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说“渡”话“度” 时下,在报刊上,“渡”和“度”区分不清的,不乏其例。1999年9月11日,我在阅检第二天准备见报的浙江日报大样时,《“阿墀先生”脚步匆匆》一稿中的“老年人到公寓安渡晚年”那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哟,这个“安渡晚年”的“渡”字用错了! 在现代汉语中,“渡”和“度”都有“过”、  相似文献   

2.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3.
我一读到刊于7月3日上海某大报第二版上《明天:第五号台风来了》一文的这个标题,就觉得别扭、不对劲。暇时琢磨,其问题之关键即在于题头和尾的“明天”和“了”3个字上,它们是不能搭配的。众所周知,“了”是助词,最常见、最主要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现代汉语词典》)。在英语语法中,则有“将来时”和“完成时”之分。那么,“了”应为“完成时”的字;而“明天”无疑是“将来时”词语。因此,若按上题去推  相似文献   

4.
一家报纸曾有一个这样的标题:《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几十年后,这一标题至今有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这种借人名发挥的标题,巧拈妙连,新奇别致,既准确地概括了新闻事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这种借人名发挥的标题,又称之为“顾名”标题,它其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正题的顾名。这种标题不用副题,干脆利索,让读者一目了然。如《李发财发财以后》(辽宁日报1984.4.7),这是在人名“发财”之后接着出现“发财”二字的。《廖名庭,庭院经济扬  相似文献   

5.
4月19日《北京晚报》12版头条一个醒目标题:“携笔从戎,建功立业,一批应届大学生志在西北军营”,引起了我的兴趣。标题标得不错。主题一个“志”字,标出了编辑的功力。“携笔从戎”显然是从成语“投笔从戎”演化而来。“投笔从戎”语出《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里贫穷,靠为官家雇佣书写生活,相当劳苦,他常扔下笔叹道:“大  相似文献   

6.
一、制作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标题最需要出彩,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从……谈起”、“由……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是够平易近人,但读后给人留不下什么。好的标题或者新奇,如《当面我的妈,背后他妈的》、《美苏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或者警醒.如《浪费也是犯罪》、《谨防“精神贿赂”》;或者意蕴绵长,如《在战争与和平的翘翘板上》。新闻评论标题要出采,不妨借鉴一下杂文标题制作。要大胆创新,不固旧观,注意运用谐音、夸张、仿同等修辞格。当然,标题重“巧”,…  相似文献   

7.
度·渡 “度”和“渡”这一对同音词,在词义上和用法上都有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混淆了。例如,渡假村、欢渡春节、渡过幸福晚年,等等。这样的用法不少,但都用得不对,是和“度”用混了。 “度”和“渡”这两个词区别在哪里呢?“渡”是表示由此岸到达彼岸或由这一端到达那一端通过的意思,如横渡长江、远渡重洋、飞渡太平洋。“渡”字虽然是水字旁,但不仅仅表示从水中通过,表示从空中、从陆地通过也都用“渡”。  相似文献   

8.
1月26日《新民晚报》“夜光杯”版刊有《头发脱落与健康有关》一文。笔者当即觉得该标题在语法上有问题,查《现代汉语词典》后证实了自己的判断。该词典是这样解释“健康”二字的:“强健。(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我们平时也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小孩看上去多么健康、活泼呀!”“祝某某健康长寿!”一言以敝之:“健康”就是指身体好、没有病。没有第二种解释。而《头》文中写道:“……导致脱发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是受人体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这意思很清楚:健康状况好,头发脱落就少(正常);而当身体有病(如患有些脱发性疾病),就会导致头发脱落多。而《头》文标题中的“头发脱落”.显然指那些不正常脱发现象,它们只可能同  相似文献   

9.
一个冠状病毒出现在深蓝色的画面上,并迅速向四周蔓延。随即,跳出一行白色的字“中华民族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白字渐去,屏幕上出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看望医务人员的图片,他们面带着笑容,充满信心。“同舟共济战胜非典”八个金黄色粗体大字闪进画面,镶在图片上———这是人民网制作的抗击“非典”大型专题《同舟共济战胜非典》的动漫形式标题。《同舟共济战胜非典》从4月份推出两个多月来,这一设计独特新颖的专题标题,陪伴着网友走进人民网抗击“非典”报道库中,寻觅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一规模宏大的新闻专题,凝聚和体现着人民网编…  相似文献   

10.
所渭“翻新标题”,指的是作者从新闻的具体内容出发,选择人们熟悉的成语、俗语、格言、诗词名句等,巧妙地运用引用、仿拟等修辞手段制成的标题。“翻”得恰到好处,能使标题更加精练,生动、深刻,富有文采和感染力。这样的标题无疑是值得赞赏的。浏览近年来报纸上的新闻标题,“翻新标题”确不少见。其中,也不乏象《春风熏得远客醉,错把店家当自家》、《人无笑脸休开店》、《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等精彩而成功的“翻新标题”。  相似文献   

