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的媒体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以自然语言模型为应用突破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产业深度融合,可助力媒体内容生产迭代升级、开启一场新变革。具体说来,人工智能技术可助推“媒体大脑”“全才编辑”“情商主播”“媒体助手”“学习达人”等内容形态升级,赋能媒体行业。  相似文献   

2.
匡野 《中国编辑》2024,(4):37-42
ChatGPT的火爆引发了传媒行业对大模型技术应用与产品服务的加速布局,预示着由大模型所构筑的新一代信息传播生态格局即将形成。鉴于大模型在信息传播领域所具备的“为受众提供高质量内容与服务”的强大技术潜能及广阔应用空间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终极愿景高度契合,如何借助大模型技术赋能主流媒体内容平台建设,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主力军积极参与建设主战场,将成为下一阶段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与新议题。本文以宏观思考整合逻辑分析为方法论基础,从受众内容获取、传媒行业竞争以及信息生态建构三重向度,论述新时期主流媒体基于大模型技术建设内容平台的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楷越 《传媒》2023,(18):25-27
智能语音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智能采写、语音服务等方面,在网络直播、语音播报、社交聊天等多个场景中具有发展潜力。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要不断创新智能语音技术应用,可以从赋能融媒体生产运营系统、优化内容资源建设、加深伴随式场景体验等多个角度入手,探索智能语音技术应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LBS等新技术集群的形成,媒体向智能媒体发展,媒体融合从判断上不再限于过去以人为主的经验式决策方法,从关系上也不再限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上的融合,而是在技术的广泛赋能下,向无界的、多元立体的融合关系发展,向“连续统一体”的融合状态发展,将媒体融合推向新的阶段。并在此过程中去探索如何将智能媒体的理解力、决策力与创造力同传统媒体的深入思考力、谨慎判断力、发掘经典力配合起来,以受众为聚焦点,寻找“社交+”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智能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优路径,达到媒体融合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钱蔚 《传媒》2019,(14):21-2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提出了“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的发展战略。央视网作为总台新媒体旗舰平台,努力落实总台融合转型战略,通过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为内容产品赋能、为传播渠道赋能、为产业生态赋能,走出了主流媒体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的独特发展之路。创新主题主线宣传,占领互联网舆论主阵地在碎片化、轻量化、社交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需要根据市场反馈对自身内容建设的方略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广播电视台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融合媒体的应用场景和案例。一个人工智能底座平台——SMG制播智能服务中台,多个智能应用产品——Empower-Media赋能媒体平台、大型综合赛事敏感信息监测和播控解决方案、全媒体智能媒资、AI数据+AR虚拟特效系统等,这些人工智能应用赋予了传媒创新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7.
媒体大脑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并催生出具有首创价值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从最初的虚拟主持人到今天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为新闻播报领域进行科技赋能,实现了新闻播报的信息有效传播与互动性接收的双效推进。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播报创新,要通过以MGC促进传受关系的智能进化,以智媒融合提升新闻深度生产,以智慧传播推动媒体深度报道,从而实现智媒的深度融合与生长。  相似文献   

8.
2023年,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进入第十个年头。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5G、AI相关智能技术驱动下,媒体融合正进入智能升级快车道。“十四五”规划对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方向作出明确指示: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以内容建设、先进技术、创新管理为根本,打造具有组织力、传播力、引导力的全媒体传播生态。生态重构是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转型的重中之重,在传播媒介泛在化、传受关系多元化的趋势中,紧紧围绕以“智”赋能,在全新的社会文化版图中找准坐标,打造公共议程设置、舆论引导能力,实现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重新构建传媒产业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媒体智能化发展路径。【方法】通过总结央视网的智能化实践,解析主流媒体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发展,打造主流媒体“智慧引擎”。【结果】【结论】央视网以“人工智能编辑部”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内容为王+平台制胜+技术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将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于新闻生产传播实践中,赋能主流媒体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里程碑式的智能互联技术,为融媒体内容生产赋能,它重塑着当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思维逻辑:行动思维进一步数智化、算法化;布局思维更趋向平台化、连接化;关系思维深化向协同化、共生化。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融媒实践引发的思维变革,具有实践性、目的性和范导性的价值取向,其内在要求是,通过更新媒体的思维范式,指导媒体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理性实践秩序。  相似文献   

