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皓亮  靳赫 《新闻世界》2010,(7):183-184
一个是作为一个国家仪式、一个春节民俗、一种主流文化的央视春晚,一个是从主持人、演员到节目创意均出自网民推选的北京电视台网络互动春晚,2010央视春晚与首届网络春晚播出之后,反响不一。本文从传播者、晚会内容、关注受众、传播渠道、受众互动参与等角度对两台春晚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吴琼 《视听界》2010,(2):75-76
电视:春晚重头戏,各台出奇招 电视春节节目的重头戏当然是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春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走过27年,虽然今年的春晚在整体上没有大的突破,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一些文章。比如晚会舞台运用了大量先进的声光电和特效技术,舞美设计堪称国内一流,营造出超乎想象的全新视听艺术效果;强大的明星阵容也是历年春晚之最。  相似文献   

3.
一晃又一年即将过去,最近2013年的春晚逐渐又进入大家的视线。2012年,央视春晚迎来了第30个年头。有道是:三十而立。央视春晚也历经了30年的摸索、探路、锤炼、打磨,创造了一个文化奇迹,完成了一个电视神话:迄今为止,央视春晚都是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和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根据央视公布的数据,2012龙年春晚,一共吸引了7.7亿中国观众收看!没有哪一场晚会,能像央视春晚这样吸引如此众多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央视春晚已经成了亿万国人必不可少的年夜饭。然而,"年夜饭"  相似文献   

4.
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管喜欢不喜欢,都不得不承认,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已成为春节一道独特的文化大餐。20多年来,随着时代变迁,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娱乐方式更趋多样化,烹制春晚大餐越来越不容易。然而,春晚的独特影响力,还是让越来越多的省级和地市级电视媒体跃跃欲试,推出自己的春晚节目。2011年,37个卫星频道共奉献了51台春晚。作为佼佼者,近两年来,北京电视台立足首都,挖掘资源,贴近平民,让春晚回归联欢的本质,并探索网络化生存方式。本期3篇文章,专门约请北京台相关人员阐述2011年春晚的创作体会,既有关于大部队式的大晚会、系列晚会的思考,又有关于轻骑兵式的网络晚会经验谈,都迸发出创意的火花,相信读后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曾轶 《新闻知识》2007,(4):24-25
据中国新闻网2月20日报道春晚结束后,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迅速公布调查数据,称超过八成的受访观众认为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办得好。截至18日零时,在被访问的2002个家庭中有1844个收看了今年的央视春晚,数据加权后推及全国,今年央视春晚的家庭到达率为93.6%。在收看了春晚节目的家庭中,83.6%的受访者认为晚会办得“好”,其中认为很好”的占51.3%,认为“比较好”的占32.3%。  相似文献   

6.
地方电视台办春晚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儿。继央视春晚之后,各省级台、市级台也纷纷开办自己的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台州电视台也从2007年开始尝试办自己的电视春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11年-2015年同类型晚会收视排名全国前六的省级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安徽春晚、湖南春晚、北京春晚、江苏春晚、东方春晚、辽宁春晚)为研究对象,从什么是情感人物,为什么其是晚会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各省级卫视春晚如何处理情感人物,如何筛选、呈现情感人物以及呈现效果等方面,试总结如何打造好春晚中的情感故事这一动情环节。  相似文献   

8.
王娟 《新闻世界》2016,(1):24-26
本文选取2011年-2015年同类型晚会收视排名全国前六的省级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安徽春晚、湖南春晚、北京春晚、江苏春晚、东方春晚、辽宁春晚)为研究对象,从什么是情感人物,为什么其是晚会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各省级卫视春晚如何处理情感人物,如何筛选、呈现情感人物以及呈现效果等方面,试总结如何打造好春晚中的情感故事这一动情...  相似文献   

