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达之 《新闻传播》2014,(2):230-231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重要的调查研究活动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各种具有新闻采访性质的活动均具有当时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宋小报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其所进行的消息采集活动可算做中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其后中国新闻采访活动有退步之势,直到进入近代西方近现代新闻事业传入中国,中国新闻采访活动才逐渐走向近现代化、职业化、正规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共新闻活动的实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分析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的基础上,对中国公共新闻活动是否高于民生新闻,中国是否可以复制美国的公共新闻以及中国公共新闻活动的实践误区进行了辨析。文章认为,虽然中国公共新闻活动的探索不是美国意义的公共新闻,但这种探索活动的本身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 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长期以来中国新闻战线一直强调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在新闻战线持续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大规模、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国情调研、挂职锻炼,开展整治低俗之风、虚假报道,有力地推动了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今年春节期间,中宣部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聚焦民生,推出了—批群众欢迎的新闻佳作,锤炼了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为深化"三项学习教育"、巩固"新春走基层"活动成果,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宣部等五部门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级各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自觉的行动,投身"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忠诚践行新闻工作的职责使命,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栋  王丽明 《今传媒》2007,(12):4-5
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史研究会会长等职.专著《新记大公报史稿》获第三届吴玉章新闻奖;《马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史》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新闻业历史纲要》获湖北省优秀新闻论著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没有形成大众化的传播事业,但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也有非常可贵的"新闻的自觉"和具有本土气息的职业道德观念.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有严格的责任审查制度和大责任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注重道德教化,并力求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零星闪烁着对新闻职业理想的追求,对近代、现代甚至对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新闻活动处于不断的演进变动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新闻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从新闻生产的社会角度观察,中国新闻生产形成了职业新闻生产与非职业新闻生产的二元化结构;从新闻业角度看,职业新闻生产方式也在新闻生产主体、新闻生产资源、新闻生产工具、新闻产品形态、新闻生产关系等多个维度发生改变甚至变革。以技术作为切入口,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新闻生产方式的变迁,可以揭示新闻生产活动相关要素的演化与结构性变动。  相似文献   

8.
新闻客观性原则要求传播者以客观、冷静的专业姿态投入新闻报道,避免个人情感介入,从而干扰新闻的公正、客观。但新闻传播归根到底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情感与理性一样,都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人的任何活动都难以摆脱情感的影响,这当然包括新闻传播活动。且与受众相比,传播者位于信息“一线”,接触着更原生态、更大量的事实信息,其所受到的情感冲击势必更直接、更剧烈。所以,拒绝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的情感介入既不现实,也是违背人性的。  相似文献   

9.
奚伟 《网络传播》2008,(4):44-45
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推荐活动自2005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众多深受网民广泛欢迎,导向正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服务规范的品牌栏目(频道)获得推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和中国新闻网三家网站的新闻栏目得到专家和网民的大力推荐,成为新闻类品牌栏目。浏览量统计显示,这三家网站新闻栏目均位居前列,其新闻信息服务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新闻类栏目建设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10.
吴玉峰 《今传媒》2012,(8):110-111
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是新闻工作致胜的法宝。只有深入了解"走、转、改"活动的本质,扑下身子、深入基层,零距离的接触,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获得真经,才能写出精品力作、呼应党心民意,使我们新闻工作真正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这里的"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2.
新闻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的新闻理念和追求,它对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规范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抗战时期的战地记者为研究对象,将近代中国报人的新闻精神分为新闻职业精神和新闻敬业精神,分析其新闻精神的内涵和表现,总结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了部署。这项活动是新闻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4.
从2011年开始,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转、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一篇篇深入反映基层生活、体现党的优良作风、凸显活泼质朴文风的新闻稿件跃然媒体。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校对活动是新闻校对主体与新闻校对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客体存在讹误,一方面主体要改正讹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只有当客体的讹误得到改正,主体查错正误的目标得以实现,新闻校对活动的矛盾运动才会终止。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客观性原则要求传播者以客观、冷静的专业姿态投入新闻报道,避免个人情感介入,从而干扰新闻的公正,客观.但新闻传播归根到底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情感与理性一样,都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人的任何活动都难以摆脱情感的影响,这当然包括新闻传播活动.且与受众相比,传播者位于信息"一线",接触着更原生态、更大量的事实信息,其所受到的情感冲击势必更直接、更剧烈.所以,拒绝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的情感介入既不现实,也是违背人性的.  相似文献   

17.
郑斐 《报刊之友》2008,(11):62-64
新闻校对活动是新闻校对主体与新闻校对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客体存在讹误,一方面主体要改正讹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只有当客体的讹误得到改正,主体查错正误的目标得以实现,新闻校对活动的矛盾运动才会终止。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从现在起到明年年底,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9.
杨保军 《新闻界》2020,(1):39-45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科层面,实际存在着多种名称或概念(有些准确,有些模糊),诸如新闻学、党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最基本的关系是:党报理论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立场和基本方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以中国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以"党媒"新闻宣传活动、新闻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党报(党媒)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特征描述,"社会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与新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虽有相同之处,但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杨保军 《新闻大学》2023,(1):51-59+120-121
作为实践观念的新闻观念,是指用来直接指导新闻实践活动,特别是新闻生产传播活动的“新闻”观念。在认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反映和呈现”这一唯物主义新闻观基础上,当代中国新闻实践观念特别强调的是“正面新闻(正面报道、正面宣传)”观念。与此同时,当代中国新闻实践观念始终重视“监督新闻”观念。当代中国新闻实践形成了正面新闻为主与舆论监督相统一的总体新闻实践观念,并构建起了表征这一总体实践观念的新闻概念体系。这样的新闻观念体系,成为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