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永升 《大观周刊》2013,(9):110-110
新课标要求,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语文教学应回归“读书”本真,真正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是根本,语感训练应是当务之急。诵读教学方法虽然古老传统,但今天无论多么优秀的语文教学法都是不可替代的,语文课堂的活力首先应是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新课标也明确要求“诵读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应该成为我们打开文言文学习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2.
黄丽 《大观周刊》2011,(10):128-128
诵读是传统的优秀学法,也是当前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法。我们的课堂诵读不仅仅是为了诵读而诵读。诵读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尝试这样的诵读流程: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我们认为这个过程就是对文章和作品中的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领会——运用”的过程。我们通过诵读让整个课堂充满朗朗的、悦耳的读书声.通过诵读让学生真正领悟语言的丰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文的生命和活力。实践证明,诵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薛新伟 《大观周刊》2012,(6):210-210
语文学习就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关键,是基础,是语文学习的主线。读的能力提高了,听、说、写的能力略加训练就会相应的提高。古人云:“读书百变,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这充分说明诵读的重要性。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因此,多读、精背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马岩 《大观周刊》2011,(28):85-85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堂40分钟阅读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也是教会学生积累方法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刘维 《大观周刊》2012,(8):289-28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丁建发 《大观周刊》2011,(47):108-108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诵读经典美文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在潜移默化和风细雨般的熏陶教育中明白圣贤思想,了解优良传统,吸纳民族精华,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人文底蕴得以增添,道德素养得以提升,审美情操得以陶,台,健康人格得以塑造,从而完善自我,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7.
杨昱秋 《大观周刊》2012,(15):151-151
大多数普通高中教育因为并没有对与义务教育的衔接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语文学习的断裂。一小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及时适应了分属于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和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的转变.从而成为显性的教育对象而享有教育资源:然而大部分学生的状况是无法自行适应这种转变带来的学习过程中的困扰.被这个断裂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貌似平等的教育资源对于他们形同虚设.“有”而未“享”.从而成为隐性的教育对象被排除在外,难道这也能称其为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张玉辉 《大观周刊》2012,(5):180-180
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新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陈文莲  田海 《大观周刊》2011,(10):266-26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任丽英 《大观周刊》2011,(52):130-13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提倡语文课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以往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一直以来,由于应试的需要.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语文考试技能的训练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  相似文献   

11.
柳霖 《大观周刊》2013,(11):237-237
新课标认为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大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感到十分的无奈.不知道如何教和教什么。一节课下来感到并未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孙自勋 《大观周刊》2012,(37):252-252
一、恪守语文教学的中庸之道 “中不偏.庸不易。”语文教学的“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庸”就是以平常心对待语文.把语文学习当作生活的常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人,  相似文献   

13.
向素云 《大观周刊》2012,(26):200-200
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标准,现在新的课程标准(试验本)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宏观把握的指导下,对教材的微观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显得具体而重要。  相似文献   

14.
罗小灵 《大观周刊》2012,(26):180-181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又有了重大的推进,它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审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回应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下面笔者就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实质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石权 《大观周刊》2012,(14):203-203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会使用母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12,(23):173-17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将来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7.
马新旺 《大观周刊》2012,(50):264-264
《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融情共鸣.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每个学生在阅读中能舒展身心.根据自己的体悟来表达自己对情感的意会.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生命主体得到充分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应充分关注学生心灵的感悟、情感的发展,让教学成为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张妍 《大观周刊》2012,(51):302-302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由于考试制度的改革仍然落后于教学改革。导致教师们平时努力做,敢于改.期末又会为了考试分数而放弃已做的一切。又不得不围绕“考试”而进行强化学生知识记忆的训练,因为考试分数的高低在当今仍是衡量学生水平、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考什么,怎么考”就成了教学上的指挥棒.是影响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快现行小学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崔文秀 《大观周刊》2011,(52):117-117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认识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看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要依赖于各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日记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20.
张蕾 《大观周刊》2012,(27):264-265
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老师对改革的掌握并不成熟.由于考试制度的改革仍然落后于教学改革.导致教师们平时努力做.敢于改.期末又会为了考试分数而放弃已做的一切.又不得不围绕“考试”而进行强化学生知识记忆的训练.因为考试分数的高低在当今仍是衡量学生水平、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考什么,怎么考”就成了教学上的指挥棒.是影响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快现行小学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