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拍客”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猛 《新闻实践》2008,(11):58-59
"拍客"作为公民传播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将自己所拍的图片与视频整合为信息上传到网络平台达到与他人共享,在传播图片、视频信息同时扮演着受众角色。本文力图从拍客的角色定位分析其对新闻媒介的作用并对拍客与公民隐私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百度百科中对"拍客"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在互联网传统图文时代,拍客常被指称用各类相机、手机和数码设备拍摄图文影像的人群,随着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开始,拍客的涵义开始从图文影像到视频影像过渡.从该定义看,拍客作品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图片,二是图像.  相似文献   

3.
从拍客看网络视频与电视的另类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静 《东南传播》2010,(8):51-53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与网络媒体出现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上的融合趋势。IPTV、三网融合等概念的出现,没有打破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但是,拍客视频的出现却引起了我们对另一种信息流动方式的关注。在WEB1.0时代,视频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是从传统电视流向网络媒体的。在WEB2.0网络交互时代,由于拍客等公民记者的出现,视频信息流开始从网络流向传统电视。网络视频与电视的信息流反向流动的另类融合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另类融合的模式、意义及其对融合中信息污染的把关等,对网络与电视另一种融合模式进行了整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王东  刘军 《青年记者》2010,(11):60-61
百度百科中对"拍客"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在互联网传统图文时代,拍客常被指称用各类相机、手机和数码设备拍摄图文影像的人群,随着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开始,拍客的涵义开始从图文影像到视频影像过渡。从该定义看,拍客作品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图片,二是图像。  相似文献   

