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刊述评     
特区·西区 中国特区二十年,成就世界瞩目。二十年间深圳从一个渔村一跃成为创下200个“全国第一”的超大型城市,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窗口”城市。 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亦业绩卓著,名列前茅。 中国古训:天时、地利、人和。特区二十年之经验,正好印证这六个字。中央赋予特区的宽松政策即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魂”。每个城市经过起源、变迁、发展,文化成为历史的见证物存在了下来。本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这一有特殊地域环境的港口城市在文化资源的基础分析,对滨海新区典型的地区文化的内容、类型和保护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等问题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一些可提高滨海新区文化竞争力的对策,提高滨海新区在城市文化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信托业是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最大"特区"。 它们大多资本金不足,筹资能力弱,内部管理差,甚至出现严重的违规操作现象。而海南的信托业更是“特区中的特区,华银信托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它的兴亡除去信托业本身的始乱终弃和某些人犯罪之外,还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4.
四年来,少了马德,绥化少了一些“面子”工程。而在另一个层面,这个城市更需要摆脱的,是一个典型传统农业城市“跑要”政治的阴影  相似文献   

5.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的概念,其大意是: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沿主要交通干线,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并和周围一些中小城镇组成城市集团,大中小城市连绵不断,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带。按其标准,中国现在出现了三大都市圈——(北)京(天)津唐(山)、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6.
建筑色彩是其建筑文化的独特体现,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其建筑色彩既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构成,又体现了同地域和文化背景共生的理念,同时还融入了西方和中国南方色彩的因素.本论文通过实地调查,逐步解读李家大院从总体到单体,再到局部的色彩,进而分析李家大院在色彩构成上的特征,通过调查与分析来探寻晋南李家大院建筑色彩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力求对传统建筑色彩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高菲  陆地 《现代传播》2005,(6):90-91
一、倾斜的“二元”媒介市场中国和西方有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国的时候,都曾提出过“二元”的概念。在这些研究中,有的是从社会结构着眼,有的是从经济结构入手,有的是从文化结构分析,有的是从地理结构探求,内涵不尽相同,但是,学者们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城市中国”,一个是“乡村中国”。其实,如果从媒介传播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的这种“二元”结构更典型。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文化传播机构也主要分布在城市,所以,城市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一切文化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人口更多、地…  相似文献   

8.
1.市政档案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而市政档案正是城市变迁,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的真实记录,这些档案无论是利用价值还是保存价值都是城建档案的“精品”,是城市管理的第一手资料。有了它,城市一旦生“病”,能得到及时维修、维护,使城市得以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第七届全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期间,龙源期刊集团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就建设阅读城市项目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在签约仪式上谈了三点想法,现分述如下: 第一,智慧城市与文化城市的关系.现在人们基于数字化的发展,基于大数据、云数据的发展,基于城市治理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比较热衷于讲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成为一个热词.而在我看来,可能更应该热衷文化城市的建设,把文化城市看得更重一些,更根本一些.因为智慧城市中的“智慧”虽然也有褒义,但其中的中性特点,其中的技巧、技能、省力、省时、方便、实用的成分更多一些,其中的工具性色彩更浓一些,而“文化城市”虽然似乎是一个中性词,但其中的人文倾向更突出和明显一些,甚至包含着非常浓厚的价值观因素、价值观追求.而这一点不仅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而且最终决定着智慧城市实现的程度.这就是我们关注文化城市甚于智慧城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孙华  蔡尚伟 《新闻界》2005,(3):94-94,96
本文作者此前提出的“西部电视特区论”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其中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西部电视特区论”即等靠要思想。本文从剖析将两者等同的认识误区入手,通过对“西部电视特区论”这一观点产生的环境、“西部电视特区论”的核心与特区精神、“西部电视特区论”与两个大局论的关系逐一进行阐释,以澄清西部电视发展理论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研究的角度有很多,本文的研究角度是以张幼仪的前半生经历为依据,以这位亲身经历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女人的生活变迁,来探讨近代上海社会及服饰的变迁。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角度,是因为出生在世纪之初1900年的张幼仪,生长在上海宝山县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家庭,儿时受到“三从四德”的传统训诫,险些被裹脚,遵从兄长的意愿嫁给徐志摩为妻,离婚后在德国“重生”,并且在回同后有了自己的事业,独立抚养儿子,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她的经历可以说是生活在近代社会转型期妇女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我国对农村广播宣传的现状一分为二的讲,当前我国对农广播宣传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省级及特区以上大台,多数台未把对农广播宣传列入“重点栏目”。据1996年出版的《中国广播电视总汇》提供的资料,我国省级及特区以卜大台50多家,其中把对农广播宣传列入“重点栏目”的只有17家,仅占1/3左右。连有的农业大省的骨干台都未把对农广播宣传列入“重点栏目”。多数是放在经济栏目或综合栏目中,而且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节目”。(真正当作“重点栏目”在办,办得最好的,当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们坚…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化     
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语言小社区。就拿京西我知道的空军、新华社、有色金属几个大院来说吧,由于大院的专业性质及化气氛不同,虽然这几个大院相互邻着、子弟也基本在同一个中学读书、发音都是“普标”,但子弟们的语言风格不一样。一句顺口溜说明了听其口气便知他是哪个大院的:空军的狂,新华的洋,有色的话里黄。  相似文献   

