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8年8月6日,是我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生涯中最怀念、也是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跟随毛主席采访。正值盛夏,天气多变,清早还是红日升腾,不一会就阴云密布,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且雨越下越大。当时任河南日报新乡地区记者的我正在办公室赶写稿子,突然接到地委办公室电话通知我:“今天下午有中央领导同志到新乡县七里营去视察,要作好采访准备。”我问:“是谁去七里营视察?”回答说:“不知道”,我又问:“几点去?怎么走?”要立即赶去!”从电话上的回答声中,我悟出这次采访任务非同一般。我放下电话机看了  相似文献   

2.
1986年11月4日《河南日报》头版有一篇长篇通讯,标题是《史来贺,历史将来祝贺你》,这是对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史来贺同志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的报道。史来贺大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刘庄成  相似文献   

3.
按照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规则,新闻应直叙其事,尤其是动态新闻,往往一事一报,简洁明快,读者一目了然,记者无需外加的议论。然而,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多余的议论、画蛇添足的议论应当排除,而精辟的议论、画龙点睛的议论应当倡导。据笔者分析,以下几种新闻写作情况需要运用议论手法: 一、动态新闻中涉及复杂的事物,需记者略加议论,以点明实质,让读者便于理解。例如1980年全国好新闻《新乡七里营“视察田”调茬后又获好收成》在叙述事实“当年毛泽东同志视察过的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大队的350亩棉花地,改茬种小麦和水稻后,今年又获得和将获得好收成,小麦亩产七百多斤,水稻碧绿茁壮,丰收在望”后,加以议  相似文献   

4.
打开《枣庄革命遗址通览》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接见"滕小国国王"王吉德的照片。时间上溯到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到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之后,转道山东,途经兖州火车站停车,济宁地委副书记兼滕县(今滕州市,时隶属济宁地区,今属枣庄市)县委第一书记王吉德接到通知后到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上汇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初,春寒料峭的时候,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来了一位北京的大学生。他举止随和,成天穿件工作服,丝毫没有一点“书生”气。大学毕业主动下乡工作,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事。至少在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七七级班上,他是唯一的一位。他到七里营不久,就被任命为公社管委会副主任,分管社队企业。他晚上读书通常到十一二点,看电视、听广  相似文献   

6.
<正>毛主席和河南的渊源颇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河南视察、开会和调研20多次。"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谁说鸡毛不能上天"、"还是人民公社好"等四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指示,就是毛主席在河南视察时提出的或与河南有关。时光荏苒,当年毛主席做出批示的这些地方虽然已经沧桑巨变,但仍沉淀着那段特殊岁月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7.
在隆昌县档案馆里,收藏着一帧珍贵的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照片,它真实地记录了1958年3月27日毛主席深入基层视察隆昌气矿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1958年8月6日,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宣布成立了。就在这天的上午10点钟左右,毛主席乘专车来到这里。作为一个地方报社的摄影记者获准跟随采访拍照,令人终生难忘。当时跟随采访的记者很多,但摄影记者只有新华社记者侯波和我。 侯波很平易近人,她嘱咐我说:“不要乱走乱照,主席很不喜欢记者照他的吸烟和吃东西的照片。”并让我跟着她走,不然,保卫人员会有意见的。 进入8月,正是霏霏雨季,被雨水滋润的大地上一片生机。大面积的棉田、玉米、谷子和高粱长势喜人,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9.
1958年1月5日,毛主席视察浙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所),同一天还视察杭州市小营巷.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摄影记者下去采访时,不仅要带照相机,还需带上‘望远镜’和‘显微镜’”。经过一次见习采访,我深深感到这是经验之谈。马年春节前夕,我作为一名见习生,跟随《河南农民报》摄影记者张新生,到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村去采访。汽车在新开通的107国道上疾驰。我的心象新兵初次出征一样,既激动,又有点紧张。对庄是闻名全国的走集体富裕道路的典型。编辑部要求拍一组反映节日气氛的照片,  相似文献   

