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时下,在新闻界流行着这样一种现象:被某新闻单位批评过的单位,不久便会在同一新闻载体上受到表扬。表扬的口径大抵是:某单位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闻过即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某些新闻单位机械地理解批评必有回音,而且认为“回音”必须令人满意,以显示新闻单位的批评起了作用,因此难免做表面文章,把一些并未根本解决问题的被批评单位大书特书地“表扬”一番;二是有的被批评单位当初要挟报社,“若要公开批评,必须  相似文献   

2.
贵报有这样一个栏目,叫做《对本报批评的回音》。如果根据栏目下文章的内容去仔细推敲,标题的含义还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单看这条标题,就很容易产生歧义。一种理解,是与报上所要表达的意义一致。“本报”批评了某单位或个人,某单位或个人有了回音。在这里,“对本报批评的回音”中的介词“对”字,所支配的宾语是“本报批评”。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们报纸上的社会新闻,基本上都是或表扬,或批评的事件性新闻。近两年又崛起一种以揭示、剖析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为主的宏观性(综合性)社会新闻(“大特写”)而且几乎成为一种报道时尚。由此,对它的特点、功能、产生背景、经验、问题等作一番探讨,是很有必要的。特点范围广:它不是及时地表扬、批评某一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而是综合地、概括地揭示、剖析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它当然也反映具体的新闻事例,但并非进行独立的完整的报道,通常也不只—两个,而是有若干个,目的在于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说明问题,使读者对某一社会现象获得一个全面的、立体的,深邃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虽然重视了新闻真实性的教育,但新闻失实的现象还常有发生。例如:某个领导人经常接受下级单位的贵重礼品,群众意见很大,而有的记者却以他某一次拒收礼品为据,把他写成“清官”。某单位平时用公款吃喝之风甚盛,一年的招待费就达两万六千元之多。可是有几次招待上级领导时吃了便饭,记者便作为廉政的典型报道出去。这种想表扬谁就去找好的例子;想批评谁就去找坏的例子;把偶然或一时的行为说成一贯;把个别、局部的成绩或问题说成是整体的成绩或问题的搞法,是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特点。这里面有工作方法问题,也有受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因批评性报道而引起的新闻侵权官司屡见不鲜,但是在新闻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对采访对象进行正面报道的表扬性稿件,也存在有新闻侵权问题,而且在现实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案例或隐患。笔者近期通过对一些表扬性新闻中所存在的侵权现象进行研究和总结,大致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为了抬高自己所要表扬的人,随意贬低他人,从而引发的侮辱、诽谤性质的名誉侵权批评可能脱离真实,表扬也可能脱离真实,从这一点来说,表扬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也是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来处理的。比如写新闻稿时,有的作者喜欢运…  相似文献   

6.
漯河市委副书记、市长鲁茂升在该市前些时召开的新闻工作会议上,就舆论监督问题作了发言。他说,我们的各项工作需要新闻单位的支持,新旧单位也需要各方面、各部门的支持,尤其在舆论监督这个问题上,更需要得到理解、配合和支持。前边我讲到“批评难”、“舆论监督难”的问题,光靠新闻单位还解决不了,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不少单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及时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反映问题,对新闻单位的批评迅速纠正等等。但在一些单位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有的单位报喜不报忧,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有的被批评之后,不是认真总结教  相似文献   

7.
由于职业的关系,笔者每天总要阅览不少报纸,感到报上的批评性报道有所增加,这对改进有关单位的工作,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同时又发现:有些报纸,在刊登一则批评稿后,紧接着又对被批评单位来一个表扬报道,有时批评的与表扬的竟是同一件事。我们询问一位报纸编辑后,方知其中奥妙:原来是为了设法“弥补”一下被批评单位的“声誉”。据了解,出现批评之后的“弥补”大体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被批评单位上门纠缠。这是因为地方报纸所报道的多是本地的一些部门和单位,距离报道对象近。有的单位和部门,一受到批评,就会找上门来,即使无理,也要对你来个软硬兼施,迫得报社非  相似文献   

8.
黄纪铭 《军事记者》2007,(11):67-67
近日,笔者在某单位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机关报道员小林下基层采访,满以为自己抓到了"活鱼",领导会好好表扬一番,没想到竟挨了顿批评。原来,小林想拍出一组训练的"精品"照片来,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报刊上出现了一种可称为“批评性表扬新闻”的新闻文体。这种新闻对于我国的建设和改革事业,对于端正党风和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批评性表扬新闻”,就是明显兼有批评功能和表扬功能的新闻。例如,前几年曾有一篇震动全国的新闻,说的是黑龙江省有一位飞行团长,在大街上只身与窃贼搏斗,被歹徒刺成重伤,当时围观群众很多,这位军官呼喊围观者援助,可是竟无人上前,致使这位军官壮烈牺牲。这篇新闻就属于批评性表扬新闻。它主要是表扬这位军官的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批评了值得深思的不良社会风气。如果我们留心报刊的话,就会经常见到这种新闻。例如,1991年5月9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颂扬许昌县苏桥镇孟村治保主任杨荣德同志的新闻,与前面所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既有表扬也有批评,批评应有分寸,表扬亦应有尺度,然而在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业余作者中,在对两者事实“度”的把握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对批评稿件谨小慎微,审了又审,核了再核,唯恐出现闪失招惹是非、贪上新闻官司;对表扬稿件则比  相似文献   

