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评论的选题     
《今日谈》和《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评论部办的两个专栏,发表署名评论。其中《今日谈》每天都收到大量来稿,举办征文活动期间,曾经有一个月收到5000多篇。可是来稿的采用率很低,往往是几十篇甚至100多篇才见报一篇。大量的来稿未能被采用。这是作者的心血!读着作者殷切的来信,看着一篇篇精心之作,许多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抄写的,使人为之无限惋惜。为什么那么多来稿遭到可悲的命运?分析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以为主要是选题不当。  相似文献   

2.
1月9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栏刊有几句“编者的话”,明告作者:“拟编用稿件,于收到后一周内通知作者,未收到通知的可自行处理。”本人是个常“爬格子”的人,因而对于《今日谈》编者的话,格外多一层感想。现在办报办刊物,编者一定十分忙碌。因而有许多报刊宣布:由于来稿多,人手少,一般来稿一律不退,望见谅。那么,“来稿一律不退”,作者何时能知道稿件能用或者不能用呢?许多报刊似乎不谋而合,规定:3个月(或2个月)内不见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这是要命的二三个月!常常有许多稿件,因为有二三个月的折腾,“少年”变“老头”,新意成旧话,最终不能面世。不少作者恪守不“一稿多投”的写稿道德,但又有收到退稿后改投他处、“周  相似文献   

3.
1988年,《新华日报》《细流集》专栏共收到广大作者来稿12000多篇(平均每天来稿30多篇),选用247篇。从选用率来看似乎不高,但是在刊用的稿件中,它却占到96_%。年,《新华日在过去的一年里,《细流报》《细流集》集》有不少文章尖锐泼辣,切专  相似文献   

4.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诸多言论栏目中篇幅最短小的一个。虽然它篇幅最短小,但却有三个特别之处。一是“资格”很老,已经坚持了14个年头。现在很多报纸都办了微型言论的专栏,但大多不及《今日谈》历史长。二是“机缘”颇好。人民日报一版是寸金之地,稿件之拥挤可想而知,唯独《今日谈》被格外厚爱,14年来一直被固定放在一版下方位置,加框处理。三是“人望”较高,历次读者评报,《今日谈》总是受到颇多褒奖。尤其是,读者为《今日谈》写稿的热情始终没有“疲软”过,平均每天总要有半百之数的来稿,常年都是如此。《今日谈》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而评论部的同志又须以写作社论、评论员文章为其要务,再加上这个栏目编的年头多了,编辑难免有些“疲”,多少有点“当局者迷”的困惑,老是问自己:这个小言论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6.
1月5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在《编者的话》中把改进处理稿件的时限公布于众,说在新的一年里,“拟编用稿件,于收到后一周内通知作者,未收到通知的可自行处理”。这个“一周内”规定得好。它表现了编辑对待来稿的责任感。编辑忌一稿两投,多数作  相似文献   

7.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9.
一在一幅漫画中,一些报纸上的栏目被画成饭店里的“风味菜”。琳琅满目的“菜牌”上,有文汇报的《瞭望角》、解放军报的《鸡毛信》、羊城晚报的《新闻漫画》、光明日报的《茗边老话》,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也在其中。“菜牌”下,“顾客”引颈而望,兴味盎然。风味,本来是指美好的口味,引申为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把一些有特色的报纸栏目喻为“风味菜”,不失为一个生动形象的概括。《今日谈》入“风味菜”之列,是漫画作者,也是广大读者对我们办的这个栏目的鼓励。把《今日谈》办出“风味”来,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二《今日谈》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是一九八○年一月二日,到现在已经办了五年十个月,共发表文章一千四百五十多篇,最多的一年发表了三百零八篇,最少的一年发表一百七十八篇,平均一年发表二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评论员文章。但与评论员文章相比,它的选题范围更为广阔,风格也比较生动活泼一些,作者面要宽得多,主要是群众来稿。它为在评论  相似文献   

11.
继1981年《今日谈》第一集出版之后,第二集将于五月份出版。《今日谈》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言论专栏。创办三年多来,发表短文800多篇,受到读者的欢迎和支持。《今日谈》第二集选编了1981—1982年发表的200篇短文,所谈的是现实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写作上兼有短论和杂文的特点,适合各方面读者阅读,对初学写作者和有志于写短文的同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月5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在《编者的话》中把改进处理稿件的时限公布于众,说在新的一年里,“拟编用稿件,于收到后一周内通知作者,未收到通知的可自行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长江周末》编辑部收到一篇来稿,题为《南国无处非红豆 为何兄妹偏结缘》(以下简称《结缘》),附有一对青年男女的彩色合影照片.作者是本省安陆市的一名教师.《结缘》约4500字,梗概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一些普通百姓对国事与民情常常乐于发表议论。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有4万多篇纵说方针大计或身边琐细的言论文章投向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漫谈》。如果把这些来稿当作是一种由群众自选题目的民意测验,从中能把握各阶层的舆论热点和社会期望。有感而发的小文章,有谈及党风或抨击某种社会风  相似文献   

15.
日前,收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寄来的样报,未看心先热,因为我断定是4月2日头版发表的《今日谈》小文。这不禁使我想起1985年春天,我第一次收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寄给我的样报,也是《今日谈》栏目上有小文发表,整整20年了,原先通过投稿认识的评论部主任、副主任都离开了,可这种和作者保持密切联系的好作风没有丢。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是《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的忠实读者和作者,后来因为忙,久未动笔了。前些日子又开始向我喜欢的栏目投稿,没想到他们还照样给我寄样报,真让我激动!我给全国众多媒体写稿,但至今仍给我寄样报样刊的,除了《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自1980年1月和读者见面,至今四年有余,登稿已逾千篇。为把这个栏目办得更好,评论部于4月24日邀请了《今日谈》在京部分作者举行座谈。参加座谈的作者有干部、职工、军人和教授。87岁高龄的新闻界前辈顾执中,也兴致勃勃地应邀到会。  相似文献   

17.
本刊编辑部与盘锦日报社于今年上半年联合举办的《办报一招》征文,现评选揭晓。这次征文共收到来稿187篇,已在本刊刊出19篇。现将获奖作品的篇目及作者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25日、12月26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刊登了笔者两篇小文,我很快收到了该报评论部惠寄的当日样报。收到12月26日样报后,我特别留意了北京邮戳:是12月27日寄出的。这样及时地给作者寄样报,既体现了很高的工作效率、良好的工作作风,也体现了对作者的感情、对作者的尊重,更在媒体与作者之间架起了一座看似无形、胜似有形的“连心桥”。于是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有一种温馨、温暖、美好的感觉在心里涌动。  相似文献   

19.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诸多言论栏目中篇幅最短小的一个。虽然它篇幅最短小,但却有三个特别之处。一是“资格”很老,已经坚持了14个年头。现在很多报纸都办了微型言论的专栏,但大多不及《今日谈》历史长。二是“机缘”颇好。人民日报一版是寸金之地,稿件之拥挤可想而知,唯独《今日谈》被格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85年第四期刊登周志卓同志《“一稿不能两投”说不利于新闻传播》一文后,收到了多篇参加讨论的文章,现选四篇发表。希望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继续来稿来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们相信,大家心平气和地谈利弊、摆道理,总可以得出一个可以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的比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