11.
一部影视作品打响、一首歌曲风行,其名很容易被各媒体借用作标题,此种现象被人称为“追风”O为遏制此风,曾有人撰文告诫新闻界同仁“莫追风”。但从B前各媒体上的标题看,“莫追风”之冷言仍被当成耳旁风。闭上眼,回想近两年的标题,“追风”多多。《让人欢喜让人忧》《该出手时就出手》《心太软》《一个都不能少》等等,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Z势。更让人费解的是,有些早已“退役”的标题,还在那里“二重唱”。4月14日,首都一家大报上亦标出《网上交易: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字样。影视、歌曲名入题并非不可,关键要抢第一。失去第一,…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6,(3)
“昨日黄花”奈尔何文/张书省《陕西日报)1996年4月4日《社会大视角》版用一号字刊出大标题《月票成了昨日黄花》。在此之前,有家刊物还就“昨日黄花”论辩了半年之久,有意思的是,“昨日黄花”得胜回营,凯旋而归。在全国各地的许多报刊上,“昨日黄花”也冠冕...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日报“科技之星”专栏问世那天,我因病住院。我被第一篇特写和照片所吸引。从此,每天报纸一来,我就把专栏上发的特写和照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仔细阅读。专栏的文章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照片照得也很传神,留住了美好瞬间。我最喜欢读的是《第三者的魅力》,文章一开头就引人入胜,结尾也很有兴味。《属“天”的人》全文集中在“上天”二字上,分三个侧面展开,写得好。《泥腿子教授》紧紧围绕“两条腿”作文章,总之,绝大多数文章写得有特色。同时,专栏刊登的科技之星的面也很宽,“医”、食、住、行等方面一应俱全。标题是报纸的眼睛。专栏里,有不少标题作得好。如《远东神农》、《乐在光与电》、《捧出金秋》、  相似文献   

14.
平时阅读报刊,常常发现文章的内容尚好,可就是标题上出现了醒目的错别字。这些标题大都出自美术工作者之手的美术标题。如:1、去年11月10日健康报:《发声器官——象把小提(?)》,其中的“(?)”字应为“琴”。2、去年11月29日健康报:《歌(口候)之所以美》,其中的“(口候)”字应为“喉”。3、今年1月11日上海少年报:《倒(?)法的应用》,其中的“(?)”字应为“序”。  相似文献   

15.
沈仰佑 《传媒观察》2003,(11):52-52
湖北省枣阳市原市长尹冬桂受贿案已大白于天下,可一些媒体对于尹冬桂的受贿犯罪轻描淡写,却对她的生活作风极感“性”趣。一家媒体所做的标题竟是《枣阳原女市长传与多位男性有染称“女张二江”》。另一家媒体干脆将标题中的“传”字删去,使原本“市井传言”,变得确凿无疑。(2003·7·11《杂文报》)  相似文献   

16.
宝鸡日报自1994年1月1日由四开小报改办为对开大报后,为了保持小报时栏目活泼、文章精短的特色,防止作为地市党报板起“面孔”的现象出现,报社在先后创办《西部周末》、《经济特刊》和《生活特刊》的同时,在编排方式上,采取“袖珍版式”,从“活”字上显特色;在宣传力度上,注重“典型报道”,于“深”字做文章,收到好的效果。 以实践和改进“袖珍版式”编排为例,编辑部每周在二、三版推出四个版面。二版:或《经济》与《生意经》合拼,或《社会地平线》与《纵横》合拼;三版:或《副刊》与《五彩人生》合拼,或《群众呼声》与《钢铁长城》合拼。大专栏里又设小栏目。如,《社会地平线》里,设“社会写真”、“社会论坛”、“新风赞”、“西秦拾趣”等;《五彩人生》里,设“社会广角”、“人间百味”、“陈仓夜话”、“人生旅途”、“悄悄话”等。小栏目每次三、五不等,轮换登出。这样,使大版小版合璧,小版由栏目组成,整个版面活泼洒脱,琳琅满目。 为了增强“袖珍版”的吸引力,各小版力争突现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如《生意经》在精心制作标题上狠下功夫,使枯燥无味的一条条经济信息,通过一对对“活  相似文献   

17.
《咬文嚼字》杂志1998年8期31页《冯玉祥“戒毒”?》一文在指出《北京晚报》去年7月8日11版《冯玉祥常德戒毒》这一标题将冯将军在常德进行禁毒和办戒毒所的事迹概括为“戒毒”之谬时说:“况且文中还提到冯将军的缉毒销烟之举,那么这个‘戒’字就更有失偏颇了。”这里的“有失偏颇”,所表的意思恰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有失”改为“失之”就对了。  相似文献   

18.
《天气好晴朗刈麦正当时》,这是刊登在某省级晚报一版头条的标题。看了这个标题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对“刈麦”的“刈”字感到冷僻,就像见到了熟人,怎么也叫不出这个人的名字一样尴尬,只知道是割的意思,可怎么也读不出“yi”音来。笔者好事,拿起电话便要通了责任编辑(现在的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1月7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刊有一篇题为《涉嫌谋杀拉宾凶手兄弟被捕》的新闻稿。笔者觉得,这则标题上“兄弟”二字及内文中“……这名嫌疑犯叫哈盖·阿米尔,是4日向拉宾开枪的凶手伊格尔·阿米尔的兄弟”一句中“兄弟”一词的用法,都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它不符合“书面用语”的规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兄弟”一词的解释之一确为“弟弟”,但注明只能作“口语”用。然而,当它上了报纸,显然就成了“书  相似文献   

20.
一家报纸用《军令如山倒》的标题,我认为把“军令”和“山倒”放在一起,不妥,写了一个意见,不料编辑先生马上用周立波、杜鹏程的小说中所用此语,说没有什么不对。还有一位先生,各打屁股五十,说这也对,那也可以,而且引《俗语词典》为证。一个标题用错了字,按照现在的规格,可说司空见惯,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山”和“山倒”,确是两个概念,把它们混淆起来是不妥的。 “铜山西倒,洛钟东应”,所谓山倒,其实当时是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