5.
拍客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对现存的"景观社会"有构建和消解的作用。拍客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大众文化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6.
韩东梅 《新闻世界》2014,(5):148-149
在人人手持摄像机或手机的自媒体时代,影像从神坛走向人间,派生出除了记者之外的又一团体——拍客,他们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充当了现场记者的角色,弥补了新闻或信息转瞬即逝的弊端,有些图片或影像甚至作为一种史料被记录下来。伴随着拍客队伍的不断壮大,这种力量逐渐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并在提升文明、服务社会等方面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拍客群体也有很多弊端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网络拍客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之时,一网名为danta 1990的网友用手机记录下了位于学校宿舍六层的地震现场,并于当日14点55分46秒在土豆网发布视频《成都地震》,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是发生在网络媒体时代典型的“拍客事件”。所谓“拍客”,指的是以数码相机、手机、DV等设备为主要工具记录影像并乐于在互联网分享的群体。Web2.0时代,作为原受众方的拍客正积极利用网络双向传播的特点,实现着“受者”到“传者”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8.
孙燕 《报刊之友》2008,(12):61-62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之时,一网名为danta 1990的网友用手机记录下了位于学校宿舍六层的地震现场,并于当日14点55分46秒在土豆网发布视频《成都地震》,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是发生在网络媒体时代典型的“拍客事件”。所谓“拍客”,指的是以数码相机、手机、DV等设备为主要工具记录影像并乐于在互联网分享的群体。Web2.0时代,作为原受众方的拍客正积极利用网络双向传播的特点,实现着“受者”到“传者”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9.
赵尚 《东南传播》2012,(10):77-78
专门化、机构化、只拍视频的拍客媒体在当今社会已渐渐崭露头角,本文认为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拍客媒体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本文以一则重大交通事故的拍客媒体报道为例,分析了在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发生时拍客媒体的特点、优势和作为,并认为它可以和专业化的媒体形成共生关系,共同满足受众日益快速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拍客"影像的传播特点 迅捷性 "拍客"以图片信息为主,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强调感知的当下性、瞬间性和冲击力.相比之传统媒介对理性分析与思考的注重,"拍客"以图片为主的传播形式强调一种影像化的视觉传播路径. "拍客"之所以能成为目前较普及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由于它比传统媒体文字传播更快捷、更生动和更形象,但这一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没有网络的完善和普及,就不可能产生"拍客"群体;同样,"拍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也促进了网络发展,使之日益成为现代化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彦会 《新闻世界》2013,(10):233-234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图像为主的视觉传播已经超越了以文字为主的传统信息获取方式。图像时代的到来渐渐催生出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拍客作为图像时代的宠儿,为广大受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网络景观。但拍客作为一种亚文化也存在着不足,“狂欢”现象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于静 《新闻爱好者》2012,(12):25-26
什么是拍客在电脑网络迅速普及的上世纪末,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在网络上惊奇地发现了大量五花八门的影像图片,内容涵盖旅游、娱乐、休闲、搞笑、整蛊、恶搞等多个方面。这些用镜头拍下他们的所思所想,记录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然后将拍到的内容发布到网上与大家一同分享的人群被称为拍客拍客一经出现,其队伍急剧膨大,拍客也从一种率性而为的举动演变成一种职业。与此同时,网络拍客的盛行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13.
戴浪青 《视听界》2013,(2):93-94
电视新闻已由传统的记者采集转向多元化。“拍客”新闻具有更快捷、更贴近大众的特点,是对传统电视新闻来源的补充。2010年2月,泰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开辟了“市民拍客”板块,2012年《新闻夜班车》改版后,将原先的“市民拍客”更名为“班车拍客”,与“班车时评”、“班车见闻”、“班车说法”、“班车杂谈”,构成一档完整的《新闻夜班车》。“班车拍客”子栏目自开设以来,每天至少播发3条拍客新闻。不同身份背景及职业的“拍客”拥有各种独特的资源及多元化的视角,使民生新闻电视栏目有了更多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开设15个视频栏目,周发稿超过300条,全网周浏览逾10亿次。澎湃新闻发力视频报道,坚持做"硬"视频新闻,坚持"拍客+原创",以微视频拓宽市场,以深度重磅视频报道铸造影响力,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5.
孔灵 《传媒观察》2013,(9):14-15
2013年5月31日,延安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与商户发生肢体冲突,城管采取暴力手段,跳脚踩商户头部。当事人多次采取不同途径,通过拍客传播行为维权抗争:当晚便上传受害照片并寻求帮助,无果;四天后上传视频并制作动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关注。同一个事件,同样以拍客传播作为抗争手段,通过网络进行雏权抗争,为何有如此大相径庭的传播效果?维权式拍客的传播效果到底有哪些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其传播效果的?这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普通市民由“看客”而变成“拍客”,利用网络、微博等技术随时随地将图像或视频传输到一个又一个传播终端.新形势下,公民的新闻、维权意识觉醒,不但通过眼睛发现生活、通过影像记录生活、分享情感观点的意识越来越浓厚,而且利用媒体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在拍客队伍不断壮大和对传统媒体冲击越来越强的背景下,传统的电视媒体如何发挥拍客作用,如何更好地整合拍客资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近年来淄博电视台《手机拍起来》栏目的发展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拿起能摄像的手机、DV,有摄像功能的数码相机,或者摄像头,拍下你身边的动人一刻,然后挂到视频网站上与大家分享,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了一个"拍客"!沈阳大雪、后舍男生走红、为白血病女孩筹资、辱师事件……很多视频片段最终发展成为焦点话题,或者直接捧红了普通网友,或者引发各方争论和思考,使之进入到大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18.
新闻短视频是融媒时代伴随着短视频的蓬勃发展而内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新闻分发形式。本文聚焦于一点资讯旗下的"沸点视频"新闻短视频平台,借助笔者在"沸点视频"实习的优势展开田野调查,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结合对"沸点视频"内容层面的剖析,从拍客体系的搭建、线性生产流程的再造、奖惩刺激与导向把关、全网矩阵的构建等方面考察其新闻短视频的内容运营策略,以期为融媒背景下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视觉化时代,图片和影像对快节奏生活的人有着更大的吸引力。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博客,播客,换客,闪客,威客,拍客等网络客文化更是层出不穷。而拍客的兴起则更是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展现图片与影像的平台与空间。  相似文献   

20.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拍客自发在音视频分享网站或平台上传各种各样的音视频内容,成为音视频分享网站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优酷网为例,分析拍客进行音视频内容创作和分享的动机因素。本文认为,与人分享的渴望、记录生活、对于愉悦的追求、理想的实践、经济回报等动机促成了拍客拍摄和分享视频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