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法和文献研读法,对2022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07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并与2021年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来自业界的研究力量有所增强。2022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依旧关注“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治理”“档案与数字人文”“电子文件”“中国古文书学”等主题,但也涌现了“红色档案”和“档案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新主题;研究特点上呈现显著的本土化和跨学科性,但在关注“人”的需求、跨学科的双向互动以及研究深度上仍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需立足中国档案工作的实际和需求,对从西方移植的理论进行本土化、中国化的过滤和处理,对中国传统的档案思想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同时,基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和新需求,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文书学不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这与档案工作实践发展趋势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现状不相符。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档案现象” ,还应包括“文件现象”。文书学 (文件学 )应纳入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扩大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对于档案学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人文研究体系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产生了显著影响,给图情档学科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目前,数字人文对档案学研究的影响多体现在理论前瞻与对象选择层面。如何推动二者在研究路径与方法层面的深度交互,充分发挥档案学理论与方法的效用,发掘档案资源的多维价值,是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研究路径与方法变迁的依据及映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发现”“重构”和“故事化”三原语为主线的档案研究路径基本模式,形成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其次,基于档案价值视角将三原语操作化为具体的技术序列,形成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微观技术系统。最后,以吴宝康档案数据为案例对象,对所提方法论及技术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重组,将对档案学理论、实践方式以及学科间的深层交互产生一定影响。图11。表2。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4.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 重要学术活动及科研成果 四年来,中国档案学会、国家档案局、国家教委和一些高等院校,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给予关注,做了许多工作,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一)中国档案学会组织的档案学术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讨。 1984年12月,中国档案学会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档案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事业史的研究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档案学基础理论分组会上,讨论了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范围、档案种类划分等理论课题,提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在会后由中国档案学会编辑的《全国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中设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反思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提出必须要对它进行重新认识,把文件现象纳入档案学研究的“怀抱”中。  相似文献   

6.
涂罡  徐胜 《档案管理》2016,(6):26-29
档案公开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份额和地位,决定了档案学相关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当下政务公开具有重要意义.对2007年后CNKI档案学核心期刊“档案公开”主题文章的统计分析表明:一方面国内学术界对档案公开的关注日渐重视,涌现出不少优秀研究成果,在促进档案公开理论完善同时,提升了档案从业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当前研究存在对某些基础理论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以档案公开为契机,创新研究思路和方法,增强档案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继承性、衔接性,提升档案学相关研究在推进政务公开和阳光政府建设[1]中的作为.  相似文献   

7.
《新上海档案》2006,(6):31-31
宗培岭在《浙江档案》2006年第3期上撰文,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中的若干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存在着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实践联系被弱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理论研究没能很好地把握住档案实践.其中相当多的问题研究不是来自档案实践需求,或是“跟风”,或是“自作多情”。翻开档案学理论刊物,不少理论文章不是反映档案实践的变迁.而是社会风貌的“缩影”。当社会上大谈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剧烈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及档案管理实践的拓展促使了档案学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促使档案学人对档案学本体进行反思与重构,以适应档案工作实践的新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一书正是这样的一部批判、反思与重构之作.此书作者胡鸿杰教授将其一贯坚持的“管理学思想”融入档案学研究中,并在各章节巾进行充分展示,可谓将“管理”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法,统计1996—2016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期刊中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学术论文。重点评析了档案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国外优秀档案网站的分析与借鉴,档案网站建设的微观领域优化等方面内容。在肯定其研究价值的同时,对档案网站20年研究成果进行了个人的思考,以期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晓岩 《兰台世界》2005,(8):130-130
一、理论体系 1.学科的差异。档案学的学科研究是“档案”,图书馆的学科研究是“图书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的收藏、管理和利用。档案的收藏、管理工作涉及档案室与档案馆两个部门。档案存在着一体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机关或部门内部文档的一体化,将来的档案学可能被“文件学”所取代。图书事业按照分工为出版、经销、收藏管理三大部分。图书馆学所针对的只是收藏管理这部分,没有涵盖图书事业的出版、经销部分,随着图书事业三大部分一体进程的发展,“图书学”才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闫静 《图书情报工作》2023,67(1):108-116
[目的/意义]随着原“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正式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原3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档案学亟需进一步解析和思考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探索如何继承和发展档案学的学术传统。[方法/过程]通过历时性分析梳理档案学近百年来的学科独立化历程、学科归属的变迁对学科发展的影响,通过共时性分析梳理档案学的学科特质,提出档案学在未来发展中“创新”的同时不忘“守正”。[结果/结论]需要档案界在一级学科更名背景下进一步明晰档案学科发展取向、学科发展指归和学科发展使命,在“创新”的同时坚守档案学科的独立性、坚守档案学科的“历史品格”、坚守档案学科专业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档案学术共同体 1.档案学术共同体及其构成 档案学术共同体“是致力于档案学学习、研究和实践的一群人,是档案科学的主体,是进行档案科学研究,拥有档案学范式的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统一档案学名词术语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林清澄吴文革、胡胜友同志发表在《档案学研究》1997年第1期的《论档案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一文中,使用“档案理论”42次,“档案学理论”19次,前后交替地使用“档案理论”与“档案学理论”7次。据曾永明同志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档案学研究中档案实践工作者的地位——兼与‘中外档案学研究差异之原因分析’一文作者商榷”一文提出的档案实践工作者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对于档案实践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要作出具体分析,对其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要有全面、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报刊集萃     
报刊集萃与国际档案学界接轨/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档案学研究1996.3中国档案学界与国际档案学界接轨的内涵与外延,可概括为“接受”、“靠拢”、“跟踪”和“推销”。中国档案学与国际档案学界接轨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有关基本档案术语...  相似文献   

16.
档案记忆研究不只是一种理论观点、一种理论解说,它对阐释理解档案现象、探讨解决档案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档案记忆工程、媒体对档案记忆展演、国家记忆传承、档案部门构筑社会记忆、档案学理论创新等5个方面对档案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以表明“走进记忆之门”的档案学,还要进入记忆的堂奥。  相似文献   

17.
档案学理论中亟待树立“档案素材”和“档案价值属性”两个新概念 ,以帮助档案学理论研究走出困境 ,科学地回答当前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档案学科“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十五”期间档案学科的重要进展和成果以及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发展(特别是档案学研究思路)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着社会主义大道走过了40个春秋,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国家档案事业建设也获得全面迅速地发展。以国家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当代中国档案学已建立和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档案学术研究发展得很快,可以说是我国档案学发展史的最好时期,已从“而立之年”进入“不惑之年”,已由应用档案学研究阶段上升到理论档案学研究阶段,应用档案学与理论档案学同步发展的趋势已经出现。当代中国档案学的研究领域拓宽了,水平提高了,有发展,有创新,有贡献。当代中国档案学的研究成果,既无愧于前人,也不逊于外国。 然而,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和方法的不同,也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评价。1988年和1989年,在一些档案刊物上发表的若干篇关于档案学的反思文章,对当代中国档案学持贬低、甚至否定的态度,是值得注意并应当辨明的。其主要观点有: 一曰:中国档案学是“实用经验系统”。有的文章说:“十七年:实用经验系统”,“新格局:从恢  相似文献   

20.
档案学科的“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十五”期间档案学科的重要进展和成果以及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发展(特别是档案学研究思路)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