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小莉 《兰台世界》2017,(12):29-32
21世纪以来,我国古代契约文书的整理在地域影响、学科研究和多民族背景等的综合影响下日益呈现出区域性、学科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对古代契约文书搜集整理规模化、集中化更加促成了21世纪以来的契约文书研究成果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郑振满主编的《福建民间契约文书》于2022年11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福建各地现存的民间契约文书,时间跨度从明中叶到1949年,内容包括契约、账簿、阄书、诉状、收据、税单、人情簿、科仪书等。本书的编纂体例主要依据“属地”和“归户”“归物”的原则,保留契约文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书资料按照地区进行编排,每卷收录同一地区的契约文书,共分为11卷50册:第一卷为永泰县盖洋乡珠峰村契约文书;第二卷为永泰县盖洋乡南山、小洋村契约文书;第三卷为永泰县盖洋乡薱头村契约文书;第四卷为永泰县盖洋乡前湖村契约文书。  相似文献   

3.
正民间文书是在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资料。地契、租约、借约、诉状等都是民间文书涵盖的范围。目前所见最早的契约文书是在出土汉简中发现的西汉契约及东汉的买墓券。隋唐至宋元时期的民间文书也相继有所发现,如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200余件契约原件,敦煌唐、北宋契约有127件。宋元时期的文书,数量不多,以泉州和徽州为主。存留至今数量最多的当属明清文书。  相似文献   

4.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契约文书的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文书类别以土地田房买卖契约为主,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流通情况;文书性质多为经官府认可的红契,保存比较完整;文书内容的程式性强,行文结构完备,语言朴素,有防伪意识;地域分布较为零散,不同地区的文书存在书写差异,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年代集中于晚清至民国年间,少数文书与历史事件有关。以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契约文书数据库的建设和田野作业方法为支持,对相关契约文书补充了其归户信息。将契约与地方社会的联系作为关注焦点,至少可以显示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契约的交易规范与乡土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契约中所体现的家族观念,是人们立契时价值选择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契约文书在全国各地被大量发现,其价值也逐步受到学界重视,北京各部门也收集藏有大量契约文书,并编纂出版了一系列契约文书汇编.本文对这些契约文书汇编的编纂沿革进行梳理,并总结出其编纂方法.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国时期,广东侨乡人口跨国流动频繁,留守家乡的女性代替出国谋生的男性行使家长的权利,参与到民间经济活动中,留存了大量由女性落款署押的契约文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群体特色。通过对侨乡女性署押契约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发现,侨乡女性主要以立契人、署押人或中人的身份参与或见证家庭土地买卖、抵押、借贷等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对家庭财产具有不同程度的决定权、支配权、继承权等权利。  相似文献   

7.
刘崧 《档案管理》2015,(4):11-14
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著名公式为我们解析社会历史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近年来有学者把梅因公式用于清水江文书研究,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文化自觉和反省,导致研究范式出现“水土不服”等问题,不能准确定位清水江文书的实质意义.通过还原梅因公式的特定语境和相关限定,深入考察清水江文书的文化独特性,可知清水江文书并不存在“身份”和“契约”等质素,因而也不存在“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质言之,清水江文书不是作为严格的契约文书,而是作为伦理文书和档案文书通行于清水江流域的.  相似文献   

