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郝耕 《新闻知识》2006,(12):67-68
一、博客的特征近年来,博客风靡全世界,由于它使用简单、内容丰富,深受网民的欢迎,被喻为是“继EmaiI,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和“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具有个人性、即时性、开放性、拿来主义等特征。除此之外,博客还具有如下特征:(一)思想共享。思想共享是博客发家致富的秘岌。方兴东在《博客论1.0版》就说道:“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开始真正凸现无穷的知识价值。”思想共享把人们带入一个更加宽容与开放…  相似文献   

2.
邓涛 《网络传播》2006,(7):54-54
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新媒体→自媒体。  相似文献   

3.
杨亮 《新闻窗》2007,(1):91-92
从2002年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博客中国”网站建立,到2005年博客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人,中文互联网领域的博客(Blog)站点达3682万,平均每个博客有约2.3个站点。以“追求思想共享”为主要目的,“重建互联网秩序”为志向的博客在中国发展迅猛。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博客呢?在传播学领域,博客模式的传播行为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博客发展现状及其营销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剑 《传媒观察》2006,(11):38-39
博客(blog)是上个世纪末在美国兴起并迅速风靡世界的一种新的网络媒体形式,简而言之就是网络日志。“它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传统的信息共享开始渐渐跨过‘思想共享’的门坎,真正开始凸现其无穷的知识价值。”近些年来,博客在中国发展迅速,注册的博客空间已经超过3000万,这究竟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体二一博客。博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但这种“自由”和“开放”有时超出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出现种种失范现象。为了减少不良博客的影响和侵蚀,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引导博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博客具有自由、开放、共享的特性,它尊重每个人的存在价值,不封闭,可以无障碍地沟通,信息和思想可以共享。基于这些特点,每个人都积极开博客。但是,名人和草根写博客的目的和内容并不一样。本文就从写作目的、内容特色和互动性三方面,对名人博客与草根博客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雷璐荣 《新闻界》2006,(6):104-105
一、回顾“:量”的发展状况(一)“网络日志创作者”Blogger的大量涌现。这里的“博客”不仅是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开拓者,更代表着一种思想文化和民主意识的先进指向。《2005年中国博客市场研究报告》中表明,2003年我国博客人数为20万,2004年达到100万,2005年更是实现历  相似文献   

8.
博客发展方向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雯雯 《青年记者》2006,(20):67-68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博客和博客文化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博客精神的核心并不是自娱自乐,也不仅是个人表达自由,准确地说,博客体现的是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个人日记和个人网站主要表现的还是“小我  相似文献   

9.
我国博客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忠青 《新闻界》2006,(3):65-66,33
博客又称“网络日志”。《市场术语》一书中对博客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杨萍 《声屏世界》2007,(12):35-35
2006,中国博客年“领导博”、“名人博”、“政府博”、“警察博”是经常见诸报端的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人,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个,博客读者达到7500万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李慧 《新闻窗》2011,(3):68-68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博客提供了新的空间。网络的匿名性、参与性、互动性,使得博客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场所。博客的存在最终是达到一种思想和信息的共享。博客以传播主体为界点可以分为名人博客和草根博客。近年来,草根博客的"狂热",是否就意味着名人博客的"淡化"?事实上从网络博客发展的表象来看,名人博客和草根博客在博客领域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2.
名人博客是与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互联网被深深地打下了“博客”的烙印,从全球到中国,无不舞动着博客的身影,怪不得有人称2005年是“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迄今,博客来到世界已有12年了,在中国发展也有7年了。因为博客的“零进入门槛”,所以任何一名普通百姓有了博客之后.在遵守国家法律和公众道德的前提下,都可以拥有信息发布和知识生产的自主权利,能从一般的受众变成公众,自主地进入公共领域,对公共事务发言,同时也让个人的信息和知识与人共享。  相似文献   

14.
个人博客——记者的又一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互联网“博客元年”的2005年之后,博客(Blog或Weblog)已经成为广大网民所熟悉并拥有使用的一种新的网络形式。在国内新闻界,博客不仅作为一种记者表达个人思想的空间,而且成为了他们新闻报道的辅助性手段。今年“两会”报道中也掀起了记者个人博客热。其中央视部分记者“两会”期间在新浪和搜狐网开设个人博客。如王小丫的“小丫跑两会”、柴静的“柴静两会观察”、崔永元的“小崔会客”、马斌的“马斌读两会”和撒贝宁“小撒探会”等,同时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谢亚芳、闾丘露薇也在凤凰网开设了博客,并特别设立两会专题,其中吴小…  相似文献   

15.
博客:让传媒生产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陈维维 《传媒观察》2005,(11):49-51
博客:新“新闻媒介” Blog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市场术语》的解释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Btogchina.com为Blog取了一个中文名——博客。”  相似文献   

16.
自1993年6月出现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以来,博客已有近14年的发展历程。近两年,一些人给博客冠以“草根博客”和“精英博客”之名。本文着重对“草根博客”这一概念的生成和“草根博客”的兴起、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美国《新闻周刊》称,“到今天,全世界自觉实践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每40秒钟,就有一名新的博客诞生。而在中国,也是8月,IT界资深传播和媒体专家。王俊秀灵机一动,将英语“Blog”翻译成汉语“博客”,就此,博客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8.
从某教授状告博客网一案的尘埃落定到博客写手状告网民的“博客告博客”案和某公司状告前员工博客案,再到前一阶段国内媒体关于“博客实名制”的争论,博客给人的印象总是纠纷不断、各执一词的乱象。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缘起,其实都是博客写作“公”与“私”的纠缠不清,而这种纠缠不清恰恰是博客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新闻博客的三道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的2005年,被人称作“博客元年”。其标志性的事件有:之一,博客在互联网上从安营扎寨、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呈燎顾之势,据统计国内的博客(维客、播客,以下统称博客)已达3600万之众,并且仍以每分钟数10个新博客的速度在递增;之二,先是芙蓉姐蛆、流氓燕、天仙MM等“草根”唱罢,后是张海迪、余秋雨、吴小莉等“精英”登场,紧接着,各种名目的博客大奖赛此起彼伏、精彩纷陈;之三,博客以“个人媒体”、“自媒体”、“新闻媒体3.0”自谓,  相似文献   

20.
张艳妮 《青年记者》2007,(10):97-98
博客(Blog)即WebBlog,原意为“网络日志”,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连接,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