14.
“前一阵子把特区说得很热乎,这不见得全面,现在又说特区‘萧条’,也不尽符合事实,特区的成就是肯定的,但问题也确实存在。”这是刚刚接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李灏同志不久前讲的一番话,也是我系助教进修班赴特区考察组师生考察后得出的一致结论。六月廿四日至七月七日,我系助教进修班赴特区考察组(包括兄弟学校进修教师)一行十七人,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评论》2010,(11):127-127
在近代各种变迁冲击之下,在上海这个城市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公共空间”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大变化。本书以“衙门”(以上海道台为中心的道署)、“会馆/公所”、“局”、“堂”等作为考察的对象,分析新旧、中西、传统与现代、本地及外来各种力量对这些“空间”带来的变化,由此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提出一个较为新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记忆受到社会关注,而城市档案的积累保护和开发利用,就是城市记忆的保持、再现和传播过程。为此,一些城市档案部门相继开展了城市记忆活动。2002年,青岛市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随后,武汉、柳州、大连、上海等也相继开展。他们将记录重大活动、城市变迁与抢救性收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相结合,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交流和总结这些经验,中国档案杂志社和上海市档案局共同组织了“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14座城市档案部门派代表参加,带来了12篇精彩发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事件对新闻记者是最富有挑战和刺激的,因为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8月5日下午1点25分,深圳清水河安贸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用中央领导同志的话说:“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爆炸事故。”深圳城市建设速度,被西方誉为“一夜城市”,这里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处在最高层次之一的特区。当天晚上,全世界几大传媒及时报道了这次重大爆炸事件,但猜测“未经证实”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的当下,明清间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渐渐地热了起来。因为只有在1500--2000年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叙述中,全球化的一些本质才会显现出来。从晚明以后,对中国的研究都已经不能仅仅固守中国本土的传统,晚明所传人的西学已经成为揭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思想变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但学界在对“西学东渐”研究充满热情的时候,对由来华传教士所开启的“中学西传”历史的研究要相对薄弱一些,当然近年来关于“中学西传”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也有了一些,不过相比之下是无法和数量庞大的对“西学东渐”的历史研究成果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构成行业报风景线的行业报副刊,不仅经历了行业报自身的发展变迁,而且在报纸副刊领域,也走过了同样的光荣和彷徨之路。伴随着部分行业报副刊的退出,还有一些行业报副刊和其他综合性报纸留存的副刊一样,努力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立足行业,从社会热点切入中国沸腾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日益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热点与焦点,观察城市,“记录城市变迁、记录城市发展、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当前城市报道提出的要求,需要新闻从业人员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人民铁道》报副刊《汽笛》于1950年10月11日面世。作为有历史传统的行业报副刊,如何以自己…  相似文献   

20.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综合展现城市发展风貌、树立城市形象的影像类型,是城市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内容是以城市“物质性”和“流动性”为基础,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城市形象的呈现需求不同,城市空间的变迁会影响宣传片的内容范畴。本研究以合肥市近20年从“环城”到“环湖”的城市化进程为出发点,探析合肥城市空间、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变迁与城市形象宣传片内容建构之间的联系,从主题构成、内容演变、景观选择三个方面分析城市发展的流动性对城市宣传片的渗透,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重大战略和特殊事件下城市宣传片内容组成产生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