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一系列记者被打事件见诸媒体,新闻记者已经成为高危人群之一。单位或个人为了阻碍记者和群众的视线,防止不正当行为在媒体上曝光,不惜采取暴力手段,以维护局部或个人私利,这严重阻碍了记者的采访权、舆论监督权和受众的知情权,记者维权问题日益突出。去年,记者被打事件更为频繁,有许多专家认为去年  相似文献   

2.
隐瞒信息与问责制的衡量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访一些重大事故时,记者往往会遭遇到当地官员和事故责任人的阻挠,或采用强硬的暴力,或施以贿赂,总之,就是让记者闭口,或按照他们设计的事故程度和原因来报道。这与问责制的衡量标准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者在波黑的身影胡锡进自波黑战争爆发到去年底结束,中国一些常驻前南地区的记者或单独、或与国内派来的记者组成记者组,对波黑总共做了40多人次的现场采访,是近年来中国对现代国际热点现场报道中规模最大的。去年底波黑和平协议在巴黎签字前后,同时共有10名...  相似文献   

4.
国纲 《记者摇篮》2005,(4):59-59
与同行交流,发现一些人物采访之所以失败或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在采访中陷入了被动,往往是被采访客体牵着鼻子走,任凭被采访者夸夸其谈或话不对题,甚至记者充当了记录员的角色,这就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无我”。  相似文献   

5.
仲志远 《青年记者》2008,(10):15-17
草极新闻来自于民间。一般-来说,多半都是来自于媒体机构专业记者之外的社会各个阶层,牵涉面相当广阔,但实际上也不能完全排除记者群体,因为记者的社会接触面毕竟要比一般人更为深广。谁都知道,记者的稿件会因为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禁忌而被删改或“枪毙”,官方渠道不能发表的稿件换之以另一种面目——草根新闻——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6.
是记者采访过程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除了批评性报道有一个由表及里的深入过程外,更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目前电视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些曝光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设置种种障碍阻止记者的采访工作。我们在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被曝光者在摄像机前,有的气急败坏,有的破口大骂,有的伸手堵镜头,在这些“最佳的采访对象”面前,他们的无理举动,常常会使记者的报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被采访者为防止新闻曝光,采取或大门紧锁,或一问三不知,或避而不见,以此来对抗记者采访。面对这些“软钉…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大学生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他们包括各种校园媒体(比如校报)的学生记者、各社会媒体在校园中聘任的通讯员、特约学生记者、新闻专业的学生等。在这里我们统称为大学生记者。  相似文献   

9.
王叶林 《新闻知识》2001,(Z1):24-25
在一般编辑和记者的认识中,多数人以为,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反面报道过多时、或记者采访不深人、编辑编稿不认真而出现新闻稿件失实时会产生。其实,即使是正面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不能从读者的视角去体验新闻报道的客观效果,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当然,正面报道的负面影响绝非是编辑、记者有意误导的结果,新闻事件本身也并非编造,其对读者的负面效果有时不易被察觉,因而往往引不起编辑、记者的注意,正因为如此,研究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些正面报道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 一、读者认…  相似文献   

10.
赵志立 《网络传播》2006,(10):42-43
如今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记者不上网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媒体记者都具备了网络素质或者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合格的记者。正巧笔者最近在某个平面媒体开办关于网络新闻业务的讲座时,顺便作了个调查;每星期上网平均一小时以上(普通网民的标准)的记者不到80%,能够利用网络在线采访的记者不到50%,在网上开有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的记者不到10%,还有个别的老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与网络无关。可见目前传统媒体记者的网络素质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1.
理想、操守──记者成才之本周胜林好的新闻记者,应该有雄心壮志,争当名记者。我国当代著名记者、原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说:好的记者应该都有做名记者的雄心壮志……不愿或不敢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怎样用实际行动培养自己成为名记者...  相似文献   

