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中国档案》2004,(4):23-25
国家档案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1月20日发出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办法》的通知,请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其他类型企业可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3.
4.
由于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通讯技术的革命,电子文件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5.
电子文件归档就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将整理好的电子文件和它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并转存在磁性存储载体或光盘保存。与单纯的纸质文件归档工作相比,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扩大了,质量要求提高了,归档时间提前了。因此,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并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对搞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提出要从明确电子件的归档方式,做好电子件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要加强电子件的归档管理,确保电子件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要区别电子件的归档范围和类型,采取科学的保管技术和手段等三个方面入手,从而加强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8.
王桂兰 《北京档案》2005,(12):33-34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存在问题: (1)不按规定归档,归档时间、归档内容、归档的技术都未达到要求. (2)不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和不定期向档案馆移交. (3)档案保管、利用出现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就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归档的方式、归档的质量要求、归档时间、“双轨制”归档及合理选择归档载体和记录材料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达到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相似文献   

11.
组织机构视角下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是一项参与主体多元的系统性工作,不仅需要处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问题,还需要处理单一主体面临的分工作战问题。基于对档案管理域、前端业务域和信息技术域下的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问题的识别,提出了应树立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协同治理的归档理念。在归档理念指导下,构建了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策略框架,认为机构整体域下应明确归档原则、建立协同机制、制订归档"三纳入"制度;档案管理域下应构建面向三态的归档标准体系、制订分类分步实施的归档计划;前端业务域下应实施以管促归和以用促归的归档策略;信息技术域下应采取技术供给和管理融合的归档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电子文件物理归档完整性风险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妆 《中国档案》2006,(3):57-59
国家标准《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明确指出,电子文件除了逻辑归档之外,还要定期物理归档。所谓逻辑归档,是指电子文件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归档;所谓物理归档,是指将电子文件拷贝到可以脱机保存的载体上进行归档。根据该标准,日前我国电子文件物理归档多数是采用光盘作为归档载体米进行的,采用这种物理归梢方式,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电子文件面临着一个归档的完整性风险,即如何保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电子文件归档方式的发展演进表现为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双套制模式、单套制模式、一体化模式和智能化模式五个阶段。电子文件智能归档要求建立业务系统归档模式、编制“三合一”表,并坚持完整性、系统性、真实性、原始性、可用性、安全性、分清来源、避免重复和基于电子文件管理特性的原则,并且要立足归档范围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到办公自动化的逐步深入,工作和生产中产生的软盘越来越多,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定和归档要求,这些软盘大多由作和产生单位保存,一直没有归档入库管理,在电子件档案概念出现后,这些软盘的归档管理显得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16.
17.
18.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建立的网络系统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平台,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以及互联网络上形成的电子件越恶霸虎多,形式不断翻新,有不少已经进入了归档阶段并转化为电子档案,而且将逐渐成为档案馆藏中现代档案的主流成份,因此,电子件的归档与管理已成为档案工作关注的焦点,如何认识和探索电子件及其归档和管理是档案工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电子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是一项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子件归档是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本就电子件归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对各国主要网络信息保存项目进行了分析,提出档案馆应与图书馆一起承担起网络信息归档保存主体的责任,并进行了优势分析。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归档保存的档案馆和图书馆主体合作模式,建立档案馆主体下网络信息归档保存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