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电视诗词类文化节目创新为研究对象,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模式、赛制、题目、风格以及人物角色几个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明确了电视诗词类文化节目创新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制作的一档诗词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通过将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形式重现经典并收获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该节目致力于用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体现诗词的文化内涵及人文价值。作为一档已经成功播出三季的优秀综艺节目的典范,其既包含艺术性、文化性又包含价值性、思想性。该节目在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蒲震元 《现代传播》2006,42(5):22-2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审美文化”研究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交引起了中国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历史语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我国当今审美文化建设,从重视审美文化研究、倡导审美文化批评、开展审美文化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审美文化研究问题提出了看法,并呼吁学界通力合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学学科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平台,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其中,《朗读者》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很多现象级的成功,成为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的优秀典范.因此,本文从节目理念、朗读内容、环节设计和节目嘉宾四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朗读者》节目的价值坚守和模式创新,以期为文化类电视节目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彭文祥  张丁祺 《现代传播》2023,(12):101-109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兴艺术形式,VR艺术依凭技术赋能而具有沉浸、交互的鲜明特征。在当代中国的VR艺术创作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VR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另一方面,伴随现代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得以转换与表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VR艺术的相互成就中,借助沉浸、交互所蕴含的可供性和能产性,VR艺术创作在“审美转换”与“审美表征”两个层面呈现出审美表意实践的新特点和新风貌。VR艺术创作的探索、创新所寓含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可为VR艺术发展乃至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电视荧屏上,真人选秀节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重要节目样式,当代真人选秀节目之所以能够在电视荧屏上盛极一时,是因为其内在蕴含着狂欢化的娱乐民主、过程化的传受互动机制、拟剧化存在的审美文化机制,这些构成了当代真人选秀节目审美文化机制的主要内容.只有建立起良性的审美文化机制,当代真人选秀节目才能超越以虚假低俗为表征的发展困境,真正地实现健康有序而生机勃勃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就是诗词之国,礼乐之邦。《经典咏流传》扎根传统文化,巧妙运用电视艺术语言对诗词、流行音乐等进行"编码"和创新诠释,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从节目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分析《经典咏流传》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国家形象的彰显,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自信,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精选节目内容、创新比赛机制、拓宽传播渠道等方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彰显了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是节目的参与设计者、策划者、制作者,是节目对于受众的传递、表现与表达,而且,他也直接体现着节目的文化品位与审美品位,通过文化品位与审美品位,唤起受众对于节目的关注与期待,由此达到扩大节目影响,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在今年春节期间收视大热,说明真正优秀的节目从来都不会缺乏观众.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新的元素,是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方向,只有创作出富有地域特色、接地气的优秀电视节目,才能赢得市场和群众.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撑,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据统计,目前荧屏上出现的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涵盖了诗词、姓氏、技艺等十种题材.尽管此类节目的出现受到了好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过度娱乐化,将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肤浅地表现为记忆的游戏,缺少古为今用的创新表达方式等.笔者认为,文化类电视节目可通过图像、叙述的构思,思维、行为的塑造以及编码者、解码者之间的交流共鸣等方面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蒋晓  陈敏南 《今传媒》2024,(4):120-123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尤为明显,讲好中国故事显得更具战略意义。传统文化类影像节目作为传播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融合了国家意志与大众审美需求,为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提供了引导和想象的空间。因此,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和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文化类影像节目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实践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借助当代影像媒体的力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向海外观众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些选秀节目的盛行,一些具有中性色彩的人物渐渐活跃于电视荧屏,甚至引起全国轰动.他们的成名,主要是靠他们的才华,但也有当今媒介文化审美标准转变的因素,即由中规中矩的传统单一审美,向标榜时尚、推崇异质的现代多样审美转变.  相似文献   

15.
邰子剑 《东南传播》2018,(1):104-105
在当下"娱乐至死"一度甚嚣尘上之际,中央电视台一档原创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给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让电视荧屏另一端的观众重温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古典雅韵之美。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取得不俗的收视率,并获得相当热烈的反响。随后,《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二季在2017年元月开播,这档节目在形式变革、文化传播以及价值导向上值得去学习探究。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亦再次"圈粉无数"。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诗词大会》所呈现出的节目形态与文化价值进行解构、分析,以文化传播的视阈,对我国这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电视原创节目进行阐述,以期对电视节目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灿 《中国广播》2006,(2):43-44,45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传递信息、构成节目风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同时,也是让受众能够关注广播节目文化审美的情趣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以其鲜明的主持风格和独到的文化解读方式,使节目更具可听性,从而备受听众喜爱。但也无可否认,当下有不少的主持人,由于缺乏必备的文化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些年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思想的提出,各档电视诗词类综艺节目纷纷涌现,但总体上仍停留在知识性竞技层面。《邻家诗话》作为一档全新形式的诗词节目侧重在茶叙会友、诗词品鉴的形式上下功夫,进一步深挖诗词文本内涵。本文基于上述创新点,对该节目的思想内涵、"静"态环境、"邻家"人物设置、多元艺术融入、诗词文本以及文化输出方面进行剖析,以期对当下诗词类综艺节目的优化与改进起到一定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传承与创新的新课题。非遗类文化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类型,益发成了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成功突破了传统非遗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模式,将非遗文化还原到其所根植的文化语境中,让观众在旅游的场景中感受古老的非遗文化魅力,展示了非遗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当代表达。  相似文献   

19.
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电视类古诗词节目以通俗的表现形式与隽永的思想内容,成为近年来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对电视媒体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繁荣都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要看到,当前的电视类古诗词节目仍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特别是节目制作流于形式,有必要结合节目的自身属性、受众的审美接受心理等因素改进,制定合适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0.
河北电视台播出的《中华好诗词》是一档文化类季播节目,以中华诗词为骨,以娱乐精神为髓,闯关娱乐形式与诗词内容核心巧妙结合,文化与娱乐并重. 我们常常看到众多娱乐节目大红大紫,文化节目却总显得冷冷清清,而《中华好诗词》独辟蹊径,靠"形神兼备"获得巨大成功."形"是指以夺冠元素为核心,辅以命悬一线、心有灵犀等形式的创新;"神"是指以诗词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