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禹锡"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弥补了之前天人感应论的缺陷,并将先前对于天人关系的学说提升到新的高度。刘禹锡天人观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界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其著作《天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天人感应思想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学说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天人感应”思想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学说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立昆  王琬  张晓明 《兰台世界》2014,(10):113-114
在汉代,由于求仙问道和天人感应学说等文化的影响,在园林的建设上主要表现在面积上强调广大,在景观上强调园林建设的富丽堂皇。这种园林构建的文化和形式对于后代的园林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汉代,由于求仙问道和天人感应学说等文化的影响,在园林的建设上主要表现在面积上强调广大,在景观上强调园林建设的富丽堂皇。这种园林构建的文化和形式对于后代的园林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伟 《文化遗产》2014,(5):14-20
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在《农民社会与文化》一书中提出大、小传统概念,特指农业社会由精英和乡民创造的两种不同的传统。他在该书表明,他不理解中国的精英如何将大传统变为小传统,民众如何将小传统转为大传统。实际上,大小传统在中国从未完全隔离。以天人感应为例,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思想,天人感应起源于小传统,除了在汉代独尊儒术的特殊学术氛围中明显属于大传统外,自先秦至晋代,它一直同时存在于大、小传统之中。以《山海经图赞》和《晋书》为例,前者是属于小传统的书籍,其基本理论模式为天人感应,反映了天人之间的互动性;而在唐代精英知识分子所编定的《晋书·五行志》中,充满了天人感应的各种记载,体现出天人感应在大传统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天人感应始终存在于大、小传统之中,保持着浑融与互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哲学研究,尤其古代哲学的研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的“困境”越来越突出。哲学研究的“浮躁”现象严重,编著多而立说少,缺乏自身的独创性。哲学著作出版难的状况使哲学工作者更加凄苦和冷落,一些学者纷纷下海转行。在这种情况下,石训、姚瀛艇等专家却伏案精研深究,历经十年之苦,撰写了百余万字的《中国宋代哲学》一书。作者这种严谨治学、不为功利所动的人文精神真使人可喜可贺,河南人民出版社赔大把钱出版这部专著的胆识也是值得称道的。《中国宋代哲学》作为一部典型的断代哲学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宋代哲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而且填补了宋代哲学研究中的不少空白,挖掘出了一批新人物。正如张岱年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所说:“近年以来,中国哲学史教材对于宋代哲学都有所论述,但是多限于几个大家的学说,尚不足以表现宋代哲学的全貌。”纵观研究宋  相似文献   

8.
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中国常常以天人感应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去认识天人关系,认识灾祥休咎与人事祸福,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天人感应式的灾异观,使救灾措施披着神秘的、天人感应的色彩。 一、 天人感应式的灾异观 天人感应式的灾异观起源很早。我们在《尚书》中已经能看到对这一观念的推论。比如《洪范》篇说,雨晴暖寒风这五种现象如果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草木就会茂盛,庄透就会丰收。如果一种现象过多或过少,年成就不好。天子的德行对这五种现象有决定性的影响。天子具有肃、义、哲、谋、圣等德行和能力,雨晴暖寒风就不会错过时节;反之,雨晴暖寒…  相似文献   

9.
类书因其编纂内容分类汇类而得名,张涤化、胡道静先生都将《尔雅》视为类书的远源。而类书的分类确实仿之于《尔雅》,在“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鸟、释兽、释虫、释鱼、释宫、释乐、释亲、释诂、释训、释言”的分类基础上,于儒家学说指导下,创立了“天、地、人、事、物”的类分原始体系。这一体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世界观的反应。我们从类书类目的设立,就可以考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质。  相似文献   

10.
丁伟 《新闻爱好者》2010,(1):153-154
在文明的早期.人们开始探讨世界各种事物的组成或者分类,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也有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体.以及具有流动、润湿、阴柔性质的事物。水崇拜出现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于水兼有养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产生了又爱又怕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中国传统上的龙王就是对水的神格化。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大观周刊》2012,(25):19-19
近年来对管理哲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交叉于哲学与管理学的热点,关于中国传统儒家的管理哲学的研究论文也逐新增多。董仲舒认为天人相类,人是天的副本,天所具有的,人也应该具有,同时本文论证了董仲舒制度思想的合理性,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来看必须做到人本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桃花源探幽     
常德桃花源史称中国古代道教圣地。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称。千百年来,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苏轼、陆游等都在此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现存的文化遗产作品,达2000多篇。  相似文献   

13.
从不同的视点观看历史,历史常常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一点在读谢松龄的新作《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时便可很容易地看出来。过去有些哲学史研究,把五行学说说成是与天道学说并行的一种哲学理论,天道学说是唯心主义的,而五行学说则是唯物主义的。并将五行学说与德谟克利特的万物起源于原子的学说相提并论,这样五行学说中的五行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不仅出现了西方望尘莫及的图书馆事业,而且诞生了西方难以望其项背的图书馆学(校雠学说)。清末民国时期,随着新式图书馆逐步创建、外来文化不断输入与西学东渐持续发展,传统校雠学说在欧美图书馆学激荡下终于演进为初具近代学科特征的"中国的图书馆学"。古代校雠学说的近代化过程既普及了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方法、服务理念与教育观念,又形成了西式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专业教育与学术平台。近代图书馆学发展目标是建立"大众的图书馆学"、"科学的图书馆学"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其经验与启示则是坚持本土化、融入世界化与拓展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桃花源探幽     
常德桃花源史称中国古代道教圣地,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称.千百年来,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苏轼、陆游等都在此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现存的文化遗产作品,达2000多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道家哲学研究正焕发新机,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这对于缓解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和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当今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道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学派,也是当今古代哲学研究的主流之一。道家哲学体系既包括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术流派,也包括道教这一宗教派别。道家哲学发生于先秦。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后,北大进步青年越发关注马克思学说。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对于近代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方立天教授撰写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从中梳理出中国佛教的重要哲学问题,勾勒中国佛教哲学体系,阐述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又与印度佛教哲学思想,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凸现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独具的异彩。该书凡九十余万字,是方立天教授辛勤耕耘十五载的心血结晶。 该书的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把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分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修养论),对于各种概念、学说和流派加以…  相似文献   

19.
周雯雯 《大观周刊》2012,(30):25-25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树立当代多元化社会的行为规范有着重大意义。程序正义是当代法哲学的关注焦点,它不但关注法哲学的实质性内容,更关注法哲学的过程,同时有着独立价值和道德意义。马克思法哲学视阈下的程序正义更是如此。程序正义的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和当代社会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汉代独尊儒术,使儒学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思想基石.本文对学说推动者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及他所提出的天人感应论作一探讨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