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婷婷 《新闻世界》2008,(10):75-76
“物质文化”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文化学中的一个学术语,然而,物质与文化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是如何统一起来的,“物质文化”的定义有无缺陷,如何界定物质文化,这些是本丈所要论述的。  相似文献   

2.
李思文 《新闻世界》2013,(7):309-310
【摘要】城市建筑尤其是历史建筑记录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城市改造与扩容,不应以牺牲历史建筑为代价,而应高度重视与保护历史建筑。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妥善学习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才能“走出去”,与各种文化比肩、平等交流并长久立于荣耀之地。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认识论"与"文化滞差"中的图书馆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自身完成现代化的大前提下,人类陷入了“文化滞差”的困境,即精神文化的变迁严重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以人类的共同文化为基础的图书馆学处在这一历史困境中,面对着越来越尖锐突出的图书馆的价值问题以及对现代图书馆的各种选择的判断。哈贝马斯的“认识论”作为一种肯定了人的情感意志、价值和理想选择的社会学理论,为处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图书馆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追求提供了新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命题。基本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从本质上,“文化自觉”既反对孤芳自赏的文化保守主义,又反对文化西化主义或文化霸权主义。从理论上,“文化自觉”提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瑜 《大观周刊》2012,(23):128-129
“文化”这个词,已经传遍当今社会各个角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已出现了“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建筑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等等。校园文化是根植于校园的一种文化积淀,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加强烈。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广大文化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民间艺术档案作为承载民间艺术的主要载体,服务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民间艺术档案的挖掘与保护是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本文基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导向,以走访调查滇黔民族舞蹈档案资源为例,重点探索民间艺术档案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7.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文化结构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具体探讨了网络时代的图书馆文化,指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化创新的核心内容是创建新的图书馆文化体系,推动图书馆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服务方式的变革,保障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8.
李勇 《新闻知识》2006,(8):20-22
历史观是如何形成的?毫无疑问,一个国家的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已经形成共识,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3种形态。“媒介文化是指在文化大系统中,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①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对历史有不同的看法?是什么教会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又是什么误导着大众对历史的认识呢?也许从媒介构成的拟态环境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体系环境和符号环境。文化的构成从某…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文化?学界有颇多解释,不一一列举。从动态意义上讲,文化应该是“以文化人”和“以人化文”辩证统一的过程。“以文化人”强调的是传承,是把人化自然的成果内化为人的精神力量,形成人的学识、修养、品格的过程。“以人化文”强调的是发展,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所以,文化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文化”造就人,反过来,“人”也造就“文化”,这就是“文”与“人”互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时统宇 《视听界》2009,(3):114-114
经济危机来了,有人挖掘出了“口红效应”。 简单地说,“口红效应”就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成为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要,又符合其承受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这种效应被称为“口红效应”。不相信吗?有人说:今年全国贺岁片票房超过5亿元,  相似文献   

11.
1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文化所涵盖的范围是十分宽广和丰富多彩的,目前,对“文化”这一概念虽然尚不能为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网络缩写文化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一种,其表现出的是一种“狂欢化”“对抗化”与“躲避化”的形式,“缩写文化”盛行于网络空间,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对网络中存在的“缩写文化”进行探究,本文对其缩写文化的行为呈现进行探究,探究其“台前”与“台后”的社会互动行为及其变迁,并运用媒介环境学派理论分析缩写文化盛行的理论逻辑,分析缩写文化呈现的正是一种技术优势的信息系统取代传统人际交往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白文硕 《现代传播》2024,(1):121-128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媒介枢纽作用,这些经过“丝路旅行”的“胡”物从味觉共同体和嗅觉共同体、视觉共同体三个方面印证了丝路审美共同体生成的可能性,并将丝路沿线人民的“歧感”与“共通感”相互融通,推动并完善“不同”而“和”的丝路审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秀丽 《新闻知识》2023,(7):13-17+93
文化传播需要借助特定的载体和契机。优秀图书出版物既是本国历史和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知识流动的媒介。2004年至2022年中国在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获奖的24本图书携带着中国文化的基因,并借助可视化设计语言的图像叙事,以莱比锡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以及世界各地的巡展为文化推介契机,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精彩案例。研究发现,“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和全球巡展,使中国的获奖图书在显性与隐性两个叙事层面担当起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并促成他国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思想的“他者想象”。显性叙事层面主要指传统文化元素的图像可视化设计,隐性叙事层面主要指这些获奖图书中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隐性植入。  相似文献   

15.
徐雁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0,(4):109-110,117
在苏州寒山寺碑林中,有一通少为人注意的旧碑,那是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邓石如(1743—1805)题写的联语:“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旧书”何以可“宝”?除了其传世稀少,“物以稀为贵”的市值因素外,更因为其中蕴含着先贤的知识学识和思想见解,具有立身治家和社会教化的重要人文功能。而“旧书文化”,就是一种以古书旧籍为载体的历史文献,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作用和精神效能的总和。它是人文精神发育的起点,更是一切文化创造和科学创新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左尧微言堂”为例,通过地方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梳理地方文化特色,分析读者文化阅读需求,设计“文化+”行走式阅读架构。结合“左尧微言堂”活动实践,分析其在激活资源利用、拓宽服务方向、提升阅读素养、校地人才共育等方面的成效,并进一步细化完善在行走范围、专家智库、阅读体验、时代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策略,探索高校参与地方文化融合传播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7.
董明棋 《大观周刊》2012,(33):48-48
检察文化.一般认为“是检察机关在检察实践中创造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的总和”,“它包括检察思想、检察规范、检察设施、检察技术等诸多方面,是支配检察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和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环境因素对读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阐释,全面论述了图书馆环境建设中物质环境,文献资源、现代化设备、馆员素质及制度建设等因素对读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曾娇丽 《青年记者》2023,(24):74-76+79
近年来,历史街区作为物质及文化双重意义上的“城市遗产”广受关注。在历史街区的保留与更新实践中,媒介特别是互联网媒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媒介与地点相分离”的情况已经发生转变,本文以上海市思南路历史街区为案例,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历史街区“再地方化”的可能。研究发现,地理媒介促进符号空间与地理空间相互贯通,历史街区的媒介叙事与本地生活亦走向融合,公众通过线上线下互嵌的多样化传播实践,激活地点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将历史街区从景观化的“文化目的地”形塑为日常化的“文化枢纽”。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图书馆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探讨图书馆文化现象,旨在通过对图书馆文化特征的认识,强化图书馆文化意识,以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