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毓 《图书馆杂志》2023,(7):137-145
“小注”是中国传统律典中特有的一种律中注释方式,现存之唐、宋、明、清律典中都有“小注”。“小注”这一律典中的典型现象最早受晋张斐、杜预对《泰始律》作注的影响而产生,但彼时张杜之注与《泰始律》仍未合刊一书。南齐《永明律》第一次进行律注合刊一书的尝试,但未正式颁行。《梁律》继承《永明律》的编纂经验,成为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律注合刊的律典。北朝立法受到了南朝立法的影响,在律典中已经较为成熟地运用注释随文释义。而从敦煌出土文书来看,唐代手抄《唐律》中,律典注释就以“小注”的形式出现了。《唐律》注释本为“大注”,“小注”系宋人添入的说法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2.
先达时贤注释汉语古籍,皆以注明典实为首事,如倪璠注《庾子山集》、钱仲联注《人境庐诗草》、徐朔方注《牡丹亭》,皆博大精深,实乃后学所莫敢望尘。然杭世骏谓"诠释之学,较古昔作者尤难",其一即"事必数典"(《道古堂集》卷八)。故智者千虑,或有一失焉。今札记倪、钱、徐注典讹误数则于此,不敢以非贤达,唯以示注典之难而已矣。  相似文献   

3.
乾嘉时期的学者沈钦韩善于补注经、史,尤重于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的考据,他的这一学术特点亦贯穿于诗歌注释中。《苏诗查注补正》作为沈的代表作,对苏诗查慎行注的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等方面进行了严谨缜密的考据,纠正、补充了查慎行及前代其余苏诗注家的大量错误和疏漏,形成了以考据注诗的特点,在苏轼研究史与清代诗歌注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肖燕 《图书馆论坛》2008,28(1):92-95
通过分析古代地区表下各古代国家的历史,研究<中图法>(四版)类目划分的基本原则与修订重点,分析了"198古代地区"立类的合理性,并建议在198各下级类目增加类目注释,并修改类目注释示例.  相似文献   

5.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次公等人的苏诗四注不断有注家加盟,逐渐发展为五注、八注、十注、百家注,又由原来的编年注演化为分类注,最后形成《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该注本有汇集众家注释之功,但亦有任意删削旧注的短处。该注本的“增刊”部分重收了部分被删的旧注。集注中最重要的注家赵次公主要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解释苏诗,重点在注典、释意、评论三方面。这种注释方法,能总结苏诗的创作特长,但也有失于考证事实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宋代史学与诗歌注释学都十分发达,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是"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这首先表现为诗人年谱与编年注的创立.其次,注者引用可信的史料,展现诗歌产生的社会背景,揭示触发诗歌创作的事因.再次,对使用"赋"体、"比兴"体、典故等不同表现方法的诗句,都能考证其"本事",准确地解释意义.宋代诗歌注释推动了"以史证诗"方法的成熟,使之成为诗歌注释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轻视、拒绝注释和文献之风不可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而不注"或不列参考文献是一些人抄袭他人作品时惯用的一种形式.轻视、拒绝注释和文献者,以传记、纪实、"学术普及"类图书作者居多,甚至连一些科技学者和作家也深陷其中.轻视、拒绝注释和文献之风值得出版界、学术界高度重视并予以抵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中比较普遍被使用的主要是"文""卷""典""册""簿""籍""书""牍"等.这些单音节文档名词起源早,可以单独使用,不仅是各类双音节、多音节文档名词的源头,而且是从深层次剖析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内涵与意义的基础.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使用频次较高.其中,"书""文"为高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为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册""卷""籍"为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相似文献   

