华社的这位终生驰骋沙场的老战士,我们这里发表周原同志写的《送华山》一文。这篇文章是激情之作,愤笔之书,是作者含着泪水写下的。它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华山,熟悉华山,使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他那独具特色的品德,性格和精神风貌跃于眼前,更深地怀念他,学习他。愿华山作为新闻界的良师益友留在人们心间。编者  相似文献   

17.
踏上汉风唐韵的三秦大地,除了随处可见的文物古迹令人惊叹之外,更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灵秀险峻的西岳华山,激流澎湃的黄河壶口瀑布……让人在追寻历史足迹的同时,陶醉于她的绮丽风光之中。华山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在"大侠"金庸的笔下,华山多了几  相似文献   

18.
“我用八万六千四百秒的时间思考一个问题,静静的夜里,为什么总有受伤的灵魂?我用一杯咖啡的温度,体贴二百零六块骨骼组成的躯体,深夜的你、深夜的我不再陌生……”  相似文献   

19.
已经是深夜一点多钟,我照例进行睡前阅读。当看着《参考消息》上的一篇题为《布什:快乐的“语言艺术家”》特写时,忍不住几次笑出声来——好在是一个人,笑声没有给旁人造成深夜骚扰……  相似文献   

20.
登华山     
华山,登了两次,都成老版本了,却也可温故而知新。头一次,1957年夏初,记者们报道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像打仗一样,要休整一下,想去登华山。我们一行五人便坐火车来到华山脚下。天阴沉着。看一眼华山的奇峰,转瞬又被云雾锁住。登山,自玉泉院起步。玉泉院人称山门,据说是皇帝攀山祭祀的地方。我们沿峡谷溯小河而上,一会儿左岸,一会儿右岸,踩水踏石,盘来盘去。一路上除了眼前的山、水、石外,远处的景色全被蒙蒙细雨遮盖。走十几里路,过毛女洞,至青柯坪,迎面的摩天奇峰将通道堵住。天色晚,雨在下,便投宿了。夜里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