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航 《传媒》2021,(21)
11月7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6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7件(含12件新闻名专栏)、二等奖104件、三等奖170件. 本届获奖作品中,人民日报社《风雨无阻向前进——写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生死金银潭》等,新华社《从"暂停"到"重启":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同心战"疫"》等,湖北广播电视台《金银潭实拍80天》《我们在一起——直击武汉紧急关闭离汉通道》等,共70余件优秀新闻作品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景呈现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壮阔历程;体现了关键时刻新闻工作者逆行出征,深入病房红区,报道疫情动态,推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复工复产,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20,(13):63-65
4月优异策划"武汉十二时辰",澎湃新闻,4月7日-8日简介:专题"武汉十二时辰"的编者按这样写道: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从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这76天之间,在武汉的人们在12时辰的不同生存状态,构成了这段武汉抗疫史的历史切片。  相似文献   

3.
重启悬念     
正核电重启,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管理和体制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离核电重启的日子越来越近了。2012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全国民用核实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简称《核安全报告》)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  相似文献   

4.
就中国核电重启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国家核安全局前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中国新闻周刊:从目前核查的结果看,核电应该可以重启了吧?赵成昆:假如从"国四条"来讲,是可以重启了。因为"国四条"中有一条规定:在《核安全规划》正式颁布以前,暂时停止新的项目的审批。  相似文献   

5.
春暖花开,武汉归来。经中央批准,4月8日零时,武汉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标志着这座英雄的城市正式"解封"、重新开启;标志着经过"战"中坚守、八方驰援,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夺取了阶段性战果;标志着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  相似文献   

6.
9月11日,武汉某报爆出一条新闻:由于在调查中遭七成学生反对,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落选鄂版语文教材,而学生反对的理由为"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和"父亲背影不够潇洒",该教材的一位副主编还声称"教材应由学生说了算"。这一新闻出来后,迅速被多家报纸及网络转载,随后在许多报纸和网络上都出现了斥责此事的评论,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不料就在这篇文章出笼三天后,最先炮制这一新闻的武汉某报对报道失实向广大读者及当事单位作了道歉,原来所谓的《背影》落选、学生调查还有主编的高论等等全是子虚乌有。我们且不管这篇假新闻最初是如何顺利地上了武汉那家报纸版面的,仅看其他报纸对此新闻的处理,就颇耐人寻味:很多报纸转载了这条假新闻,但对于这篇假新闻的后续报道转载的却很  相似文献   

7.
武汉会战影像资料存世不多,其中一部日本战争纪录片——《战斗的士兵》从基层士兵视角,比较全面地记录了武汉会战直至汉口沦陷全过程,殊为珍贵.  相似文献   

8.
云计算离武汉越来越近,光谷创意产业搭上了首班车。借助这几朵"云",普通人可随时与老外对话,拍出自己的3D《阿凡达》。目前动漫企业普遍缺乏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想添置比较齐全的一套,起码要花2000万元。由武汉银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动漫云平台,可让动漫制作的  相似文献   

9.
"你还想重启2020吗",这是2020年1月底,一位网友在知乎上的提问,将近220万网友参与了这个问题的讨论,有68.5%的人投票选择"愿意重启"。2020实在是一个太不平凡的年份,时值岁末年初,对2020的盘点似乎比往年更会令人感慨。2020年12月30日,由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联合知乎共同推出的创意视频《2020,36亿数据绘出这条线》上线。  相似文献   

10.
罗婷婷 《青年记者》2007,(18):21-22
一个城市自有其性格。《新周刊》曾经把武汉评价为"中国最市民化的城市"。这个评价当然非常之暖昧,也有点让人心酸。近年,"中部崛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自称要担当中部崛起的武汉也喊出了"大武汉,中国城市第四极"。武汉是著名的报城,几乎所有的家庭都订有报纸,武汉强势的是市民文化,远离生活的高谈阔论或者太严肃的事情没什么市场。表现在版面上与其他地方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情感故事多。《楚天金报》的"百味人生"、《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武汉晨报》的"倾诉热线"、《武汉晚报》的"红娘周刊"等都是情感故事专版。有人说,这是因为《知音》的老家在武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19日8时16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下简称"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并展示了《长江日报》特制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旗帜. 恰逢这一天,在湖北考察的温家宝总理回到地大母校,他祝贺地大登山队登顶成功,并称赞他们不畏艰苦和挫折的精神. 在地大登山队从武汉出发到登顶珠峰的整整2个月时间里,《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全程跟随,详细记录,开设登珠峰专版专栏,持续报道,引发全国多家媒体关注. 这是"武汉精神"一次精彩的张扬,也是一次精彩的"武汉精神"践行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在去年的第2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笔者撰写的评论《"富豪相亲"浊化社会空气》有幸获得二等奖。富豪相亲,不是重大主题,而是普通的社会话题。在这届中国新闻奖上,广播评论《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我们也想吃上营养餐》,电视评论《公交让座的"让"与"坐"》、《"如此"会议》都入围了中国新闻奖,这说明只要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了"最强好声音",社会话题也能写出精彩,得到认可。2012年12月2日,一场名为"富豪相亲会"的征婚海选活动在南京举行,引起南京媒体极大关注。此前,这场相亲会已经在广州、长沙、武汉等地举行,每到一处,都会大张旗鼓地宣扬,参加相亲会的富  相似文献   

