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画报的产生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过约100年的发展,地方画报由起初重点反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艺术的综合陛、新闻性刊物逐渐走向分化。本文分析地方画报分化和转型的背景和方向,探讨地方画报在分化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方画报的产生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过约100年的发展,地方画报由起初重点反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艺术的综合性,新闻性刊物逐渐走向分化.本文分析地方画报分化和转型的背景和方向,探讨地方画报在分化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畅销于上世纪20——40年代的《良友》画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容及栏目,女性是《良友》画报畅销的重要主题词之一,《良友》画报的女性文化特征不仅局限于封面,还通过妇女界、妇女之页等女性专栏构建了上海20世纪20——40年代的摩登女郎在文化消费品位等精神空间的现代性。同时,《良友》画报更是广泛地从都市到乡村、从本国到世界来探究女性生活。专栏中的女性既有中上层的摩登女性,又有与之生活状态截然相反的下层女性,这样更体现  相似文献   

4.
黄思捷 《新闻世界》2014,(11):172-173
《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光在光影中摇曳生姿,也一直是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对于更好的审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下进行审视,分析《良友》画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画报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文化艺术特征,又有新闻的属性;既承当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又通过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给读者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等种种美的享受。正因为如此,画报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文化事业中,扮演着其它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画报的质量高低,社会效益好坏,不仅取决于设备条件,工作环境,更主要地取决于记者的素质,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业务功底深厚,有思想,有修养、有干劲的  相似文献   

6.
画报,这种介乎于新闻与艺术之间的传播形式,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传统的精美型画报多年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新的形势向画报提出了新的问题,诸如电视及有形读物的普及;读者审美心理及阅读要求的变化等等,都向传统型画报提出了无情的挑战。过去那种综合性、灌输性和展览式为主的画报结构已经悄悄开始改变。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刊物中 ,画报尤其注重艺术欣赏性 ,画报版面设计的形式美 ,是设计者按美的规律和要求设计完成的。《论画报版面设计的形式美》一文 ,就是通过美的规律 ,即画报版面设计的艺术法则 ,来阐述画报版面设计的艺术美。文中表明设计的主从、起承、对比、和谐、均衡、节奏等艺术手法 ,以及杂音干扰、烂版和利用原物等现代设计手法是产生形式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画报》虽然巳有43年的刊龄,国内有较好的声誉,在国际上也开始崭露头角,我们已经积累不少宝贵经验,取得不少成绩。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的腾飞,带来文化艺术的发展,各省市、地区的画报如雨后的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很多画报设计新颖,印制精良,编辑独特,诸多方面都超过了我们。如福建、江西、上海、辽宁等省市的画报都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如果我们再与美国《生活》(LIFE)画报,日本的《朝日新闻》画报比较,无论设计、工艺制作、印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差距。环视国内外画报,使我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媒体对都市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良友》画报作为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份大型综合画报,甫一出现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画报立体的构造着这座大都会的语境与空间。本文以都市符号、女性叙事、消费文化为关键词对《良友》画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画报     
《晋察冀画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敌后解放区创办的第一份大型新闻摄影画报。它的问世,对解放区的新闻摄影和文化事业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画报因其把图片作为主要内容而被置于杂志的特殊类别,相对于其它媒体而言有着特别的独立存在的效用与价值。中国画报源于何时?为何种画报?学者有很多说法。本文以诸多学者说法为据,追溯中国画报的源流与发展,并探讨了影响中国画报发展的文化、技术、时代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良友》画报的广告为研究对象,将它置于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品经济中心的上海时代背景之中,分析其对女性形象建构下的身份认同。《良友》画报广告对女性在建构符号下的身份认同表现为作为审美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作为贤妻良母与职业女性的角色身份认同以及作为时尚的阶层身份认同。传统与新型交织并存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男权话语依附下一定程度上女性地位的提升与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3.
徐沛 《国际新闻界》2013,(3):124-134
当前人文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起源于对文本的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近代画报出现并风行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图像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也是某种观看方式的载体。近代画报图像所承载的新的观看方式意味着新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这种新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现代性在大众传媒中的表征。本文认为,从视觉文化角度关照近代画报,探索图像表征现代性的诸多可能,研究画报对普通读者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将有助于新闻传播学界在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近代画报图像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理解当前各种层出不穷的视觉文化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点石斋画报》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期刊在中国期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对《点石斋画报》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本文选取2000年至2011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对该画报反映的时事政治、科技与医学、文化历史和书画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对该画报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陆明峰 《今传媒》2016,(10):70-71
“读图时代”的今天,为城市画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金陵画报》作为旨在代言文化南京的城市画报,依托现有的政策、人才优势以及南京的丰富文化资源,影响逐渐扩大。然而存在的问题困扰着《金陵画报》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采编人员不断改变观念,提升自身素质,锻造适合刊物风格的语言,策划立意高远、富有新意的选题,精准构图,城市画报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兴昀 《青年记者》2016,(10):103-104
《北洋画报》于1926年7月7日在天津创刊,1937年7月29日终刊,出版时间长达11年之久,号称华北画报巨擘.《北洋画报》虽立足于天津,但报道视野并未局限于天津一地,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编辑者的社会身份、文化心理和知识结构影响着画报的办报宗旨与特色,最直接影响《北洋画报》精神命脉的是其创办人冯武越.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由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杰出将领任统帅的“刘邓大军”,文武兼备,名扬天下,它在战斗行军时也积极开展部队文化艺术工作,在从事新闻摄影报道和创办富有战斗特色的摄影画报画刊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国的军事摄影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新篇章。八路军129师出版的《战场画报》八路军129师政治部1943年在华北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反映部队现实斗争,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战场画报》。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对画报的创办极为重视与关怀,两人同时为画报题词,刘伯承师长的亲笔题字是:“胜利到来之前必须越发结合群众机警顽强进行斗争。战场画报创刊,刘伯承敬祝,一九四三年第一日”(图一)。邓小平政委的亲笔题字是:“画报应该反映部队的生动事实,成为教育的有力武器。邓小平”(图二)。这是刘邓首长首次为军旅画  相似文献   

18.
晚清画报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子岳  许金平 《出版科学》2009,17(5):103-107
晚清画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高潮期三个阶段.晚清画报之所以能够迅速兴起,源于一系列主客观条件,包括西方印刷术的传入、画报图像的力量、大众底层文化的崛起、传播西方文明的需要,以及开启民智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19.
李占领 《新闻世界》2014,(4):195-196
本文通过对2009年至2011年度学术期刊关于画报研究的回顾分析,从画报的编辑、发行研究,都市文化的构建研究,人物形象的呈现研究,以及红色和小众画报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这三年的画报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不同记载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记载,在报学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点石斋画报》。较早的是1927年戈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说:“石印既行,始有绘画时事者,如《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书画谱报》等是”。1931年萨空了在所著《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中说:“中国之画报始祖,说者皆谓上海《点石斋画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