11.
博览     
探讨式社会新闻随着新闻改革的进行,报纸上陆续刊出了一种以指示、剖析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为主的探讨式的社会新闻。它的特点,不是直接地表扬或批评某种社会事件,而是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的描述和剖析,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  相似文献   

12.
正三、新闻批评的含义、特点及舆论威力新闻舆论监督,从广义上讲,包括公众借助新闻媒介就党和政府的某项政策、决策、某些工作提出咨询、建议和意见,也包括对某一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这些看法、建议和意见可以是批评性的,也可以是非批评性的。但从狭义上讲,新闻舆论监督则主要是指新闻批评。换言之,新闻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1.新闻批评的含义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消极腐  相似文献   

13.
日前看到一条对一些企业进行清理计划外用工检查的电视新闻,新闻对那些措施得力、成绩显著的单位进行了表扬,同时对一些落后单位,也一样指名道姓进行了批评。这种旗帜鲜明的做法实在是太好了。对先进,表彰其事扬其名,理所当然。但长期来我们似有一个“惯例”,对落后者的批评,言辞可以激烈,针砭不乏深刻,然而对其名,却都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方格稿纸比作沃野,那么,自学成才的通讯员何承业就是一头勤奋耕耘的牛。这是我看了他的那厚厚两大本的新闻作品剪报资料以后,所得出的结论。五年多来,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各级新闻单位写稿,先后被中央和省市十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六百多篇通讯报道。这位三十岁刚出头的通讯员用他的一支笔,夜以继日地写工农商学兵,写男女老幼,写表扬,写批评,描述日益美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特别有效的舆论传播活动,既常被用作表扬手段,表扬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又常被用作批评手段,揭露鞭挞坏人坏事。这两方面都发挥着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尤其是后者,通过新闻批评体现的舆论监督,产生的社会效果往往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关于河北、山西某国道上交通警察随意设卡滥收费的报道,以及以后的连续报道,令人为之一震,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为什么?因为新闻的正确舆论导向不意味着没有批评报道。也从来没提过正确舆论导向就是正面报道。我认为,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它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有时监督的作用要比表扬的作用还要大。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认识问题,新闻理论要充分肯定这一点。自江总书记提出新闻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来,全国各新闻单位认真执行,在宣传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这方面,近来中…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反常现象,同害怕报纸批评一样,不少人害怕报纸表扬。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记者前去采访一位颇有成就的中年知识分子,不想这位知识分子一口回绝,再三感谢新闻单位和记者的好意,就是死活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群众对新闻单位的意见主要有两条:一是会议新闻多,上层活动多,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少;二是批评报道少,有不少批评不痛不痒,流于形式。舆论监督不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级党委和党政领导对舆论监督重视不够,指导不力,没有要求,没有任务。而同时又对新闻单位其他方面管得过死,干预过多或出面直接指挥,使新闻单位不方便行使自主权,按新闻规律办事。二是有些新闻单位片面理解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舆论监督持消极态度,顾虑重重,怕批评报道多了出问题,出偏差,惹麻烦。有些记者愿多写表扬稿,不愿写批评报道。三是社会化的监督机制很不健全,  相似文献   

19.
《新闻知识》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号《表扬、批评稿的分际与分寸》一文中说,对于表扬与批评的稿件,要掌握分际与分寸。分际,是说什么该表扬,什么不该表扬;什么可以批评,什么不可以批评的界线问题。表扬,本来是扬人之善,赞事之美的,可有的表扬稿却弄得别人思想混乱,本人尴尬不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分际”。一个党员干部犯了贪占、受贿等错误,背离了党的宗旨,违犯了党规党法,但在整党中有了觉悟,退出了钱物,开始回到了党的立场上来,这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党员应持的基本态度,也是党对一个犯错误的党员的起码要求,可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用为某单位办专版的形式,向有关单位索取一定的报酬,读者把这种“专版新闻”叫“有偿新闻”。这里,分析一下有偿新闻的弊端有五:一是损害了报纸的严肃性,失去了编辑选稿的自主权。二是只唱赞歌不登批评,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