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在满族文学的长河中,1931—1945年间的东北满族文学因其"集群性"的反帝表达而具备了突出的时代品格。抗战时期的东北满族文学凭借对满族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的生动书写,诠释了抗战文学的民族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孙欣 《兰台世界》2019,(z2):31-32
<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同胞杂然而居,和睦相处,对伟大祖国的缔造与建设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满族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同样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岫岩满族自治县作为我国满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份之一,经过源远流长的传承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满族传统文化体系,且世代相传,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玉都文化和满乡艺术,其中满族剪纸、皮影戏、岫岩东北大鼓、满族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3.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清朝入关以后,由于满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汉民族,满族统治者出于民族的狭隘性,在汲取元朝蒙古族覆亡的教训的基础上,对其赖以崛起的东北部分地区实行了前所未有的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4.
满族作家创作出了数量众多而且水平很高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学来说,它为丰富繁荣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生动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水平。以往,满族文学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只是近十年来,才被人注意,也才有人投身到这项未经人开辟的事业中来,《清代满族诗词十论》的作者张佳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4年6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成果之一。作者关纪新是国内知名的满族文学与文化研究专家、老舍研究家、中国多民族文学理论评论家,曾任国家级学术期刊《民族文学研究》主编,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多种,并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逾百篇。  相似文献   

6.
举目中国期刊界,《民族文学》、《回族文学》和《满族文学》等少数民族期刊(汉文类),对整个汉文期刊界而言,无疑是一种积极性的文化建构。《回族文学》作为  相似文献   

7.
东北民间满族家谱作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特征的档案资料,它的来源是多层次的,家谱来源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家谱记载内容丰富,这为研究满族史、东北史、清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赫潇 《黑龙江档案》2013,(4):140-140
满族的名称出现于17世纪中叶,最早的先人是西周时期的肃慎人,此后两汉、三国时期的勿吉、挹娄,隋唐时期的棘韬,金、元、明时期的女真,都被民族史学家归人同一个族系中,统称为“肃慎——满”族系。这个族系主要活动于东北的东北部,人们可以通过满族文化风俗旅游,将自己的回忆“移植”到这些载体上,勾起人们对满族296年兴衰荣辱历史的回忆,使人们对称霸一方的大清朝的经济、政治、文化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也可以使我们对国家丧权辱国的近代史引发鞭策和深省;作为黑龙江省图书馆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又是满族人,无时无刻不被这种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吸引,对于满族文化和历史更是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9.
满文档案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研究满族与清朝历史最真实、最直接的原始信息。在多种学科背景下,满文档案的价值也是多元化的。在民族史视野下,这些档案具有发掘包括满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民族性与民族历史的价值;在满族文化史视野下,这些档案具有探讨满族文化模式的价值;在民族语言学视野下,这些档案具有挖掘满语内涵的价值;在旅游学视野下,这些档案有助于满族旅游项目中满族民族文化本真元素的注入,丰富满族民族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小萌撰写的《满族的社会与生活》一书,近期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清史、满族史论文的一个结集,共收入论文25篇。清史与满族史是两个既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学术领域,而作者的研究则始终围绕清史中与满族史息息相关的一些专题,故将本书命名为《满族的社会与生活》。满族先世肇兴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以后迁徙辽东,最后入主中原,走过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她从渔猎文化的基盘起步,最终蜕变为土著农耕之民,在社会发展、文化变迁的同时,与汉、蒙等民族的关系也不断得到发…  相似文献   

11.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对开拓我国辽阔的疆域,创造祖国灿烂的文化都有过卓越的贡献。而萨满教伴随着这个民族的成长与变迁,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祭祀文化一直是满族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满族社会发生了剧烈变迁,萨满祭祀文化也经历了不平凡的演变历程。本文分析了萨满教对满族群体乃至整个满族社会的影响,总结了先进满族文化衰落的现状与原因。通过这些研究,全面揭示了满族文化的真实面貌,相信这一探索,无论在萨满教还是满族文化领域都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一方文化。谁都承认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并不是蛮荒、贫瘠的文化带,关外文化土层虽不及关内厚实,毕竟有着自己引为自豪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东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北文学,在现代民族存亡危机的大动荡时代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崛起,造就了一大批作家,涌现出众多作品。但是,不无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东北新文学一直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近年来,这种偏枯局面已有所改变,这个年轻学科的面貌已然依稀可辨地出现在人们眼前,有志于此的拓荒者取得了初步的可喜成果。《东北新文学论丛》便是张毓茂先生多年耕耘的硕果。该书辑录了研究东北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满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满族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皇朝,并统治中国267年。满族文化融入中原,与汉文化相结合,丰富了祖国文化宝库。满族文化也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瞩目,"满学"研究在许多国家兴起,甚至形成了"满学热"。对满文的学习、利用和研究成为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举国强调文化建设的气氛下,不由使我们回忆起27年前始建的北京满文书院。  相似文献   

14.
张虹 《兰台世界》2017,(2):8-13
我国著名清史研究泰斗王锺翰先生说过:"不但研究清史与满族史离不开满文档案,就是研究我国其他各兄弟民族的历史,能掌握利用满文档案与不能掌握利用满文档案,出成果见功夫与否,会有很大不同和区别。"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满文档案,且以其独特性、原始性和完整性见长,是研究满族文化、清代东北地方史不可替代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5.
书元 《黑龙江档案》2013,(5):110-111
肃慎,又称息慎,是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东北通史》载:东北民族,见之于史籍者,首推肃慎。从先秦时期的舜、禹部落直到清王朝,历经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衍变,为现代满族的血缘祖先。自先秦称肃慎之后,在汉魏时期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为勿吉,到了隋唐时期叫靺鞨,建立了渤海国,其后更发展为开创大金朝的女真,直至清朝时期的满族,可谓一脉相承,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16.
清代满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与其民族生产活动关系密切,不仅是清代满族人们增强其民族体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清代满族人们征服自然、发展满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书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的两个维度,横向比较了中国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及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纵向分析了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满族等民族是如何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的,剖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羊性"的起源。本文摘录其中两段文字。  相似文献   

18.
京旗东北回屯是清朝统治者为保障旗人的生活,维护满族的统治地位所采取的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朝政府的财政压力,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京旗东北回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成为开发东北的先驱,同时也形成了屯垦区为中心的京旗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民族文化传承为视角,在阐述满族口述档案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分析满族口述档案保护现状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力求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多举措展开对满族口述档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网络论坛出现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论坛"吉祥满族"作为研究平台,对2003年到2015年的论坛发帖进行抽样,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探寻满族网民在论坛中的行为特征,以及所呈现出来的满族文化传播特点。研究发现,论坛中的活跃网民以男性为主,他们对于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意愿十分强烈,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历史和人物几个方面。在积极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还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尤其是在满语文方面,偶尔还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