11.
不知新闻同行们可否发现,现在.一些勇于创新的记者介绍新闻背景的手法.已较前丰富得多了。过去记者往往把资料当作背景在新闻第二节集中交待。比如。曾获全国好新闻的消息《七里营棉田改茬又获好收成》.第二节即交待这块曾被毛主席视察过的棉田.在极”左’丰代里.人们明明知道庄稼须轮作的常识,却谁也不敢改茬的情况。这些交代背景对表现打倒“四人帮”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的主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里需指出的,集中交代只是一法而已,现在的记者使用背景材料显得更为灵活。《江海联运货船首航》是1992年度唯一的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2.
与有责焉     
韩泽 《视听界》2008,(3):115
南京内桥附件,新开了一家饭馆。大门两侧墙垛上,各书斗大四个字:人民公社。 出于好奇,我走了进去。落座后,点过菜,起身参观。大堂正中悬挂毛主席像,两边是我们很熟悉的对联:“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再外侧又是霓虹灯环绕的大字:“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3.
孔力 《云南档案》2012,(4):18-21
1958年7月初,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诞生,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世界上继巴黎人民公社后的第二个人民公社,这里也是最早的“浮夸风”发源地。同年11月13日,毛主席接见了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便波及全国。1983年,喳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修葺一新的公社旧址已对游客开放。拂去岁月的烟尘,那荒诞的一幕渐次清晰。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经济日报陆续在头版头条发了一组以《今日……》为题的长篇报道:9日《今日虎头山》;11日《今日哈尔套》;14日《今日七里营》;18日《今日徐水》。这组报道虽都从“今日”做文章,但却言近旨远,发人深思。一连串《今日……》,看似平淡无奇,但却令人感到“今日”后面的历史份量。虎头山,哈尔套,七里营,徐水,这些过去赫赫有名的典型,如今在农村改革浪潮席卷中国大地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变化,人们希望听到他们的消息。《今日……》这组报道就满足了读者这方面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孔力 《云南档案》2012,(6):16-19
上世纪50年代,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因毛主席的批示而享誉全国,后来更名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在那股波及全国的知青上山下乡的洪流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来自北京、郑州等地的知青源源不断地拥向这里,从这里走出了全国党代表和中央候补委员卢忠阳、全国人大常委薛喜梅、中共十大代表杜银娣、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法娃等风云人物。虽然昔日闻名全国的知青典型已经老去,她们的生活也归于沉寂,但是,那段火红的岁月和点燃了一代年轻人热情的"知青"词汇,永远不会被湮没。  相似文献   

16.
正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是我国第一个与国外建立友好关系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是首都北京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它是中共北京市委根据刘少奇同志1958年7月1日视察石钢(今首钢)后,提出建立工农结合的经济组织问题进行的试验典型。  相似文献   

17.
微记录     
正@口袋野史:建国初,毛主席视察东北,当他看到有的地方大吃大喝、浪费严重时,在东北局、辽宁省、沈阳市领导干部会议上,重点讲了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他说:"我和恩来不是为了吃喝(才来这里),搞那么丰盛干什么?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  相似文献   

18.
1970年7月中旬毛主席视察上海,当上海市负责人向毛主席汇报上海在搞火箭等上天的项目时,毛主席说,上海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  相似文献   

19.
1954年春,毛泽东主席在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等人的陪同下,从杭州驱车到新登农村视察。他在松溪桥头下车后,步行一公里多路,来到松溪乡王家水碓村,与王关林等农业合作社员亲切交谈,调查了解农村合作化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期间,毛主席听到了新登县的有线广播,兴奋不已。他对秘书田家英说,要将发展农村广播这一条写进“农业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后的见报稿: 毛主席视察黄楼村 1958年8月8日下午,4辆汽车驶进了位于河南商丘县道口乡黄楼村的乡委会大院里。迎接的同志还没有赶到,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已经下车了。河南省委书记史向生、商丘地委书记任秀锋、商丘县委书记刘学勤等同志陪同毛主席走进了办公室。 休息片刻,县委刘书记问:“主席想看啥?”毛主席说:“先看农业。”于是大家陪同毛主席向农田走去。 毛主席对全国的农业生产特别关心,这次到豫东是专门来视察秋田管理的,所以对各种试验田看得非常仔细。 刚到红芋地地头,道口乡党委书记徐家麟同志走过来,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