9.
《(道光)隆德县续志》和《(光绪)宁灵厅志草》是流失海外的两部珍稀宁夏地方古代志书.张欣毅、张京生合著的《(道光)隆德县续志(光绪)宁灵厅志草校注》本,校勘精审,诠释精到,注释详明,突破了旧志校注体例的限制,注用结合,为学者进一步研究回族发展史、宁夏地方史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古代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实例说明了古代档案管理的一些方法,精辟的将其概括为"采"、"编"、"典"、"阅"四个字,并分别以实例论证说明了这四字的内容、特点,得出现代档案管理方法来源于古代档案管理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班固注及颜师古注是探讨刘向有没有为每一部书都撰写"书录"的重要依据.班注和颜注不因书籍的有关信息较易考知、著者在书籍题名中为全称或者书籍著者为汉人而不做注释等原则和义例,可以证明刘向没有为每一种书籍都撰写"书录",并旁证刘向为《诗赋略》等所撰"书录"较少.进一步考察可知,刘向也没有为《中庸说》等多种书籍撰写"书录".  相似文献   

12.
蓁蓁 《图书馆界》1998,(2):41-42
10余年前,在分书时,碰到<中国古代经济简史>一书.该书内容是论述我国从原始社会到1840年前经济概况."F129中国经济史"有注释:"依中国时代表分."依"中国时代表"分,无"古代"类目.  相似文献   

13.
吴晓蔓 《图书馆论坛》2007,27(1):165-166,169
诗歌注释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当代学者在对古代诗词的整理注释工作中,讹误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文章从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校勘与注释四个方面将诗词注释中的常见讹误分类释例,以期为日后的注释实践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民法分典》作为《中华大典·法律典》六部分典之一,是一部中国古代民法法律制度史料的大型类书,其编纂工程宏大且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是一个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民法分典》的出版对创建中国古代民法史料库、促进中外民法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现代法治进程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单介绍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和前人对《三国志注》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史料价值、史学史价值和历史研究方法方面的价值三方面对《三国志注》的历史文献学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国志》的注文同正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史料价值。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史学史上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它与汉末以来注释家着重于名物训计的注释有着明显的进步。同时裴松之发展了历史考证学。  相似文献   

16.
注释有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标明材料与观点出处的作用。它是编辑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注释的方式一般分页末注(脚注)、文中注(在正文中的引文后面用括号作注,不用注号)、文末注(篇末注)。在注释较短的情况下采用文中注较好,在注释很多时宜采用篇末注。页末注的好处则是比较便于阅读。目前,我国的社科期刊以采用文末注的为多。但往往一种刊物的同一期有的采用文末注,有的则为文中注,很不统一。期刊中出现文中注时,有的期刊采用与正文一样的字号,有的则小一号字。脚注一般排在当页下  相似文献   

17.
<正>历代林业典籍之大成当今环境保护之渊鉴《中华大典·林业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集古代林业经典之大成的类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领域最重大的一项文化工程,它囊括了中国古代森林资源及林业科技与文化全部重要资料。全书分为:《森林培育与管理分典》,《森林利用分典》,《森林资源与生态分典》,《园林风景与名胜分典》,《林业思想与文化分典》,共五个分典七巨册。其编纂整理工作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教授担任主编,由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负责各分典的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教育诗选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陈汉才编著)一书收集了许多中国古代教育诗,注解非常详细。作者博览群书,搜集资料,论证典故,给读者以阅读古教育诗的钥匙。选注基本是成功的,但有些注释,似乎还值得商榷: 一、《三省》一诗(见该书107页)末句  相似文献   

19.
《后汉书》是研究东汉历史最基本的资料。自问世以来,注释和研究其书的学者代不乏人。通行的注释,纪传部分有唐章怀太子李贤(高宗子)注,志部分有梁代刘昭注。还有清惠栋的  相似文献   

20.
文内注紧跟在正文中 ,同步地对需要解释的内容进行解释 ,方便读者理解文意。但如果文内注太多 ,或注文太长 ,就会割裂正文的连贯性 ,影响读者对正文的阅读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出版物中常常把文内注变成文外注 ,即在被解释的词句后面加上相应的注释号 ,而把注释文字移到页下、文末和书后。一、文外注的形式文外注从形式上分有以下几种 :( 1 )脚注。又称页末注 ,即将注释文字放在本页的下方。这种形式的注释在正文中的对应位置要使用注释号。注释号常用注码 ;如果每页需注释的地方不多 ,注释号也可使用数量不同的星号“ ” ,如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