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朱生豪是我国较早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翻译家。他一生爱好诗歌、戏剧文学,将几乎全部翻译精力都用在了莎氏戏剧的翻译上。朱生豪在艰苦的环境中翻译了30余部莎氏戏剧作品,完成了中国翻译界百年来最艰巨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2.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莎士比亚戏剧著名翻译家、诗人.朱生豪英文功底扎实深厚,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人,其译文质量出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业界所公认,译本后期影响深远,对造就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莎翁迷功不可没,被誉为中国前不见尝试者、后不见超越者的翻译莎翁戏剧之王和译界楷模.  相似文献   

3.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对推动我国的戏剧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对翻译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国莎剧翻译第一人,他的翻译风格独特,形神兼备,堪称中国译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朱生豪先生是国内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最多的学者,他的译文质量高超,有鲜明的特色,得到了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的一致公认。在战乱年代,他家境贫困、疾病缠身,但依然以强烈的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怀,贡献出划时代的翻译巨献。  相似文献   

5.
朱生豪是我国最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在他英年早逝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皇皇巨制的莎士比亚译文作品。本文主要介绍了朱生豪韶华短暂而成就卓著的一生,并对其"译莎"活动进行了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朱生豪,浙江嘉兴人,著名翻译家,其在国难境遇下奋发图强,于艰苦环境下迎难而上,以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较早向国人介绍和翻译了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优秀剧作,译文质量和译文风格独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也深受国内大众读者的推崇与喜爱。一、壮志凌云:国难境遇下奋发图强  相似文献   

7.
<正>一、朱生豪的翻译成就1912年朱生豪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商人家庭,幼年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5岁便开始读《山海经图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12岁时朱生豪进入美国教会办的私立学校读书,结识了后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英文教师詹文浒先生,从此对英国文学,特别是英国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的优秀剧作。在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由中央电视台国际台、北京可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外名人广告公司联合制作、在数家电视台“木兰剧场”播出的英国电影《麦克白》,片尾字幕显示“翻译:王天红”,但稍加对照就不难发现,这个脚本基本上是参照朱生豪译本改写的(朱译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莎士比亚全集》第八卷)。试比较下面三段译文:  相似文献   

9.
在两性关系中,书信往来是民国时期最能让后人感受时代风流之处。民国莎剧翻译家朱生豪被誉为"情话文豪",与才女宋清如通信十年之后结为伉俪,传为佳话。其书信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才子佳人,柴米夫妻"的浪漫与诗情,同时不免为情书这一艺术的消失深感惋惜。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2日,是我国杰出翻译家朱生豪诞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1.
一修改:编译之间的纽带和分歧任何一位译者的译作都不会是完美的,甚至会有偏解与错误。朱生豪的莎剧译文,就经过了翻译家方平的悉心修订。名译家夏济安先生也有把"cow"看作"crow"而译成"乌鸦"的时候。所以,编辑在译作出版前进行适当修改,是理所当然的。编辑是作者和渎者之间的桥梁,是使著作合法、合理、合度、合乎出版要求的重要保证。一般的合同里,也明确规定了编辑修  相似文献   

12.
沙博理在中国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沙博理的翻译选材、翻译成就、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为轴线,勾勒了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翻译"档案"。  相似文献   

13.
梁宗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尤其在诗歌的翻译上,他"以质取胜"的翻译宗旨,更是让他走上诗歌翻译高峰。梁宗岱的英文翻译作品并不是十分丰富,但却奠定了中国英文诗歌翻译求"精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开始关注文本以外影响翻译的一切外部因素。近年来,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鲁迅翻译主张的嬗变,探讨了鲁迅早期"编译"的翻译策略与中后期的"直译""硬译"策略,总结了鲁迅"硬化""、欧化"的翻译主张及内涵,从字词、句型等方面探究此翻译主张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侯华洁 《东南传播》2017,(12):68-71
先从探讨翻译中"创造性"的必要性为入口,然后具体以"いただきます"为例,着重讨论"创造性"翻译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发挥"创造性"。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翻译中有必要发挥"创造性";由于日语与汉语的特殊关系,在日译中中更加需要注意发挥"创造性"来解决翻译中文化信息丢失、以及"望文生义"的翻译"事故";为了译出"いただきます"在日语中的真实含义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创造性"地通过添加简短说明或脚注来补充其历来汉译文的不足;日语中大量的寒暄语、人称代词等的微妙区别在汉语翻译中经常被忽视,而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完整、甚至错误,解决这些问题,同样要发挥"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与严复、林纾并称"民国翻译三巨子"的伍光建无论翻译作品的数量还是翻译的质量都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上首屈一指。本文对伍光建本人以及翻译作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伍光建先生翻译作品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佐良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在翻译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翻译思想,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因翻译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加之翻译理论上的精深造诣,被称之为"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对于Record的翻译之争,通过查阅相关原文文献,梳理有关定义,认为Record的内涵丰富,无论是翻译"文件"或"档案"都有不够严谨,必须根据相应的使用环境来把握其含义,并赞同将Record有条件地翻译为"记录"。  相似文献   

20.
有着"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大师赞誉的王佐良,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致力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探索,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他对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的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译坛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