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4):42-50
[目的/意义] 研究当前环境下馆员如何进行“全媒体”角色转换及其培养途径,从而为馆员信息化发展引领方向,在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过程中,扩展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实践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全媒体”发展及馆员“全媒体”角色转换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着重讨论馆员角色转换与培养方法。[结果/结论] 馆员的“全媒体”角色转换与培养是必要的,“全媒体意识”是转变的关键,知识积累是角色转换与培养的量变基础,智慧实践是“全媒体”角色转换的实现手段,也是培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知识集合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知识集合论”的概念具有模糊性、宽泛性,因此对图书馆缺乏专指性。“知识集合论”未揭示出图书馆本质,所以“知识集合”不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知识集合论”把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应用分支学科“让渡”出去,使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失去了生存能力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及支撑平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基于读者到馆的“面对面”的服务, 到基于W eb 网上“一站式”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最终用户能更多地自主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 直接获得需求满足。这种变革昭示着用户与图书馆的时空距离都将不再是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障碍。本文介绍了基于“一站式”服务的内涵、实质、支撑平台及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推送”和“拉取”模式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Internet的兴起,“推送”和“拉取”技术在图书馆系统使用越来越多,本文不仅介绍了“推送”和“拉取”技术的含义和作用,还介绍了该中心使用该技术进行信息软件开发和服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伦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书馆“职业道德”或“职业伦理”应统一规范为“图书馆伦理”更为恰当。图书馆伦理即是以公共知识信息服务为价值导向,在图书馆活动中长期总结出来的、用以规范图书馆职业活动和调整图书馆各种职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图书馆伦理主要由图书馆行为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两方面构成,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义利统一、以人为本、诚信、平等和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卡通” —— 图书馆自动化的新领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合卡的类别与特性,介绍了与图书馆有关的“一卡通”的基本概念与系统目标,着重阐述了银行—图书馆“一卡通”、校园“一卡通”、馆内“一卡通”、全城外借“一卡通”等图书馆常见应用系统及其管理模式的特点、类别与存在问题。指出“一卡通”是图书馆自动化的新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图书馆实现“一卡通”系统目标的关键是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正确选择“一卡通”方案,有效集成“卡”的相关应用系统,而不应只注重选择“卡”。  相似文献   

7.
我校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环境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西安交大图书馆自动化的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图书馆“211”工程项目“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即数字图书馆雏形的设计及配置,同时还展望了数字图书馆雏形所能达到的效果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是典型的、比较完善的三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其业务组织模式对我国其他同类型机构的图书馆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分析了中国科学院现行三级文献保障体系的几大弊端,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书目数据加工重复严重、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引进缺乏保障等;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途径,认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宜适时采用“总馆、分馆”的业务组织模式,实现“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服务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文献信息的“上载”看数字图书馆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媛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4):70-73,54
探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文献信息“上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包括文献信息“上载”权的归属、文献信息“上载”的侵权及侵权损害赔偿、著者隐私权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从读者“转化”机理、图书馆基本职能和图书馆社会职能等三方面分析“转化说”,认为“转化说”不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公共知识管理学"解构-兼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图书馆学就是公共知识管理学”的“公共知识”含义殊多,在诸多含义中,这一命题都不能成立。图书馆学与知识管理学从研究对象和内容来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又是一个交叉相关的关系。图书馆学实质上是研究读者与图书馆资源互动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陆 《图书馆论坛》2007,27(1):18-21
批评了图书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以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的修改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条例草案所称之“公共图书馆”,应改为“公益性图书馆”,以便包括公共、教育和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在合理使用制度下,保证读者对馆藏文献的网上借阅需求。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应偏离其立法目标,去取消图书馆馆藏作品数字化的权利。公益性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豁免条款是有其理论依据和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4.
国际图书馆界曾纠结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近来,"第二起居室"和"第三空间"概念的提出,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中心的传统理念,将公共图书馆引向一个全新的空间概念,但为了对公共图书馆具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也许"第三文化空间"的概念更为恰当。据此,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应秉承"平等、自由、多元"的价值理念,将学习与信息获取、娱乐与社会交流、表现与愿望实现打造成为其立足于社会并为公众所认同的三大中心使命。  相似文献   

15.
以图书馆主要职能(第一职能)为依据划分图书馆发展阶段,分析图书馆各历史阶段的职能定位,认为近代图书馆是阅读中心,现代图书馆是知识公园。总结图书馆的发展特点,认为其基本特点是服务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服务对象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图书馆的重要价值是阅读和共享,阅读是图书馆的原生职能,教育、信息和文化是图书馆的次生职能。提出要正确把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后现代图书馆是学习中心,进而是社会交流中心,图书馆的最高发展目标是成为人类理性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对公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探析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项目的建设经验,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提供重要启示。[方法/过程]通过调查 EIFL-PLIP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项目,以 13个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期国家的健康信息服务项目为切入点,分析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项目在项目主题、项目对象、项目内容、项目效果、项目保障上的实践特点。[结果/结论]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方面应进行多元协作,获取外部支持并发挥引导作用;关注需求,考虑用户特点兼重视弱势群体;培养人才,制定培训计划以提升服务技能;打造内容,加强资源建设与丰富服务类型;转变理念,规划试点项目及提升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7.
新馆建设与省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大平 《图书馆论坛》2003,23(1):111-113
新馆建设是公共图书馆的重大发展机遇,应把建设具有特色的开放式,多功能,研究型,公益性的现代化知识中心,信息中心和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发展定位,在新馆条件下,以下四个方面应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玫目标;不间断地强化文献资源建设,确保印刷文献与数字化文献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新馆设施与设备条件,努力做到利用率最大化;积极开拓馆外服务,大力拓宽服务面,增强服务辐射力,大力推进以聘任制为中心的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全面优化员工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时代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图书馆要通过服务创新的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文基于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型,分析了我国图书馆现状以及如何推动服务创新的进行,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ough special libraries share concerns with their more general academic, public, and school counterparts, they also hav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ich merit separate consideration. Libraries of all types are evolving, and just as special libraries can learn from the general literature on libraries, practitioners in general libraries can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of special libraries. “The Specialist,” appearing in even-numbered issues of this journal, addresses the administrative concerns of special libraries. The column's scope includes corporate, non-profit, government, and independent libraries as well as the specialized departments and branches of academic and public libraries. Contributions from practitioners and scholars on any aspect of special libraries are welcome. Interested authors are invited to contact the editor at tmurray@stamps.org for submission guideline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technical skills like indexing, database design,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is column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which reference librarians have traditionally employed, to the current special library environment. Librarians increasingly recognize that people seek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from each other just as much if not more so than from databases and documents. Given appropriate mechanisms, experts readily share their knowledge. Decision makers seek information selected and curated by a knowledgeable human being, not just raw data.

At the same time, successful organizations recogniz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not the library but the librarian, who can employ information strategically. The special library community should worry less about library closures and more about ensuring that librarians understand the work of their clients and deliver relevant information at the appropriate time with context and interpretation, making them an integral part of organizational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20.
Small public libraries can improve their reference effectiveness. By establishing a strong, integrated, "low-profile" community information and referral program,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st on-line searching service, the small public library can go be ond its own walls to reinforce it status as the primary outlet for knowledge and research in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