12.
刘宏 《新闻知识》2001,(11):27-29
犤1犦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而进行的职业活动。强调新闻记者是专业人才,在许多职业调查填报表时,记者的职业常常没有被纳入专业人士一栏。而社会规范是记者才能采访新闻,如现在网站要发布新闻,必须申请营业执照,取得资格,然后与中国省级以上新闻单位签定合同。英国广播公司在新闻报道中均有记者出镜,十分规范,一个新闻片前后都有现场记者起承转合,非常专业,显示记者在现场,强调真实性,记者在不同地点成为一种品牌和标识,反映了电视台的整体包装和风格。这一点目前许多中国电视台还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13.
闲话“请记者”朱劲干记者不到不开会,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尤其是电视台的记者,会议报道更缺不了他们。凡是希望(并非都是必要)传媒进行宣传的会议,企事业或个人都会向记者发出邀请,包括一些时下所谓的新闻发布会。有的地区还派出专人分赴有关新闻单位邀请记者,...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1994,(3)
时装新潮与写作个性地山记者是时代晴雨表或新潮的化身,不少记者不仅举止潇洒,语言幽默,在穿着服饰上也颇具新潮。改革大潮掀起以来,不少记者脱下传统制服,换上夹克衫、牛仔裤、卡曲裙、蝙蝠衫……款式时有变异,风格不断更新,不时受到时人的欣羡。但目前服装已由群...  相似文献   

15.
王兰 《新闻窗》2006,(5):56-57
记者采写一条稿子,首先需要根据手头的线索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生活事实的特征、状态,作出直接、完整、快速地反应,判断从哪个角度人手,才能最大化提示其所蕴涵的新闻价值。但是,在这一最初的反应中,记者常常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准确地判断出新闻的价值所在,这就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印证自己的第一判断是否准确,而在这一印证过程中,记者常常发现,好新闻就在事发现场,在当事人的背后。  相似文献   

16.
四、暴露出部分记者、主持人能力不足,缺乏素质锻炼。现场直播报道要求主持人、记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否则难以担当此重任。部分记者、主持人由于平时缺乏必备素质的培养,缺乏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从事现场报道的“实战”磨炼,在这次回归特别报道中表现出能力的不适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报道效果。这种不足具体表现在:1、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现场直播时的记者、主持人,由于身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置身于“现在时”“进行时”的时态中,常有意外的突发性事件或情况发生,无疑会给报道者以心理上的冲击,产生诸多心…  相似文献   

17.
电视记者的“角色意识”,是指“进入状态”、“进入角色”之意。在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语言、语调、语言节奏以及衣着、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如果与现场事态、现场气氛相协调、相一致,即记者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与事件现场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笔者称之为“进入了状态”,“进入了角色”。而在现场报道的实践中,不少记者“进入不了状态”,或“进入状态慢”,目前不少电视台由年轻靓丽的女记者或播音员出镜播报,在现场播报什么?怎么提问?大多数由场外记者拟定底稿,由于播报的内容,所提的问题不是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播报…  相似文献   

18.
刘锵 《新闻前哨》2001,(4):12-13
记者的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从本质上看,是记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情感,作为记者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既是一种心理推动器、助燃器,又是一种心理监视器,对记者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意志行为进行着监视,促进或阻止着记者的认识活动。 我们说,记者的新闻活动是有目的的行为,记者的职业要求决定着记者的新闻活动。但是,严格地说,认识和目的本身并不包含活动的驱策性。驱策人去自觉行动的是由感情和认知交织而成的愿望和期望。我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实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它所激活的驱动力越大。…  相似文献   

19.
刘静怡 《新闻前哨》2002,(11):20-20
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采访一件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遇到另外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本来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新闻,因为某些突发或急变因素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闻价值;或者是在已经停滞或无法进展的新闻采访中,偶然出现新的线索;有时甚至是事实尚未呈现新闻价值时,偶然呈现的迹象为记者所捕捉,而最终形成新闻事实,等等。应该说,新闻采访中的意外收获即记者新闻敏感与记者机遇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一体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作用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客…  相似文献   

20.
据《精神文明报》消息: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江日前批评~些记者不“记”的现象,要求强化新闻事业道德建设。杜江在近日召开的四川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结束时对记者们说,现在社会上干部群众对绝大多数新闻记者的思想作风、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肯定和满意的。但也应看到存在的不足,例如一些记者不“记”的现象,就是很值得新闻界警觉和重视的一个问题。杜江说,记者本来就是记录新闻事实的,记者不“记”还当什么记者。有的记者搞采访,一来就要现成的简报或材料,特别是有时开会.发言者还没讲话,记者拿了讲稿就走,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