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源差错。新闻记者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寻觅适合的消息来源,从中搜集为完成新闻选题所需的素材资料。虚假新闻的产生与消息来源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消息来源上的差错大致可以归纳为5种类型:“编造消息源”、“来源境外媒体”、“匿名消息来源”、“单一消息源”和“来源网络的消息源”。  相似文献   

2.
匿名消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记者不便对外公开消息来源,消息提供者因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在新闻中体现出来。在西方新闻界,匿名消息由来已久,如果没有匿名消息来源,就不会挖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和“五角大楼泄密案”,消息源保密制度也成为西方新闻界最高的伦理准则。即使司法部门要求交出消息来源,媒体宁可顶着“藐视法庭”的罪名也不得违背这一准则。  相似文献   

3.
黄玲 《记者摇篮》2004,(12):47-48
匿名消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记者不便对外公开消息来源,消息提供者因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在新闻中体现出来。在西方新闻界,匿名消息由来已久,如果没有匿名消息来源,就不会挖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和“五角大楼泄密案”.消息源保密制度也成为西方新闻界最高的伦理准则。即使司法部门要求交出消息来源,媒体宁可顶着“藐视法庭”的罪名也不得违背这一准则。  相似文献   

4.
2006年年末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健翔大骂《南方周末》”事件,提醒我们研究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记者与消息来源应如何互动?二是报道怎样做到客观公正?媒体与消息来源的关系记者接触消息来源是为了获取新闻生产的素材,消息来源接触记者和媒体意在通过大众媒体的曝光,获取公众注意力进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追踪报道对于美国新闻报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做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史实分析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和记者独立性之间存在的冲突,并在研究分析目前美国主流新闻操作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化解冲突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新闻界。因使用匿名消息来源遭遇过最大烦恼的记者,莫过于美国的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他们在报道“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后为“深喉”(Deepthroat)的身份保密长达31年之久,即使他们在面对巨大精神与经济压力,乃至法律审判的时候,依然死守“消息来源”(Source of information)。31年后,虽然“深喉”自己公开了个人的真实身份,两位记者的烦恼也随之解除,但困扰整个新闻界的烦恼却没能解除,甚至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报道的事实主要来自于消息源或曰信源,记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引用信源描述那些读者无法亲眼看见的新闻事物、人物的行为和文件公告等.因此,正确的消息来源观念便成为合格记者的首要操守.本文针对英国广播公司在凯利事件中对匿名消息来源的不当处理,探讨消息来源的使用现状、使用原则和规范手段.  相似文献   

8.
匿名消息来源可以为记者带来重要的新闻,但是又往往使记者陷入法律的纠纷。关于匿名消息来源的保护和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平衡受到新闻界和法律界的热议。  相似文献   

9.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新华社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进而探析我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群体性暴力事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报道周期.媒体的报道主题和报道态度呈现出相当高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新闻报道并没有通过不同的消息来源来争夺新闻框架,恰恰相反,不同角色的消息来源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建...  相似文献   

12.
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事关传媒声誉,所以西方主流传媒机构大都对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十分审慎,并制定具体明确的操作规范,这些规定对正在与虚假新闻做斗争的中国传媒来说同样富有借鉴价值。一、路透社关于“消息来源”的规范路透社的每篇报道(有极少数例外)都应清楚明确地交代消息来源。这样做有两个理由:一是为了使订户能对报道的可信性作出自己的判断,二是为了在报道受质疑时保护自己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顾海杰 《报刊之友》2011,(12):108-109
“美国之音”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对外宣传机构,通过“一套完整和娴熟的传播技巧”,在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向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均可视为是影响报道倾向的重要变项,不同记者往往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客观报道的证据,更可能影响记者的报道重点乃至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14.
“媒体审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放 《记者摇篮》2006,(10):52-52,47
新闻舆论监督正改变着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形态,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了公开司法,弘扬了社会正义。然而如果运用不当,又可能造成“媒体审判”。一、何谓“媒体审判”“媒体审判”一词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媒体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做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影响判决的公正。“媒体审判”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悖逆,然而媒体越俎代庖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其原因何在呢?二、“…  相似文献   

15.
外国传媒有关"消息来源"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传媒使用"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关注和争论.一件是美国<新闻周刊>因引用匿名来源的错误消息,导致"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失实.5月9日的<新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引用一位匿名政府人士的话说,调查人员已经发现证据--在关塔那摩美国海军监狱的审讯人员将<古兰经>扔进厕所,并用水冲下马桶.  相似文献   

16.
周泽 《新闻记者》2004,(9):6-10
关心新闻法制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特别是“张金柱案”、“夹江打假案”。之后,很多这者都对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表示忧虑,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闻记者与匿名消息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记者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匿名消息 ,如何处理与匿名消息来源的关系 ,一直是美国新闻界面临的道德和法律上的难题。通过回顾美国新闻史上有关该命题的几件重大事件 ,本文阐述了美国新闻界和司法界处理该问题历史渊源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政府6月3日正式宣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首批两位新闻发言人在100多名境内外记者面前亮相,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有记者问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否会造成“新闻垄断”,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回答说这项制度本身就是为了给媒体和公众更公正、透明和权威的消息来源。焦扬介绍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已经成立发言人工作小组,负责与记者的日常联络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冯华 《报刊之友》2012,(11):120-121
消息来源是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匿名消息来源使新闻媒体更好完成了监测社会环境的任务,也由于对其的不当使用导致了虚假新闻出现等一系列问题,令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职业道德准则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具有非强制性、滞后性。本文认为,“波特图式”道德推理模式有助于记者正确分析自身职业行为,做出对个人、职业、社会都负责且合乎伦理的抉择,突破上述职业道德困境;并可指导媒体制定更为严谨、规范的职业道德准则,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斌 《声屏世界》2006,(7):10-11
2005年,随着告发“水门事件”的“深喉”费尔特33年后的自我亮相,随着美国中情局特工泄密案中拒绝透露消息来源的记者被判有罪,面对新闻与丑闻、馅饼与陷阱的双重诱惑,关于对消息来源的保护和媒体如何采用秘密消息来源的问题,再次引人注目。人们或站在政府的立场,或站在新闻的角度,或站在公众的视野,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秘密消息来源的保护与采用涉及道德与法律、自由与纪律的二元冲突,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迫使新闻界更加谨慎地对待秘密消息来源,迫使人们再一次将消息来源置于法律法规、新闻规则和职业道德等多重背景下,进行一番包括伦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