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8,(12):45-46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是对国家应急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此次抗震救灾报道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重大灾难报道,在这场突发性特大灾难事件报道中,政府和媒体都在信息公开方面有着同样空前的透明与快捷。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尽最大可能公布灾情与救援信息,的确如境外媒体评价的那样:“此次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2.
李凯  陈谦 《新闻知识》2001,(3):26-27
从英国王妃戴安娜为躲避隐私暴光而导致车祸香销玉殒,到美国总统克林顿因绯闻案而闹得沸沸扬扬;从吴绮莉公开宣布自己怀了“龙种”而引起轩然大波,到郭富城因在澳洲的绯闻而被媒体炒得焦头烂额,一时间关于公众人物的隐私报道似乎成了媒体吸引受众的强有力的“卖点”。在这些隐私报道中,不乏以侵犯报道对象的隐私权为代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隐私报道进行认真而深入地分析,以便我们能够对隐私报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所谓“公众人物”是指两种人,一种是那些具有一定名声而被大众看作公众人物的人,如…  相似文献   

3.
周洋 《视听界》2008,(4):46-48
此次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获得了国内民众和国外政府、新闻同行的高度认可,实现了媒体对灾难性报道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信息公开的力量以及媒体在整合国家功能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其策略化的直播方式也为今后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4.
与以往灾难、灾情报道不同的是.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的报道,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信息发布非常及时.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内容丰富和全面。本文主要从信息公开的角度,分析央视这次灾难报道的特点与效果,以及汶川地震报道对今后灾难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着社交媒体上信息过剩与优质信息匮乏并存;面临如何处理遇难者生前在网络上的信息的尴尬;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更具竞争力;突发事件报道面临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的冲突等新问题。今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发展方向和可尝试的路径:媒体突发事件报道应该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核实;谨慎公开遇难者生前的网络信息;传统媒体应该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上努力,寻求突破困境之路;突发事件报道应更多地聚焦于突发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7.
赵智敏 《新闻传播》2007,(10):32-32,33,34,36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地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可以说.这次全国各级媒体关于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的大型新闻报道,堪称近年来,甚至是新中国电视新闻报道有史以来.对突发事件反应最快速、报道最及时、内容最全面、最客观、信息最公开的一次大型战役性报道。笔者不断总结和反思: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把握好什么样的原则呢?  相似文献   

9.
当前甲型H1N1流感正肆虐全球,我国媒体自始至终进行了及时报道,即使刚刚过去不久的新疆"7·5事件"也在第一时间得到国内外记者的公开报道。"信息及时公开"已成为我国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共识,"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会给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过程中,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现代化的各种新媒体而言,在信息传播公信力以及信息获取资源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出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和价值,需要电视媒体方面,对相关的内容报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保障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质量。本文对电视媒体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霖 《青年记者》2001,(1):30-31
1992年后,我国证券市场在改革的大环境下迅猛发展,人们对相关知识、信息的需求也迅速膨胀,于是,专业证券报道应运而生。在短短七八年内,我国诞生了十多家全国性专业报刊,现在凡是有影响的媒体,也大都辟有证券栏目或版面,证券报道发展之快令人瞩目。本文试从大众传播角度,对我国的证券报道做些分析。一、我国证券报道概述我国的证券报道起步于九十年代初,一开始,受“姓社姓资”问题困扰,“股票新闻”公开报道很少。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打消了新闻工作者的顾虑,1993年,《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权威报纸相继问世,随后一些地方性证券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证券  相似文献   

12.
今年雅安地震,使人们想到了五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突发灾难事件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信息快捷、公开、透明;媒体人提升了人文关怀的素养。但是,当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汶川地震报道时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媒体记者集聚灾区,占用灾区资源;为了报道"效果",干扰救援,对被采访者不够尊重;灾难中不恰当的娱乐化表达。五年后的雅安地震中,媒体的报道却有不少的进步,即:灾区现场报道克制、冷静、理性;报道方式以打气加油为主旋律;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信息没有障碍地实时传播。  相似文献   

13.
黄钦 《声屏世界》2009,(4):11-12
央视的温总理剑桥演讲直播报道是我国时政新闻报道一个亮点,体现了媒体的开放性,同时也彰显了自信和勇气。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创造认同,面对突发事件敢于说话能有效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4.
陈青 《新闻记者》2012,(8):87-91
批评性报道,是媒体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从新闻自身的价值而言,批评性报道是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而提倡信息公开、维护大众的知情权则为媒体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这使得见诸于媒体的批评性报道有所增加。本文以近年来相继发生的"三鹿奶粉"、"圣元奶粉"、"富士康员工跳楼"、"毒胶囊"等公共卫生事件为例,探讨如何正确把握批评性报道的导向,减少其负面作用,放大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媒体对于这次地震的客观、积极的报道,得到了包括以灾难报道见长的西方新闻界的赞誉。从媒体介入后,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推动作用来看,中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模式得到了肯定,“总体上看,这场灾难依然是政府信息公开史、传媒灾难报道史、公民慈善凝聚史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陈娟 《传媒观察》2006,(9):61-62
在这个充满影像的读图时代,图片故事、图片新闻等报道形式越来越占据着媒体的大幅版面。据美国《读报研究》调查显示:平均读过报纸一则字报道的男读只占男性人口的13%,女读则占女性人口的11700。而在同一份报纸中,却有三倍以上的男读和四倍以上的女读看过一栏大小的图片。新闻照片终于摆脱了它的“配角”地位,成为相当一部分媒体的主流。但新闻摄影报道是图结合的一种报道方式,它所承载的信息包括事实信息和情感信息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徐慎泽 《东南传播》2012,(12):27-30
本文试通过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媒体上重特大交通事故报道的大致脉络,并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发掘重特大交通事故报道背后的时代精神,并解读此类报道的发展走向。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三十年,我国媒体对于国内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基本处于"失语"的状态,这种状态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媒介方针有很大关系。新时期,重特大交通事故报道在信息公开、人文关怀、舆论监督方面迈出了三大步。当今微博异军突起,媒体面临新挑战,需要承担三项新使命,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信息公开制度的颁布,以及电视媒体采编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得以在媒体上呈现。具备声色画等各种优势的电视媒体在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同时,电视记者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以我国电视媒体上近几年的突发事件报道为例,探讨突发事件报道中电视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面对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灾难,媒体报道第一次有了有关信息公开的法规的支持。这与以往有很大不同,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国内灾难事件的报道采取了比较严格的管理,送审、“宁慢勿抢、准确第一”、报道内外有别等原则,使得灾难报道谨慎有余而透明不足。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汶川地震举国震撼,巨大的灾难对于媒体同样是一场考验。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媒体获得空前报道自由度的同时,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就灾难报道而言,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当媒体突然面对灾难中大量的、公开的、新鲜的甚至是真假莫辨的消息时,能否把握住报道的平衡,检验着报人的思辨能力、媒体的认知高度、新闻操作手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