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出版行业是文化产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期刊业的发展状况,又是衡量出版行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做大做强江苏省期刊业,这是江苏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余侠 《新闻爱好者》2011,(23):75-76
传统模式下,期刊美术编辑主要担当刊物四封设计、内文版式设计、插图绘制以及美术稿件的组织、审核等工作。可以说,中国内地多数期刊社的美术编辑目前均处于上述工作状态。但是,在国家已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大背景下,期刊美术编辑作为期刊出版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尽快适应文化产业化的新要求,则必须自觉转型,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学习新本领,胜任新使命。  相似文献   

3.
吕思浩  孙鹏 《今传媒》2012,(5):57-58
在中央决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背景下,期刊出版业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发展中却出现了期刊内容同质化、缺少策划意识、期刊版式设计雷同、编辑手法缺少创新等问题。因此,期刊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化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出版要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和阅读群体的消费习惯,只有对期刊进行准确的内容定位和读者定位,并对期刊的选题与版式做出精心的设计,将品牌化意识植根于编辑活动中,才能实现对受众群体的迎合,逐渐培养出广受欢迎的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决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背景下,期刊出版业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发展中却出现了期刊内容同质化、缺少策划意识、期刊版式设计雷同、编辑手法缺少创新等问题。因此,期刊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化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出版要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和阅读群体的消费习惯,只有对期刊进行准确的内容定位和读者定位,并对期刊的选题与版式做出精心的设计,将品牌化意识植根于编辑活动中,才能实现对受众群体的迎合,逐渐培养出广受欢迎的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5.
期刊封面设计是期刊整体设计的核心部分,也是杂志内容的重要组成,不但集中体现了杂志的内容定位、风格面貌和性格品质特征,也直接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销售及读者接受认知程度.在期刊出版数量巨大、品种繁多及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行业背景下,文章着重从期刊封面差异化设计的具体方法、读者意象认知及设计风格流派等方面加以探讨,对期刊封面设计进行了立体化多方位研究,而针对文化生活类期刊这一最广泛读者群体的研究,无论对传统期刊还是电子期刊的个性化拓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期刊传媒责无旁贷。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有影响力的期刊品牌,建立期刊出版和经营技术平台,造就期刊后继人才,是我国期刊产业创新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是期刊产业担当起实现文化强国伟大战略目标历史使命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档案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档案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档案文化建设的阵地和品牌,档案期刊应以一种更加理性的心态去审视档案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根据其新特点相应地调整工作重点,致力于实现档案文化面向大众、促进档案文化开放与交流、构建档案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普及和网络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纵观我国期刊出版行业的发展演变不难看出,承载着几千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期刊出版行业在信息时代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淬砺.……  相似文献   

9.
杨华 《河北科技图苑》2006,19(1):1-1,32
图书馆学期刊作为中国期刊出版行业的一支新军,充满着活力和发展潜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的期刊出版行业中已从原来的补充地位逐步转向占有一席之地、不可忽视的地位,成为一支重要的方面军、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0.
刘茂 《出版广角》2018,(15):44-46
媒介融合是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广泛运用的背景下,媒介传播机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期刊出版单位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应着重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人力资源共享、期刊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的期刊出版与传播模式,突出对受众的关注,完善对期刊的评价,促进期刊出版与其他媒介的有效融合,提升期刊出版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由于科技进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促使数字出版行业迅猛发展,严重冲击着传统出版业,期刊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期刊的数字化作为期刊数字出版的重要环节,得到了杂志社、编辑部、出版平台等各个机构的重视。期刊的数字化加工是期刊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然而国内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有限,本文主要论述了期刊数字化加工的两种主流方式,通过对两种方式的对比分析,论述其各自的优缺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卿 《出版广角》2018,(8):54-56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公众关注和时代发展需求的合力下获得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出版行业却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电子传媒不断发展和移动阅读日益普及等背景下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用文化创意丰富出版的内容和形式,将出版与文创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出版转型、文创优化的完美契机.  相似文献   

13.
盛夏 《编辑之友》2012,(7):41-43
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建设主流价值文化,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在此宏观态势下,中国出版传媒业如何适应新形势,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消费类期刊与行业期刊的经营收入来源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期刊行业,一般将期刊分为消费类、行业类与学术类期刊.不同于学术类期刊显著的内容与运作特征,消费类期刊与行业类期刊的经营收入规律自成一体.消费类期刊与行业类期刊的经营收入,是期刊社盈利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经营收入又称"营业收入",是指期刊在出版与发行活动及其他营业活动中,对外销售期刊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期刊发行收入、广告收入以及期刊的品牌经营收入.  相似文献   

15.
孙延松 《新闻世界》2024,(3):113-117
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新兴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媒介环境不断变化演进,行业期刊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内容生产方式、发行推广渠道、读者阅读需求等传播竞争力要素随之不断重构。本文深入分析行业期刊竞争力和传播质效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系统总结行业期刊发展实践中面临的思维观念、内容产出、技术运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境挑战,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出适应行业期刊自身特点和时代变化的高质量发展全新路径,为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共议创新共谋发展——刊业聚会"中国首届期刊创新年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期刊业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及文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全面对外开放,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电子与网络等新媒体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期刊业面临如何生存及持续发展的严峻课题.为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与中国期刊协会于9月21日-23日共同主办了"中国首届期刊创新年会".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报刊司司长余昌祥,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副会长刘有志,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以及优秀期刊的经营管理者,行业研究专家,新兴媒体的专业人士等共聚一堂,分析现状,共议创新,共谋期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杨洋 《东南传播》2021,(6):101-103
媒体融合发展格局下,期刊行业正探求多样化渠道,寻求数字化发展.研究以高印量的传统期刊和高播放量的期刊有声阅读内容为观察对象,提出数字阅读时代期刊有声出版过程在传播符号、传播功能、传播速率等方面的特点,直面期刊有声出版整体弱势、内容娱乐倾向、版权保护困难等问题,探讨从有声出版的读者定位、专业内容生产和版权监管保护等方面促进数字化时代期刊的融合出版.  相似文献   

18.
刘勇 《新闻传播》2009,(10):45-45
随着我国出版行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明确以及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的逐步实施,期刊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出版物.其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出版业的繁荣与昌盛,还关系到国家文化、科技、教育等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色出版,指的是以环境、经济以及文化的和谐作为目标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属于出版行业为了符合健康节约、现代科技生态文明以及环保低碳的要求而产生的新型出版模式.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等相应的经济活动模式被大家所接受,并且付诸于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出版业的改造势在必行.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论述一下我国当下出版业改造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绿色出版将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行业承担较大社会责任,应对出版“走出去”意义进行分析,提升文化影响力。文本主要阐述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行业“走出去”战略应用的必要性,在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两个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