8.
张洁  李芳  汤萌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8):106-111
[目的/意义]图书馆界开展以契约文书为代表的民间历史文献的保存、整理、组织,各机构分别制定自建元数据方案,缺少统一规范与标准,在资源互操作与关联方面也较为薄弱。为此,设计易于使用与关联的契约文书描述元数据规范,为该类型资源的组织与互操作提供解决方案。[方法/过程]针对兼具文献与档案特征的资源特点,结合契约文书描述元数据功能及原则,复用已有元数据规范,设计契约文书描述元数据方案。[结果/结论]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应用实例,解析图书馆应用描述元数据开展契约文书组织的方法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连念 《浙江档案》2004,(4):22-23
契约文书是我国历史上使用长达数千年,广为流行的一种文书,是我国珍贵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价值愈来愈为法学、史学、文书学、经济学、社会学、文物学、档案学等学界所重视.本文简介了契约文书的保存现状、价值特点,重点探讨了档案部门加强契约文书档案发掘收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做好契约文书档案的发掘收集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存契约文书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自19世纪以来,契约文书的价值逐渐得到学者的重视,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中国契约学。契约文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存世量巨大,本文就探讨契约文书依据不同标准的种类的划分,以期对契约文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契约文书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情况的真实记录,在地方史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对各地出版发行的专著类契约文书的分布状况的汇总,发现各区域契约文书整理研究成果参差不齐,对契约文书的重视程度差距明显。结合不同地区的契约文书,发现其在地方史研究中主要发挥拓宽史料来源、丰富专题性和综合性地方史研究、打造特色地方史研究等价值,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一珊  王青  孙颖 《档案》2013,(1):55-58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契约文书汇编成果显著,在主体、选材、体例等方面都有其编纂特点。档案馆应加强对契约文书的收集,采用多种汇编方式,完善编纂体例,促进契约文书的档案编研。  相似文献   

13.
刘崧 《档案管理》2015,(2):12-14
清水江文书是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特定经济基础和地域文化的历史产物,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深入考察其约束力之来源和作用方式,可知它不同于纯粹法律意义的契约,而是介于礼法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它在法的外形中包含着传统礼文化的精神.准确而深入地定性清水江文书,对开展相关研究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契约文书看明清广东的土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文书在我国民间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种广为流行的私人文书,具有法权行为,代表了对某种物权和债权的拥有,在每一个历史时代它都以不同方式发展着,体现了特定社会经济形式下对土地和财产的占有方式。明清时代,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契约也广为流行,这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流向土地、农民失去土地、阶级予盾激化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契约文书的文字考辨长久以来都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重难点。时代背景的关键性、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契约文书的区域性、文字考辨的专业性,均影响着少数民族契约文书文字考辨的结果和应用。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契约文书和文书文字考辨研究相关情况的简单综述,结合文献材料探讨少数民族契约文书文字考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丽水畲族民间契约不仅体现了丽水畲族民间交易惯例和文化习俗,而且展现丽水畲民的秉性及畲汉两族的关系,契约文书语言蕴含伦理色彩,多用乡土俚语,力求严谨精确,常有生动润饰,因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7.
清代土地买卖中的陋规习惯——以陕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土地买卖与契约的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1957年,徽州契约被学者发现后,历史契约文书以其启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之特点引起了区域社会经济史、法律史、档案学等各学科人士的浓厚兴趣,研究成果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按照《中国古代契约文书会编考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田藏契约文书萃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的编著者张传玺、田涛等先生的看法,陕西一省的历史契约文书存世的数量并不多,年代上也较为晚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相关研究的展开和深入。  相似文献   

18.
<正>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保存有501件清朝到民国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一份土地买卖契约,之后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土地契约,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像这种数量众多且连续性与关联性强的土地契约,在成都市及周边区域档案馆都是极为罕见的。近日,细细研读馆藏的这些契约文书,发现这些契约文书内容丰富,可以窥见龙泉驿区乡土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锦屏文书,原称“锦屏林业契约”.是指明清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锦屏县为中心的侗、苗少数民族,在长期从事混合农林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其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与历史面貌的原始记录。2005年以前称“锦屏林业契约”,其征集的范围仅以反映林业生产方面的契约文书为主要内容。“锦屏文书”是继“敦煌文书”和“徽州文书”后,我国民间文书的又一大发现,是贵州和西南乃至世界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冯定雄 《档案学研究》2017,31(3):123-133
新发现的舟山展茅史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为研究清代舟山地区的土地买卖及东部海岛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间生活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这批契约文书集中反映了康、雍、乾三朝展茅的社会状况,每次买卖数量很小,属于典型的小农买卖,买卖反映出展茅农民生活困苦。契约中反映的土地价格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很难从中找出规律性信息,但它们却能明显体现出当时的宗族文化。契约文书种类繁多,与明清时期浙江以契约方式确定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及其转移的普遍盛行方式相吻合。契约文书反映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依赖是田地和农业,反映出舟山居民的农业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