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闻失实与新闻传播要素 新闻失实可能发生在新闻传播要素的各个方面: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相似文献   

2.
媒介(报道主体)通过对信源、信息频率、新闻视角、新闻选题、新闻语境等限定,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框架。新闻框架通过报道主体以不同视角来进行新闻选择和叙事, 使受众的知晓模式、认知情况等发生倾向认同或涵化效应, 从而影响舆论。本文试图通过新闻框架因素及其影响的效果分析,说明新闻框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郭小平 《新闻传播》2002,(10):14-17
本文从对“国航‘4·15’空难”、“委内瑞拉政变”的报道来反思新闻的真实,并提倡动态新闻真实的理念,以及用系统的、动态的真实对传统的、割裂式理解的新闻真实予以纠缠与整合。从事实变动与传者认知局限性的哲学层面、传播的技术层面考察了新闻报道的动态性失实现象,同时结合新闻报道的实践提出防范动态性新闻失实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网络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虽然报道取向相同,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写实践的最终成果,不论是文字、图片新闻广播、电视新闻,还是融合了这四种形式的网络新闻,都可以被称之为新闻文本,一个个完整的、相对封闭的新闻报道文本。在新闻采写的教学中,通过对关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的新闻文本的对比分析(简称文本对比法),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们对新闻学相关理论的认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们新闻采写技能的目的。笔者认为,有三种类型的新闻报道文本对比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新闻采写的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6.
陈敏南 《记者摇篮》2005,(2):51-51,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宣传事业发生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宣传工作逐步摆脱单一的宣传模式.开始注重探索新闻传播规律,以达到新闻的有效传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将新闻传播学规律引入新闻报道,开拓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宣传效果.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受众的接受认知角度.分析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实现有效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之下,新闻理论如何更好地与新闻实践相结合,是新闻传播学科一直探索的问题。新闻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生产者,是这一目标的实现者。基于此,通过分析新闻记者在进行稿件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新闻理论无法全面服务新闻实践的原因,提出改变现状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8.
牛炜玲 《新闻窗》2011,(2):32-33
在对新闻传播的信息量进行计算时,有一个变量被称为“信息等级”。所谓信息等级,是指新闻报道中各新闻要素的重要性程度。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各新闻要素的重要性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新闻报道中的信息等级会发生变动。要了解新闻传播中的信息等级问题,我们就需要思考,新闻报道中的信息等级为什么会发生变动,  相似文献   

9.
闫洁  蓝东兴 《新闻界》2013,(1):7-10
新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记者不仅要报道事实,还要充分考虑传播的社会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新闻文本不仅存在开放式,还存在封闭式。新闻文本是传、受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的中介,既反映着传播主体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新闻接受主体的信息收受活动,两种不同呈现方式的新闻文本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各有其传播功能。本文探讨了两种不同新闻文本的传播功能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是目前最能体现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迅速、最直接的新闻报道与播出方式。与录播不同,它报道的过程就是播出的过程,把新闻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变成了"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使报道和播出是同步进行,更加凸显了它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选取了2009年7月6日美国核心媒体关于中国新疆7.5事件不同视角的三篇新闻报道,从互文的角度揭示其意识形态倾向性,采用社会认知分析法阐述新闻记者的社会认知对新闻文本撰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新闻报道在新闻客观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更倾向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则以正面报道为主。这主要是中西方新闻传播思维、传播体制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本文从中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体制的差异出发,分析了不同新闻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晓雪 《新闻传播》2010,(5):144-144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的不断推进,新闻策划越来越成为关键的新闻元素。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如何进行合理并具有新意的新闻策划都成为新的新闻命题。新闻是关于新鲜事实的信息,同时.新闻也是被受众关注的事实,传者是为受众服务的。经过传播,被受众接收并关注的事实才是新闻,新闻报道是传递新鲜事实的手段和过程,新闻策划则是有计划地整合和预测一个新闻事实。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过程,可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强化,即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但一定要有原则,要尽量还原其真实,使新闻事实接近于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4.
叶向群 《新闻实践》2009,(12):24-27
"新闻成也信息源,败也信息源",相关的话题一直以来是新闻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但在新闻实践中,信息源在文本中的使用依然有大量过于随意的现象,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力量。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源对新闻报道构建事实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以此说明媒体规范使用信息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所谓再生新闻是指记者根据各类媒介已形成文本或图像的新闻传播内容和新闻传播效果,充分挖掘各种新闻资料,对其进行第二次“开发”,由此发觉新的价值。 现在,通过二次开发获得再生的新闻报道在各类新闻媒介上已屡见不鲜。因此,并不是说一定要抢到独家新闻才是好新闻,别人报道过的新闻经过二次开发同样可以做成好新闻。当然要做好对新闻信息的再生开发,并不是一件容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构图作为新闻报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新闻报道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新闻摄影构图中的"图形与背景"的运用,它解决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新闻配图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新闻摄影,正确把握图形与背景的主次关系及主体与空间的比例关系,将有助于表现新闻报道的精彩瞬间,并且有助于把受众带到新闻画面的境界中去,增加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知感。  相似文献   

17.
阎怀兰 《青年记者》2012,(27):45-46
新闻报道在传播信息、知识和服务的同时,还传播着美。美并不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目的,而是渗透在其中,并影响其传播效应。新闻受众满足认知需求的同时,还追求心灵和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即新闻传播活动,是新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传播效果与广大受众认知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投射思想、期望思想、定式思维等一系列复杂的认知心理使得新闻传播效果发生异化,这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新闻传播者要寻求转变,对新闻传播效果异化进行有效防范。本文以受众的认知心理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认知心理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相关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造周抽样方法,对国内五家报纸的2204个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探索1980—2020年这四十年来中国机构媒体报道的时间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新闻加速”现象在文本层面获得实证支持。这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提及新闻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的报道比例在逐年上升;新闻文本中提及的新闻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在报道中前置,更多报道倾向于标题就点出时间要素。同时,新闻的时效性在加强,新闻中用于构建时空背景的确切时间,与该篇新闻发布时间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此外,我们也对不同媒体在新闻报道时间性方面的异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客观报道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自古以来,新闻报道客观性一直占据新闻报道的主导地位。新闻传播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公众传播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采取客观的态度,不要将自身的情感因素加入其中。我国新闻报道一直颇为重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下文主要分析客观报道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并探讨其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