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资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本刊物是《劳动界》周刊。它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8月出版的一份通俗性工人刊物。到1921年1月停刊时共出版了24期。《劳动界》主要创办人是李汉俊、陈独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份机关刊物是《先驱》半月刊。1921年1月创刊于北京,原为北京地区青年团主办。  相似文献   

2.
前言《中国青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刊物。今年10月20日是这个刊物的创刊六十周年纪念。《中国青年》是在1923年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发刊的。它最早的主编是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青年运动早期的领导者恽代英同志。革命先烈肖楚女常参加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张太雷、邓中夏等同志也常为它撰稿。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发表在《中国青年》上的。任弼时同志从1927年起担任团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就投身于创办报刊的革命活动。从1919年到1926年,他先后主编了《湘江评论》、《新湖南》、《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湘潭教育促进会报》、《新时代》、《政治周刊》共六种刊物,这段办刊经历虽然短哲,却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湖南以至全国的反帝、反封、反军阀群众运动,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探讨毛泽东早期办刊特色,对于我们全面深刻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新闻宣传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画报》(以下简称《城》)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八种媒体品牌之一。前身为已有41年历史的《广东画报》。于1958年创刊的《广东画报》在她的第379期刊物发行时从一个省级图片宣传刊物摇身一变成为面向城市青年的时尚刊物。改版后的《城》一度被冠以国内“最小资的媒体”称号,成为进行期刊品牌研究时无法忽略的经典案例。它将受众群定位在生活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新兴中产阶层,年龄在25岁~35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料》2010,(4):110-110
《人民周刊》 《人民周刊》,1926年2月4日在广州创刊,张太雷主编,它是中共广东区委的机关刊物。1927年4月10日停刊,共出版五十期。影印本缺32、46两期,合订一册出版。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的发展轨迹。1998年8月,号称我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的《新周刊》在广州问世。这个一开始只是由三九广告公司和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合作的试验品,是在经历了两三年的风雨之后,几经更名(从《晨报》、《七天》到《新周刊》),最后才成为今天的模式,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和三九企业集团合办。它起先就以《泰坦尼克号特刊》和《中国不踢球》、《改革开放20年全纪录》、《弱智的中国电视》等策划轰动一时。《新周刊》创办不久,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主办的《深圳周刊》(曾名《深圳风采周刊》)创刊。同年,《三联…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杂志问世已经六十周年,她的历史,和我党一批著名先烈的革命业绩紧密相联。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第一任主编就是当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恽代英同志。作为早期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代英同志用丰富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青年》上具体指导了当时的青年运动。他先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三四十篇通讯,按照党的指示和青年团  相似文献   

8.
三十七年前(1925年6月)香港和广州工人为了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屠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省港大罢工。这次罢工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事件,也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坚持罢工最久的一次斗爭。它有力地动搖了当时英帝国主义在华南的統治基地,巩固了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工人之路》日报,就是在这个时期党为了維护工人阶级利益,坚持反帝反封建斗爭而創办的。它是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5):71-72
<正>1921年8月20日,《劳动周刊》在上海创刊,编辑部设在上海公共租界新闸路北成路口19号(今成都北路899号)。该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最早的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的机关报,是在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劳动周刊》真正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报纸,积极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的报纸。  相似文献   

10.
《劳动界》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指导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该刊传播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探索社会革命的路径,从理论上引导、在实践上指导广大工人,为党在创立初期奠定了阶级基础,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7,(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的读者称道这个刊物是学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是西北地区一棵根深叶茂的胡杨。读者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呢?首先,它十分珍视作者来稿,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培养青年学术工作者为刊物撰稿。刊物主编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虽已80岁高龄,但他...  相似文献   

12.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07,(13):27-27
山东《青年记者》是我国两家具有革命斗争历史传统的新闻学刊物(另一家是上海《新闻记者》)之一。在《青年记者》诞生65周年之际,祝愿这个刊物永远保持青年人的心态,为青年记者服务,走在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13.
走马国内期刊市场,总的态势仍是竞争激烈,其生存策略可谓花样百出,各家自有各家的高招: 周刊成为时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北京青年报》办了《北京青年周刊》、《哈尔滨日报》办了《太阳岛周刊》、《深圳特区报》办了《深圳周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办了《新民周刊》、广东的《信息时报》办了《信息周刊》。江苏省委宣传部办了《东方文化周刊》。中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史料梳理的基础上,厘清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机关刊物的概况,提炼了机关刊物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高度重视机关刊物建设,上海有《劳动界》《新青年》《共产党》,北京有《劳动音》,广州有《广东群报》,武汉有《武汉星期评论》,济南有《济南劳动周刊》,五个早期组织的七种机关刊物具有创刊用时较短、办刊宗旨鲜明、重视言论栏目、语言通俗易懂、学习外刊做法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聂震宁 《出版参考》2016,(11):61-63
第三章 敢斗争 1.此志不可屈 《生活》周刊最初是一份青年职业教育指导性刊物,韬奋接办后,使其内容得到迅速的拓展,除职业教育内容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求学、求职、婚姻、恋爱、交友、购物、文化艺术等无所不包,韬奋和编撰人员无不认真撰稿,诚恳回应读者的需求,其内容、精神与刊名“生活”真正做到名副其实,深得一般市民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喜爱.不过,平心而论,这个时期的《生活》,还只是一份以市民趣味为主要风格的文化修养类刊物.可以说,韬奋接办《生活》周刊后,是以一种比较积极、融洽、和谐的状态开始起步,形成了很好的人气.但这只是韬奋接办刊物后的起步阶段.刊物尽管对“小人物”充满同情心,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现实,要奋斗自救,但总体上还是一份脍炙人口的文化修养类刊物.  相似文献   

16.
(1)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此书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背景与基本观点,简明扼要,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必读书。(2)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4页—360页) 此篇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是有志于文化建设者所必读。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 Die Neue Zeit)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1883年1月1日在斯图加特创办,由狄茨出版社出版.1883年至1890年10月为月刊,以后至停刊为周刊.创办人卡尔·考茨基(K.Kautsky).1885年到1894年间,恩格斯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并经常指导该刊的工作,把握刊物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恩格斯逝世后,该刊仍然是国际共运中的重要理论刊物,发表了大量社会主义理论的研讨文章,第二国际各党和党内各派的主要领导人,都是该刊的撰稿人,列宁也在《新时代》发表过论战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早期外报侵华史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它不仅以其为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个刊物在继承《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办报方针,在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策略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此相联系,报刊业务也出现了一些显著变革.《东西洋考》是时代的产物.它敏锐地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对报刊宣传的新要求,同时也展现了中文外报发展的必然趋向,了解这个刊物,是了解早期在华中文外报发展的一把重要钥匙.出版历程  相似文献   

19.
早期美国的黑人报刊是与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所进行的长期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八二七年春,几个自由黑人创办了第一份黑人刊物《自由期刊》、黑人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喉舌,喊出了"给所有黑人以自由"的正义呼声.但是,《自由期刊》只出了几期就被禁了.直到一八三七年一月,第二份黑人刊物才在纽约出版,《拥护者》周刊,由塞谬尔·康里希主编,同年三月改名为《美国黑人》,仍是周刊.与此  相似文献   

20.
靳明全 《新闻界》2005,(5):30-30
《劳动界》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办的刊物,刊物主办者是陈独秀.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人,陈独秀邀约了曾在日本留学的朋友,如李达、李汉俊、沈玄庐等,参与了《劳动界》的撰稿工作.《劳动界》发稿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国工人运动,为工人说话,向工人灌输革命道理,结合工人的生活与斗争事例,深入浅出地宣传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