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全球经济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实现"保稳定,促增长"的目标,对于浙江省来说,是一场艰苦的"硬仗".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浙江省政府主动出击,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对策,大力倡导经济转型升级,抵御企业面临的"寒冬".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在这一时期内如何显示其责任担当,坚定企业积极应对的信心,更好地引导相关政策的落实.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杨菁 《视听界》2009,(6):105-105
一,“国计”与“民生”经济发展、经济政策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经济报道理所当然应该从“国计”、“民生”入手,跳出拿经济事件本身说事的常规写法,找到经济事件背后的政策因素,分析经济走向,增加经济报道的厚度与知识含量。百姓看经济报道,多是为了找到经济事件与自己相关联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经济新闻若做得过硬,会就远离受众。去年以来,嘉兴市广电集团新闻频道推出“穿越转型之痛”和“经营之道”、“腾退的智慧”等主题性系列经济报道,力求从百姓角度,用讲故事的手法,软化经济新闻,实现经济新闻社会化。其中以展示企业先进经营理念、揭示企业转型之策为主题的“经营之道”专栏,累计播发新闻50多篇,因主题鲜明、语言平实,小切口大道理,得到受众尤其是企业界朋友的好评。 一、深化主题,提升经济新闻的鲜明度 从百姓视角确立经济新闻主题,就是要以一种平民意识、眼光和态度来选择新闻主题,通过对复杂经济问题的简单化、通俗化、平民化处理,使经济报道既能以深刻的内涵、更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受众所接受。这要求记者不仅具有丰富而深厚的专业知识,洞察分析微观经济的能力,而且能从大量的经济活动中挖掘出最具价值的经济信息,提炼出符合百姓审美情趣的新闻主题。  相似文献   

4.
焦玉良 《声屏世界》2005,(11):58-58
实现对外经济报道的“转型升级”并不是否定以往的报道,而是面对对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受众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首先,在内容上实现从“是什么”向“应该是什么”转变。以往的对外经济新闻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而围绕事件所反映出的普遍价值则关注不够。“是什么”的报道属于实证性报道,而“应该是什么”的报道则属于规范性报道。  相似文献   

5.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社会消费升级并且日益多样化。人们更加追求自我收入,均衡发展,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这个由经济而引发的重大转折时期,向媒体,尤其是向承担经济报道的同志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这一时期的经济报道,用什么样的观念引领人们的经济活动,这对于推动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眼下一提起经济报道,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报道,往往令许多记者“噤若寒蝉”,认为企业报道“枯燥无味”,“有做广告嫌疑”,因而对企业报道“避而远之”。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如何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的报道,笔者想把自己感受到的一些粗浅体会与各位同仁进行商榷。自身角色的转变经济新闻报道的角色,指的是经济新闻报道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如何从艰深、晦涩、枯燥的窠臼中走出来?将经济现象置于“社会人”这一转换了的视角下,进行透视和解析.然后出之以更为鲜活可感的文本。是一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可贵尝试。有人称其为“经济新闻社会化”,有人将之冠名为一种崭新的边缘性新闻文体——“社会经济新闻”,都使得原本乏人问津的“纯”经济报道。变得更有生活味、人情味。如此,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互动欲望,经济类报纸也才能真正办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采写经历及关注到的新闻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经济转型城市随之出现。经济转型是世界性难题。英、德、法等欧洲资源型城市都已搞了几十年,相对而言。我们起步较晚.也可称“摸着石头过河”。如何走出一条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子,成了转型城市策划者理性思考的课题,区域性媒体在减少转型成本。端正转型方向,加快转型的进程中,能否为转型城市提供有利舆论环境,讲究舆论引导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农村大众报提出“2009年为经济新闻年”的口号.要求记者做企业话题、行业话题、产品话题、服务话题,将“政策手册、科技宝典、致富向导、生活益友”的报纸定位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年轻记者们“两腿跑下去,心思沉进去,稿件写上去”,思想逐渐成熟,业务能力逐步提高。本刊特辑此组稿件,探讨农村报如何做好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推进,经济新闻愈来愈成为新闻宜传的“主旋律”、“重头戏”。经济信息中所独有的情报栏、行情与大众生活的贴近性,使得大众对它倍加关注,这就给经济信息的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新闻报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报道中有数字,但是经济报道绝不是单纯的“数字”报道。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中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某企业实现首季开门红”等。在这些报道中先是工作总结式的介绍几条某县(市)、某企业的工作措施,然后就是一大串反映成绩如何可观的数字,什么产值、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08,(12):64-64
大众化法则:对区域经济发展,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出台了许多政策,如何让这些政策让普通百姓看得懂,读得下去?大众化是一个报道角度。先是寻找这些政策的重要性坐标,再就是挖掘贴近性。聚焦法则:寻找代表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进行放大报道。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现象,这使得区域经济新闻报道具有局限性,它不如宏观经济报道高屋建瓴,也没有一厂一店报道具体生动,合理运用聚焦法则,区域经济报道同样可触可摸。  相似文献   

14.
张力 《声屏世界》2010,(3):25-26
叫好就是叫座,叫座就是叫好,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可“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一旦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陆峰 《新闻通讯》2010,(11):23-25
当前,江苏经济正处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第三次转型赋予经济报道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江苏已经历过两次经济转型。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继而向开放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作为省委机关报的《新华日报》均围绕当时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热点,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色彩的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16.
胡恩强 《新闻实践》2005,(10):54-55
将宏观经济报道“微观化”,是经济报道贴近读者的需要。通过微观反映宏观,可以充分发挥地方媒体的特长,做出好的经济报道。宏观经济报道“微观化”,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顺藤摸瓜,沿着宏观调控的政策脉络,找出地方的政策调控“末端”,并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财政、  相似文献   

17.
农业问题再度成为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新闻媒体的农村经济报道承担了涉农信息传播、政策解读、典型引导、社会动员等任务。新时期,农村经济报道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实现"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助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对百姓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那么,如何让经济报道活起来,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尤其需要我们去重新面对,下力研究探索,以适应市场需求。 搞活经济新闻报道,需要锤炼“两个能力”,即深入发掘新闻的能力和灵活表现新闻的能力,而有些人在这两个方面恰恰做得还不“到位”,存  相似文献   

19.
目前,经济新闻媒体的主打“产品”,各种报刊纷纷开辟经济专版,经济专业报刊亦方兴未艾。使国家的经济政策得到有效传达,群众获得了有用的经济信息,社会经济活动由于经济新闻的报道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经济新闻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市级晚报如何做好经济新闻,为普通市民提供一份既好看又有用的经济“新闻大餐”呢?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笔者认为非经济视角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