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也是媒体融合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媒体融合正以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改变着传媒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权力重构的新媒介生态,同时媒体融合语境下的传媒产业变革和演化过程也在影响着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几乎所有媒体新闻人都意识到了数据驱动未来的时代已经来临,近两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数据新闻"、"VR和AR虚拟现实"、"无人机报道"和"人工智能"等新概念层出不穷。特别是在传媒领域,继大数据之后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进入到了大众的生活当中,其在新闻业的应用与影响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业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未来发展路径的影响:一是机器人新闻写作带来的新闻编辑理念的转变;二是以人工智能产品——"度秘"为例来探讨智能个人助手带来的新闻传播思维的变革;三是从人工智能与VR、AR技术的融合来探讨新闻业未来技术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21,(8):8-8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广告传播的形态和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广告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一方面,广告传播的渠道和形式越来越多,原生广告、信息流广告、VR广告、算法推荐等改变着受众的广告接收方式,电商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模糊了广告与生活的边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人机协同、信息匹配、品效合一成为广告传播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技术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需要考虑技术在宏观层面上的变化。新的互联网传播生态,是头已经进了"人工智能+5G"时代,身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时代,而脚还在网站时代。构建全媒体传播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目的就是让党的声音成为互联网最强音,在这些变化下,要考虑技术发展的周期。全媒体传播舆论引导工作可分3个大周期来考虑,第一是PC网站时代,大约从1995年到2008年;第二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社交+短视频"时代,大约是从2009年到2020年,包括前期的社交媒体及后期的直播和短视频;第三个周期是从2020年到2030年的"5G+人工智能"时代。  相似文献   

5.
《传媒》2018,(2):6-7
张洪忠:从拉斯韦尔的5W线性模式来看,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五个传播链条除受众以外的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在传播者的角色扮演方面,技术往EQ方向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成为网红,形成一种新的亚文化.其次,在内容生产环节,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和编辑是内容生产者和把关人,社会化媒体虽然打破了记者编辑与受众之间的界线,即人人均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也是接收者,但这种内容生产还是在"人"与"人"之间转换.机器写作已经成为现实,打破了原由"人"独享的内容生产能力.再次,在渠道拓展环节,VR/AR/MR、可穿戴设备将打破原有传媒业的报纸、电视、广播、PC、手机等渠道格局,成为新的传播渠道.最后,在传播效果方面,人工智能的浅层学习模型应用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传媒业的传播和评估模式,传播效率获得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在5G技术、人工智能及智能穿戴设备快速发展下,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大量应用于体育赛事、远程医疗、新闻传播、虚拟仿真教学等场景。湖北省档案馆、武汉蓝海科创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北大学共同承担的“基于VR/AR的新时代档案文化传播展示方式研究”课题于2018年5月被国家档案局正式立项,2021年9月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获2022年度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VR教育”进入我们的生活已有多年,但在其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智能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商用化,为“VR教育”的发展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全媒体的视角,聚焦5G与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科技的融合发展,论述在全媒体的业态环境下,“VR教育”内容产品的业态设计原则、设计特征与设计方法的转向。5G技术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为“VR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全媒体思维为“VR教育”提供了设计策略的思维模型,在智能技术的赋能下,“VR教育”将走向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全丹  张亚楠 《传媒》2023,(7):93-96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基于大数据的算法与新兴社交媒体的运作深度结合,把社会互动带入智媒传播的新范式。智能技术的深度学习不断增进算法与人性思维的相融,在传播关系层面改变了传媒领域的传播生态,变革了在传播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导性和相应话语权力构成。本文在明晰智能算法对社交媒体传播的技术赋能和带来的权力转移现象后,重点对智媒传播中主体性虚置的多重表征和权利让渡引发的主导性迁移进行分析,以期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传播的规范化、合理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步入新时代,在新时代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简称AI)、物联网、VR(Virtual Reality简称VR)/AR(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等技术的推动下,媒体呈现智能化趋向。伴随着科技的驱动,用户群体需求不断偏向精神上的自我超越需求;在内容消费上,用户的兴趣偏向小众化。社交平台全移动化、受众阅读转向弱目的性,用户的消费能力也在持续升级。此类现象,正在向全年龄段蔓延。本文以用户体验为研究目标,以智能+视听情感传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智能+视听对观众(用户)的影响,进而判断观众(用户)的认知和行为,并将之融入技术与用户体验的情感传播环节。简要阐述智能+视听情感传播的优势、局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与进步,社交网络得以长足的发展,颠覆了传统大众传播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传统传播渠道,媒体传播开始依附现实社会关系,不断生成各种形式的网络交互行为,构造出了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全新传播格局。本文基于社交网络的传播特征,研究社交网络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基于社交网络的新动向探讨社交网络新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带着明显的精英化特征,由科技、产业、人才共同支持,在微信和微博社交媒体未出现之前,我们在互联网进行交流,几乎都是通过论坛、博客这样单向或双向的沟通方式。人们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而社交媒体的出现赋予每一位普通人信息生产的权力和功能,受众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积极的信息生产者,而随着人工智能的急速发展,科技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观,定义我们的交互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智能机器人通过算法来识别研判、加工处理文本和数据,这种由人工智能产出的"智能记者"拥有巨大的优势,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是人类记者无法与之相比的,可以在一瞬间基于内容大数据分析平台,选出所选的数据,并通过模板迅速形成文稿,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将内容生产从生产链条的顶端逐渐地驱向末端,资本和技术开始走向顶端。拥有、掌握高端人工智能技术和资本也将意味着成为信息寡头,他们可以按照用户的喜好推送信息,同时也可能使人们变成附属于技术和资本的信息闭环,机器生产取代体验,加剧信息茧房和知识沟。本研究从新闻生产、受众-用户转换、传播效果的角度,分析大众媒体、社交媒体、智能媒体的区隔和共性,探讨未来媒体形态的布局重构。  相似文献   

12.
