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林兴 《北京档案》2007,(3):25-26,29
一、何为博客 博客的英文名是Blog,该词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它被认为是继Email、BBS、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构成,这些文章按年份和日期排列,其内容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相当于博客本人的随笔和日记,有的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且都包含许多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通过网络传达实时信息,倡导思想的交流和知识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论话语自由对博客发展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即网络日志,最初只是程序员在网上张贴对技术层面的思考心得与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内容."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帖子)所构成,这些帖子的文章以超链接为表达方式,都按照年份和日期的倒序方式排列,以使读者最先看到最新的信息."①如今全球每四十秒就产生一个博客,它已经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博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客"可以说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一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博客"的原意是指写Blog的人(即Blogger),但后来逐渐把它用作Blog的中文称呼.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作为"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的博客以其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便捷高效等特点受到广大网民的热捧并迅速普及,博客及其作为博客特殊形式的微博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然而,博客在成为一种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博客是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互联网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从2003年博客的"蠢蠢欲动",到如今的如火如荼,我国博客正处于急速发展期。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显示,"我国博客用户由2003年的20万增长到2004年的  相似文献   

6.
“博客”可以说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在《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摩(Dan-Gillmor)的眼里,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  相似文献   

7.
博客日志最开始是指公布在网上的个人日记,博客则为写日志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博客日志不仅仅用于共享人生经历和喜好,表达真实情感,记录人生足迹,而且已经被更广泛应用于商务交流.博客逐渐成长为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闻博客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晖  贾甲 《今传媒》2005,(6):53-53
“Blog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简称网志。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网络领域中新兴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于美国。目前美国博客人气继续高涨,浏览量大幅上升,类别很多,比如战争博客、日记博客、知识博客、新闻博客、专家博客、技术博客、群体博客、移动博客、视频博客、音频博客、图片博客、法律博客、文摘博客等。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著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  相似文献   

9.
博客:网络传播的新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慧 《新闻记者》2004,(10):40-43
近两年来,博客及博客文化正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网络传播无国界,"博客不是全新的事物,黑客进一步的平民化,个人网站进一步的大众化,就是博客浪潮的生命本源。它将个性化的知识积累、信息过滤和深度沟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Blog的全名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中文译为“博客”。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读者文摘”。因此还有人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博客是一种将个人思想、网络链接等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以上是对博客定义的基本阐述,博客广告就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一、博客及其别名 1、《网络翻译家))概念 关于博客(BLOGGER)的概念包括: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  相似文献   

12.
“博客”(Blog)是继Email、BBS、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全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它是网民在网络上以日志形式发布个人心得并供人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或“网志”。撰写网志的Blogger也被翻译为“博客”。因此,博客作为名词分别代表网志和撰写网志的人,作为动词代表撰写网志的行为。相比之下,Email和IM是即时的个人电子通信方式,有很强的私人性质,BBS则有很强的公共性,是网民发表意见的公共空间。而“博客”(Blog)则是网络上的“私人会客厅”,将公共性和私人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网民的增加,博客的数量也大有发展。据凤凰卫…  相似文献   

13.
博客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客是继电子邮件、论坛和聊天室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具有入门方便,使用快捷,内容个性化,交互的分布式交流方式等特点。图书馆创建博客具有资源、技术和人力保障,可以为读者提供网络化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平台,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和网络资源导航服务,推动图书馆知识管理,促进隐形知识显性化。  相似文献   

14.
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正式提出中文“博客”一词,此后,博客真正为广大中国网民熟知。在近几年内有巨大的发展。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2006和2007年被称为“博客井喷年”,它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全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博客可是说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博客,英文名BLOG,是互联网上最新的发展潮流,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具有即时、互动、开放、个人化、多媒体性等特点.传统图书媒体把关严格、出版流程规范、发行渠道通畅,但是呈现方式线性化、单一化,读者不能即时参与互动,反馈延迟,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6.
档案博客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博客,英文名称是blog或weblog,是个人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值得记录的人和事、个人的感悟与思考、所积累的知识与信息等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发布在网上。博客是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它简单易用,没有技术门槛,具有免费性、自由性、共享性等诸多优点,成为继Email、BBS、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认为,博客已经成为继bbs、QQ、email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很多传统出版也顺应时势,开始博客出版匆匆联姻,谋划出博客书、博客杂志等多种共生模式。从竞争对抗到和谐共生,这个过程给传统出版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博客社区内的非正式交流:基于网络链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客是互联网上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中介交流系统.随着越来愈多的科技用户使用博客进行在线交流,博客社区逐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交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中国最大的IT博客社区内的链接数据,我们对博客交流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探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博客交流网络是一个小世界,幂律现象十分明显;博客网络内存在核心博客和普通博客之分,两者共同组成了各种星状拓扑结构的子群.本文的发现对于创新科学交流体系和设计新一代科学交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利用博客开展服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赵文伟 《图书馆学刊》2005,27(4):118-119
介绍了博客(Blog)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并着重探讨和分析了博客作为目前流行的一种网络信息交流方式,在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日志不仅仅用于共享人生经历和喜好,表达真实情感,记录人生足迹,而且已经被更广泛应用于商务交流。博客逐渐成长为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