13.
五年前,武汉《长江日报》的老编辑巴兰兰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非常新闻》,其中一段情节记忆犹新:一名记者因揭露"黑社会"而惨遭杀害,开追悼会那天清晨,报社大楼周围赶来无数的士为他送行,汽笛一起拉响低回哀婉,特别悲壮感人。原来,这名记者曾经劝服过一位打算跳楼轻生的"的哥",的士司机们记住了嫉恶如仇又助人为乐的他。这是小说的艺术虚构。没想到,这样的场景居然成为现实中真真切切的一幕。据今年1月8日《武汉晨报》报道,湖北楚天交通体育台"小宁新时间"节目调整主持人,当夜消息一传开,引来千辆的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奖""新中国60年100个有影响力的期刊人"获奖者,现年80岁的宋应离先生依然笔耕不辍,醉心于编辑出版学这片园地,不断有新的研究论著问世。近几年,继《亲历新中国出版六十年》《呕心沥血铸精品——现当代名编辑叙谈》《名刊名编名人》之后,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宋应离出版文丛》一书。《宋应离出版文丛》收集了宋先生1978年步入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21日,武汉晚报"2006年春季万名白领姻缘会"在武汉徐东"销品茂"举行,数万名单身白领现场勇敢"求爱",亲友团人海助阵。这一规模宏大的相亲活动开局便创全国之最,被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京华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泰国《新中原报》等海内外多家媒体誉为:"开创了现代都市婚恋新时尚、新纪元"。"武汉晚报姻缘会"由此开始,成为武汉这个大都市新时代的情感标签。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晚报姻缘会"到目前已举办各类活动百余场,共有百万人次参与,上万对单身男女在此牵手姻缘,现已成为武汉120万适龄青年关注的时尚热点。在姻缘会的举办过程中,武汉晚报充分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意识,凝聚着"爱心""爱意"贯穿活动当中。"武汉晚报姻缘会"更成为武汉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婚恋服务品牌。经过不断的创新与摸索,武汉晚报姻缘会现已拥有5万名会员,并创办了全国首个义务红娘组织——"冰雪联盟",形成了"姻缘墙"、"姻缘宝鉴"、"情缘一线通"、"姻缘网"等一系列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彭欣  熊兴佳 《中国记者》2015,(3):120-121
教育责任,从来不是单纯的学校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其中的重要支点之一。2014年9月起,《武汉晨报》打造了小记者团,引导家长通过大量亲子活动重视家庭教育,同时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武汉晨报》在实践中践行着社会教育责任。借由这个教育平台,《武汉晨报》成功地为江城中小学生开辟了良性运作、教育效果突出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7.
关注彭学军是从《北宋浮桥》开始的,读罢的感觉就像赣生小木屋前的那串风铃,清亮亮的声音回荡在江面,回响在我们的记忆与梦想中。作为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彭学军的作品曾荣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受到文坛内外不少人的关注。今年4月草长莺飞的日子,她的小说集《油纸伞》、《告别小妖》、《歌声已离我远去》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较为全面地汇集了她本人这几年的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18.
在她们的城里,池莉和蜜姐婆婆、蜜姐还有逢春一样,经冬历夏,迎风沐雨,无论世事沧桑,都始终如一地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风采,毅然决然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对于武汉这座城市,作家池莉曾如此描述:"我是它的,它是我的;我是它土地上的一棵小草,它是我永远的写作背景与我探索社会的一面永久的窗口。"在她的中篇新作《她的城》里,我读到了一个风格依然的池莉和一个风景如旧的武汉。  相似文献   

19.
眉睫 《全国新书目》2010,(23):76-76
几年前的时候,作家胡榴明出版了《武汉老公馆》一书,唤起了武汉人对老武汉的记忆。许多读者是从这本书中找到了一座现代商业城市所蕴涵的文明气息。现在,我又读到了舒莺女士的《远去的记忆:你不可错过的重庆老建筑31处》。  相似文献   

20.
2020年3月26日,在武汉宣布即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之际,新华社重磅推出了首部武汉战“疫”2个月全景纪录片《英雄之城》。45分钟的纪录片既是对武汉战“疫”的回望与思考,也是以全景视角唱响中国抗疫主战场武汉的英雄之歌,被评价为一部“为历史留影、为人民记录”的战“疫”纪实力作。影片全网推出后总点击量6.7亿人次,获得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获评新华社2020年上半年精品报道、社级融媒体好稿,以及中国记协“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十大精品案例”、第26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等7项全国类奖项,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