纸质报刊融合是我国媒介融合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报刊融合从"互联网+"逐步向"智能+"迈进,主要表现在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继而出现新的智能化的产品形态,同样依托于技术,媒介产品从强调渠道传播向场景传播过渡。从整体上看,报刊资源整合后效应初显,党报和省级报刊影响力明显增强,但也可能面临智能化带来的一些问题。未来,报刊的智能化融合趋势将为增强品牌影响力、培养新型阅读模式和扩宽商业模式提供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2,(1)
元宇宙是用户以数字人形态进入虚拟空间活动的一种场景,是从小说想象延伸至产业的概念,正在被设想为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认为元宇宙是典型的具身传播,是基于VR应用基础上的游戏与社交深度融合的场景再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具身传播视角分析了互联网三个演变阶段:感官的"看得见听得着"、触觉的"感受到"、意识与身体的"想得到摸得着",而元宇宙就是第三个阶段的大脑意识带动身体融入虚拟空间的场景想象;并进一步从空间、时间、规制等角度分析了元宇宙不是一个虚拟的伊甸园再造,以及如何看待人与元宇宙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1,(8)
"智能新闻"是相对"人工新闻"而言的概念。主体性是属人的,不是属物的。人工新闻的生产主体是人主体,主体性自然是指人的主体性;智能新闻的直接生产体是人工智能体(人工智能网络),现象上表现出"拟主体性"。拟人主体性不等于完全的人主体性。人类智能创造了人工智能,人主体创造了人工智能体,这是不可颠倒的客观逻辑。我们可以把"人主体"与"人工技术体"之间的基本演进关系大致描述为:手工技术、机械技术,它们仅仅是人作为人主体的工具;弱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具有类人的一些功能属性,形成一些初步的拟人主体性的特征(拟主体);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形成与人主体相平行的新主体类型(平行主体),生成强人工智能主体的主体性;超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形成超越人主体的全新主体(超主体),但这是人主体无法理解的超人主体性。就当前情况看,新闻生产传播处于人机交互、人机协同的开启阶段,是人们所说的人类智能与弱人工智能共同协作的阶段。这是一个人主体依然占据绝对主导支配地位的时代,是人主体依然必须在新闻生产传播中充当各种责任终极主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7,(6):24-29
科学技术推进社会快速进入智能化应用阶段,并正在形成"互联—物联—智联"的社会新常态。网络世界逐步从互联网络进一步发展到智能化的物联网络世界,并依托数字技术向智能世界迈进。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推进了智能时代,并促进新闻传播媒体+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正在逐步成型的智能传播不断地推动着新闻传播媒体在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创新也推动着新闻内容的动态化传播理念的变革。本文探讨了在智能生态条件下、新闻传播在创新融合实践过程中智能传播的形成所带来的"动态内容传播"及其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本文基于技术可供性理论,探究抖音APP中京剧短视频的传播逻辑,认为传统文化在生产可供性下会引发内容的嬗变,在社交可供性下会产生共情场域,在移动可供性下会产生感知记忆。技术的加持增强扩大了京剧的传播力和传播范围,推动京剧艺术走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ChatGPT标志着智能传播下半场的提前开启:以TikTok为代表的由数据和算法驱动内容分发变革的上半场,快速进入了人工智能内容生产(AIGC)的下半场,展现了智能传播对社交传播和网络传播的颠覆性图景。本文从传播学视角,深入梳理数字技术引领下人类信息传播机制的演进全程,解析ChatGPT的传播机制和变革逻辑,探寻智能传播的技术演进方向和变革路径。社交传播实现了对大众传播的范式转变,将大众传播变成了一种特例。接踵而至的智能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又一次范式转变,是生产力工具层面和传播基础设施层面的全新重构,将大众传播和社交传播都变成特例。由于智能传播极大地“剔除”了“人”的因素,而且具有深入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强大技术渗透性和扩展性,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传播学界必须迎接并直面这一历史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虚拟现实(VR)发展迅猛,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作为在数字影视行业中发展出来的VR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语言,除了虚拟现实带给观众的沉浸式与带入感体验之外,还可以让观众在剧情中参与互动,让原本以视听综合为观赏对象的艺术表达有了更广的创作空间,其独特的形态与叙事形式也可能对影视行业的发展有颠覆性的改变,做出了探索性的贡献。本文从VR技术下形成的独特影像形态和叙事方式为切入点,窥探观众观影体验的改变以及对于VR影视如何重新定义,探析未来影视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5G时代的到来,将会让行业发展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固有模式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越来越多的传媒机构开始抢先布局,抢着在5G技术改变的传播形态、传播格局背景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并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5G时代的传播形态与传播格局最大的几个发展特点是由注重信息传播转向重视真实体验、由现实社交向场景社交转变、由“互联网+”向“+互联网”转变等。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以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文本碎片化和算法赋权等特征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使受众的新闻认知发生深刻改变,强化了基于个人偏好的选择性注意、基于社交关系的信息处理和基于情绪的信息判断。本文提出以信任维护和透明性准则来应对变化,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优势生产高品质新闻,从而构建起良性的新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