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几年,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争夺话语权的斗争烽烟四起。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从石油、钢材、铁矿石、稀土定价权,到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权利之争,中国人到处都在争夺话语权。中国人为什么要争话语权?这是因为国家强大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增加了,不争不行。而中间,中国人最该争而又必须争的,就是世界舆论场中间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石超 《青年记者》2017,(26):11-12
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加激烈,尤其是话语权的归属问题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试图掌握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巩固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阵地.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竞争已形成国家之间控制舆论、争夺话语权的较量.随着国门的进一步开放,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的趋势越来越凸显.面对这种形势,在国际传播领域占有一定地位,增强中国话语权的力度和广度极为重要.但是,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我们面对的是"西强我弱"的严峻态势.  相似文献   

4.
莫倩 《新闻世界》2014,(5):304-305
从宏观层面看,国际话语权的获得是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的,是物质利益和力量在竞争,但是作为微观层面的记者专业素养却对媒体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新闻记者的表现对自身媒体形象和国际话语权的影响来探析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对媒体国际话语权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际话语权"是指国际政治传播中就某一特定问题表达自己看法并且影响国际社会舆论的行为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公众媒体作为当今影响力最大的话语平台,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愈发受到  相似文献   

6.
<正>理论上,每个国家都有公平表述其话语权的机会,但问题是,每个国家是否具备传播国际话语权的条件。如何采用最有效的途径,运用自已的话语权?通过话语权的传播我们想达到什么目的?如何把自已的"话语"采用最有效的方式传达给对象国家的受众?事实上,讨论国际话语权也就是讨论国际宣传的问题。中央电视台的外语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央视第九套纪录片频道等都是中国与外国沟通、交流、进行宣传的主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传播的较量也向纵深发展,不时传出一些国家对外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开播或筹备播出的消息.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通过对外传播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国际传播的争夺实际上是话语权的争夺,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去报道新闻,用谁的观点来影响受众,是国际传播争论的焦点.如今,对外传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际传播格局被英美主要媒体垄断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国际空间拓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拥有13亿人口、全球第二的经济总量、安理会五常之一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主要还是通过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来描绘,来定调。以前中国是"人微言轻",而今"人重"了,可"言"依然轻。在面向国际,争夺国际话语权,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传播垄断格局的进程中,中国传媒军团必须内部协调,整合资源,利用借船出海策略,开展国际合作,同时利用资本的力量开展国际传媒并购,打造国际传媒集团。我们的国际传媒机构应该转变成一个市场化的主体,用文化价值理念的魅力、资本的力量、市场的面孔,科技的手段去开拓。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综合国力的强盛,更由于中国传媒人对争夺国际话语权重要性的认知和觉醒,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由美国主导的传播格局将会被颠覆,在这个格局中,来自中国声音会异军突起,与中国国力相符合的国际传媒话语权将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9.
王旭  王松 《新闻世界》2011,(8):324-325
在新闻报道领域,对于中国所发生的诸如藏独闹分裂、东突暴动等敏感性事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存在有失客观的现象。虽然国际媒介话语权的天平偏向于西方媒体,但中国媒体一直没有放弃对话语权的争夺。本文以"3·14"、"5·12"、"7·5"事件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透视中西方媒体在中国新闻事件中的话语权争夺。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作为科研成果传播的载体,其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传播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入手,重点分析了影响高校学报国际传播能力的因素,并从争夺国际话语权、专业化办刊、扶持优秀学报、发挥主办单位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学报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全球媒体的必争之地,也是国际舆论场最为活跃的热点话题,对国家形象的影响相当直接;它好似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身在国际传播中的主被动姿态以及话语权大小.本文拟以2003年"非典"事件与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的国际舆论交锋为例,来剖析我国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国际传播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与进步,揭示中国官方和媒体在新闻传播观念方面的渐进式变革和国际传播效果的提升,并反思国际话语主导权的争夺受到哪些主客观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2.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英语报纸媒体面临着来自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的竞争压力。我们与国外媒体要采取既合作又竞争的方式,即借鉴国外媒体在对外传播上的先进经验发展自身,又要敢于与他们争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徐立军 《视听界》2009,(2):117-117
去年下半年的什么时候,听到传达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其中出现了“视频”这个词,上下文的语境是“争夺视频国际话语权”。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些许诧异。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眼中,话语体现为将声音作为手段和目的进行传播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话语权.话语权不仅仅是指说话权,而是指控制舆论的权利.就我国对外新闻报道的话语权而言,话语权实际上指的是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运用.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网络媒介时代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媒介话语权争夺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络上,形成了新的形式,那就是网络技术权利对媒介话语权的争夺。本文通过对网络技术权利的主体及其过程的分析,揭示在网络媒介话语权争夺的过程中网络技术权利的合理利用与滥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图书出版业,是否也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呢?我想是的.出版社目前大都已企业化了,是独立的法人,在国家政策的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且出版社早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就已大都根据社会的需要自定选题,根据新华书店的征订数自定印数了,也可以说是率先走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竞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深入,图书出版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我们天天感到竞争的压力,但对此却并没有清晰的透彻的认识.过去总以为竞争就是比出版物质量的高低,甚至把它看作是评比优秀图书,似乎就是计划经济下的竞赛.作如是想,在竞争中往往就要吃亏.竞争究竟是“争”什么呢?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明白,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考察,竞争就是争夺市场,首要的就是争夺商品市场.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阶级要求破除贸易壁垒,到帝国主义的战争,到当代世界上的经济摩擦,无不都是为了争夺国内和国际的市场.商品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赚钱既是资本的本性,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动力之一,而商品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只有在市场上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处置突发事件,是武警部队的重要任务。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由于突发事件国际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所以国际媒体尤其是西方强势媒体都争相报道。对我国的这类新闻,他们更是不遗余力,与中国同行争夺突发事件报道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通常意义上,对外传播是指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所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其目标是要信息接受国了解信息输出国,培养其友善态度和合作愿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输出国的国家环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国际支持和合作。对外传播是一个国家树立国际形象、奠定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话语权”是传播政治学概念,即指媒介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潜在现实影响力,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权”。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表达出来,并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一直伴随着话语权的争夺,可以说,传播的实质就是人类的话语权之争。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当前国际传播叙事的重要内容和国际话语权争夺的关键领域.根据西方一部分媒体报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关于中国的焦点议题和内容,总结和驳斥了西方一部分媒体恶意预设的所谓"病毒泄漏隐瞒论""疫苗研发和安全质疑论""防疫政策批评论""社会发展怀疑论""全球援助阴谋论"等五大论调的话...  相似文献   

20.
媒体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争新闻时效性,也包括对潜在受众群的争夺.而报纸间对本已有限的受众群的争夺,可以说较之各媒体间对受众群的争夺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