9.
肖冰 《视听界》2015,(1):99-101
临近春节,春晚又成为各级电视台的重点节目。央视春晚"高大上",卫视春晚"高富帅",网络春晚灵活多变,城市台如何在三重挤压下开辟出自己的"一线天"?本文以徐州台三届"百姓春晚"为例,探索城市台春晚的特色之路。一、"百姓春晚"的创作原则作为欢庆春节的一种表现方式,春节晚会已经成为现代传播语境下的新年俗。其本源与艺术创作的本源一致:来源于百姓,传播于百姓,分享于百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春晚成就了小沈阳,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相貌并不出众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凭借《不差钱》迅速蹿红,身价狂飙,成为娱乐界一颗新星。央视春晚过后,小沈阳又参加了元宵晚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春晚已从央视的"一枝独秀"演变为省级卫视和央视争夺除夕夜收视率的"大战"。多年来,地方台面对投资动辄千万的春晚望而却步,眼睁睁地看着除夕夜甚至春节七天长假的收视率被央视春晚、卫视春晚吞食而无可奈何。那么,地方台能否办好春晚、怎样办好春晚?本文以泉州台《金玉满堂——2013两岸闽南人春晚》为例,论述地方台可以以小博大办好本土春晚。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春晚成就了小沈阳,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相貌并不出众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凭借《不差钱》迅速蹿红,身价狂飙,成为娱乐界一颗新星。央视春晚过后,小沈阳又参加了元宵晚会和众多省台春晚,继而开始全国巡回演出。小沈阳在中国掀起了又一阵的娱乐狂潮。  相似文献   

13.
一,“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世俗神话的诞生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春晚”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仪式,形成中国观众习惯性的收看行为。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成为中国人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动内容。“春晚”本身也成为现代春节的一部分。“春晚”融相声、小品、歌曲、舞蹈、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炉,由主持人在各个节目中引导穿插串连起整台晚会,集中突出一个盛大主题的综艺晚会形式首开电视晚会节目之先河。“春晚”荟萃了国内知名演员、影视红星或是港台著名艺人,各个节…  相似文献   

14.
张石玲 《视听界》2008,(2):62-63
春晚是年年挨骂年年办,人们是年年骂来年年看。事实上,春晚已经成为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成为春节传统的包饺子、吃团圆饭、写春联、放鞭炮等等之外又一重要的年俗。 据收视报告显示,今年央视春晚的收视份额达到96%,在某门户网站所做的“2008年春晚满意度”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55万网民中认为今年春晚“好和不错”者加起来接近80%,认为“有待进步者”占20%,这个评价超过近几年春晚调查。  相似文献   

15.
马硕 《当代传播》2021,(2):55-59
凭借电视传播,春节联欢晚会在开播的39年中实现了时空的连接,通过对国家、家庭、个人的凝聚,使观看春晚成为现代中国人参与春节仪式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从近年来春晚收视率下降、观众对春晚颇有微词看,每年耗资巨大的春晚并没有完成从"新民俗"到"新传统"的转换。在中国春节仪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中,春晚不但未能起到强化节日仪式、丰富传统礼仪文化的作用,反而对简化了不少程序的传统春节仪式造成进一步破坏。从仪式功能的层面看,春晚过度娱乐化与商业化的倾向,容易使晚会成为一种"观后即弃"的消费品,并解构了春节仪式的传统。本文以春晚为切入点,探究春节仪式的现代化转型,对重塑礼仪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彬 《声屏世界》2012,(5):32-33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开办30年来备受社会关注,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观众在除夕夜收看央视春晚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而每届春晚的"零点报时"由于其特殊的时间和意义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春节,广播电视各级各类晚会在喜庆、祥和的鞭炮声中落下了大幕(以下简称春晚),只要稍加审视,不难发现其中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变的是晚会的竞争格局、编导理念,不变的是春晚的文化政治功能和节日狂欢的娱乐诉求。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春节,广播电视各级各类晚会在喜庆、祥和的鞭炮声中落下了大幕(以下简称春晚),只要稍加审视,不难发现其中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变的是晚会的竞争格局、编导理念,不变的是春晚的文化政治功能和节日狂欢的娱乐诉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执导的2014央视春晚落下帷幕,主流媒体、网络声音褒贬不一,笔者试分析本届春晚的优劣。冯小刚曾任美工和编剧,也有多年的导演功底,但晚会导演与影视剧导演不同,晚会临场的调度、声光多媒体的运用等知识自成体系。冯氏想要打造一台融合影视艺术和舞台艺术的春晚,可谓具有雄心壮志,这一点,仅从冯氏春晚摄像机多机位设置和快速的画面切换就可以看出。多机位和画面切换,是电影拍摄制作的必须,给予观众观看表演的多种角度和景别,并且有重要的叙事作用。但笔者要说的,却是这种方式带来的一大败笔。  相似文献   

20.
王旭轩 《新闻传播》2023,(2):104-10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电视节目体系日益成熟和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中国电视综艺晚会类节目取得了长足进展。春晚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电视综艺晚会节目,在我国广播电视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主持人作为可以直接用语言传递晚会主旨、奠定晚会基调的人,其主持创作样态是抒怀表意的关键。因此,本文以“2022年央视春晚”为例,对电视综艺晚会节目主持人的主持创作样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