11.
技术是推动媒体进步的动力,并引领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在以数据为基石的大数据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不断成熟,将在媒体形态、内容创作、内容传播、内容监管等各个方面对媒体产生巨大影响,并为媒体行业带来全新的融合发展格局。本文主要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实际应用,并探讨了媒体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力图构筑智能媒体生态圈。  相似文献   

12.
李春艳 《传媒》2024,(2):43-46
ChatGPT的出现,推动媒体智能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加快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刻影响着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的改变。其强大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及分发功能,给传媒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与之伴生的媒介伦理风险也不容忽视。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在传媒业的应用已呈不可阻挡趋势,其中蕴含的机遇和挑战是传媒业必须认真对待并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智能传播时代,传媒业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新技术、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的重要论述精神,正确认识和科学应对ChatGPT给传媒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识变求变应变,积极探索以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为受众提供更具情感温度和人文关怀的信息服务,迎接智能传播新时代的全面到来。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人、算法推荐、语义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等对于传媒行业的全面渗透,已经成为近些年的一个现象级事件。本文依据相关案列,重点分析智能技术下媒体融合的新范式对于传媒业正负向的叠加式赋能,并简单探讨媒体融合下半场的新闻从业者如何在人机协同方面发挥"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虚拟播音主持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主播为代表的智能传播主体成为活跃于各大视听平台的新角色。本文通过技术形态、属性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判断与人的感官相结合,观照人类社会实践与心理意向,并提出通过文本多维细分、优化语义情感表达与“角色赋生”“价值观赋能”“圈层化联结”的内外部优化策略以提升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5.
周静宜 《传媒》2022,(3):31-34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智能融媒体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智能融媒体平台能实现内容生产与分发的全流程智能化,能推进媒体融合由"窄融合"向"宽融合"转变.智能融媒体平台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强化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新闻宣传工作主导思想,使媒体融合服务于社会公众需求与主流价值观传播.  相似文献   

16.
乔晓鹏  窦立敏 《传媒》2024,(4):36-37
媒体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不断深化向纵深发展,“内容+技术”双轮驱动,技术引领更具前瞻性。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以新址建设为契机,运用技术革新带动宣传思想工作手段创新,促进内容生产提质增效,进一步挺进主战场,扩大主流价值观影响力。从2020年起,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政产学研用”推动融媒创新技术从孵化到应用落地,探索创新技术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历经培育种子项目、寻找场景土壤、适配内容生产、赋能产业未来四个阶段,探索以创新技术驱动融媒生态发展路径,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祥伍  韩笑 《档案》2023,(10):9-14
“AIGC+虚拟数字人”为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提供了全新方向,结合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发展新机遇,研究依托于AIGC运行原理及技术优势,分析了AIGC赋能档案馆虚拟数字人借助神经网络算法与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智能AI问答;结合数据模型预先训练进行档案资料的虚拟讲解;通过信息数据检索实现档案内容的精准推送服务以及语义模型应用实现特殊人群人性化服务等四类应用场景;最后提出了AIGC赋能档案馆虚拟数字人以档案信息多模态检索完善用户服务体验;借助人机协同技术实现动态交互问答服务;依托架构多元内容服务场景拓展沉浸体验;以算法赋能智慧档案搭建丰富产品服务线四类实践路径建议档案馆从数据检索、技术支撑、场景拓展以及智慧档案搭建等方面出发,以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主流媒体作为网络舆情传播与治理的主体,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信息传播力、舆论引导力与社会公信力。平台型媒体融合互联网平台的运行逻辑与网民情感传播特征自主可供地实现了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技术可供赋能主流媒体准确分析舆情话题与网民身份,实现情感调控;内容可供切实打造集资源的广泛聚合、内容与服务的多元开放,并通过情动式嵌入促使用户深入渗透;管理可供以“聚合”与“连接”的思维不断形成多媒体传播矩阵,强化了舆情传播与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凝聚起网络舆情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推进器。近年来,新华社高度重视技术工作,按照社党组的部署,技术局着力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深入研究如何推动技术与内容融合。本文着重从新华社在利用新技术实现在新闻场景的落地、技术与内容融合中的关键处以及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强化数据服务、智能化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来推进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徐伟 《传媒》2023,(19):33-35
大数据对电视媒体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数据赋能”为视角,全面分析大数据对电视新闻内容生产、市场预测和生产链重构这三个方面的意义,指出大数据赋能电视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本文认为,电视媒体深度融合要从用户管理、节目制作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大数据的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好数据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