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茜 《中国博物馆》2013,(1):104-108
以2001—201O年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从展览数量、展览时长、展览周期、国内国外展览、联合展览、古代与现代展览、展览类型、临时展览网上介绍等方面对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临时展览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博物馆社会功能和教育职能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的展览陈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动展示的出现改变了博物馆信息的单向传播模式;观众研究的结论增进了博物馆对观众需求的认识;而体验经济的发展更是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益文化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发展出的体验式展览,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阐释和传播形式,扭转了观众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而且使博物馆展览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本文在提炼总结体验式展览定义,厘清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和实地调研信息,分别对历史、艺术、科学类博物馆体验式展览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陈列式展览进行比较,归纳出其目的、意义及特点,最后提出体验式展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日前,美国梅尼尔收藏博物馆宣布与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现代艺术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合作,将艺术家档案数字化。艺术家档案项目是通过对艺术家们进行采访,记录他们对如何保存及展览自己的作品的看法,旨在更好地保存艺术品。  相似文献   

4.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意为科学与艺术;陈列展览是运用艺术设计表达科学内容的结果,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科学与艺术结合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生存发展的根本,开创陈列展览新局面,需要推陈出新,跨界思维,整合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工作的中心是陈列展览。衡量博物馆工作的标准关键看其陈列展览的质量和水平。而展览需要形式,形式来自思想,这就要求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把握展览主题的战略眼光之外,还应该增加审视社会不同群体、洞察人心的本领以及挖掘事物本质和艺术再现的能力及手段。  相似文献   

7.
数字游戏作为当下的流行文化,具有科学、人文和艺术价值,理应被视为人类珍贵的记忆被博物馆收藏。回顾当前著名的数字游戏展,发现主要有历史与发展、设计与艺术、交互与体验三个展示主题,每个主题各具展览价值,亦是数字游戏走进博物馆的依据。从科学、艺术和人文三个语境进行探索,将数字游戏展与博物馆的功能进行对接和融合,有助于观众明确观展的主题,从而实现博物馆历史教育、艺术欣赏、文化传播的基本功能。为了推动数字游戏在博物馆中的展览,博物馆有必要全面及时的收藏,提炼和传承具有文化价值的游戏艺术作品,营造健康的游戏价值观以及提供人文价值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与博物馆、与展览、与展览评估相关的重要的行业性或专业组织有美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展览协会、观众研究协会等,对这些组织的构成、性质、职责和运作的深入了解,可加深对博物馆展览评估及博物馆所发挥的社会职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遵循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原则办展览,综合运用艺术手段提高展览质量,树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形象,繁荣发展博物馆事业。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26至29日,今日美术馆举办了名为《观》的展览,作为策展人藉此展览着重探讨了关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在当代博物馆中的呈现方法问题,以期对博物馆的展陈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普遍和最直接的途径。《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一书作者结合多年的博物馆理论研究和博物馆展览策划实践经验,直击当下我国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核心问题,对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所应遵循的理念、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提出了极为具象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与艺术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鸣奋 《现代传播》2003,44(6):47-50
网络媒体给艺术博物馆带来了诸多变化。虚拟访问成为艺术参观新形式 ,数码产品成为艺术收藏新品种 ,赛博空间成为艺术展览新基地。建设虚拟艺术博物馆既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 ,又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博物馆作为事业法人单位,面临着如物保护、设备材料购买、古建筑遗址修缮、技术开发和服务、租借物资料、物展览、物出版、物复仿制、借用物拍摄影视、博物馆基建等许多民事、经济活动,特别是众多博物馆馆址本身就是古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物,同时又是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4.
临时展览是增强博物馆活力,满足观众需求,发挥博物馆职能的重要途径,而展览评价则是对展览绩效的监管、检验和优化。目前,我国博物馆临时展览良莠不齐,大多缺乏与观众的良好沟通、策展人员对观众需求了解不足、对展览整体把握力度不够等等。因此,对临时展览进行长期有效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和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并建立了博物馆临时展览评价体系,期望能通过该体系,对临时展览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并适当调整,从而达到提升展览水平的目的,旨在为我国博物馆临时展览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博物馆》2009,(3):71-71
2006年5月26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印象派至现代派精品展”。本次展出的60件大师杰作直接来自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永久陈列展厅,均为“镇馆之宝”。展览内容涵盖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现代主要艺术流派,其艺术和学术价值在国内引进的海外艺术展览中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6.
一、临时展览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博物馆的陈列包括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种形式,临时展览是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补充,这在我们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已经是不成问题的认识.但是,博物馆学界还有一条十分强调的原则,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都要与本馆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博物馆举  相似文献   

17.
赵霞彪  王扬能 《档案》2014,(12):55-57
正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逐步加强,各博物馆所形成的陈列展览资料也随之增多。对此,博物馆应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这将有助于总结陈列展览活动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改进与提高今后的陈列展览,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管理的体会。一、充分认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重要性博物馆档案不同于其他行业档案,有其自身的特殊  相似文献   

18.
观众通过展览凝视展品,从而在博物馆空间所建构的物与人的秩序中彰显自我凝视器物的身份与地位。博物馆空间作用中的展览建构,既是对观众身份建构的过程,亦是对器物表征的建构过程,更是对展览文化的书写过程。观众通过凝视展品与建构展览彰显着自我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能动性。在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观众不再是被动参观博物馆的参观者,而是主动参与书写展览文化的能动者。从博物馆民族志的书写到书写博物馆的展览文化,博物馆人类学的视域也从展品扩展至观众,进而反思由博物馆空间所建构的展品与观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类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样的展览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展览数量的飞跃,如何通过对展览项目目标、策划、管理及成效的评估来促进展览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博物馆界日益紧迫的诉求。本文试从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的现状出发,结合国际博物馆界展览评估理论与实践,提出构建政府考评与博物馆自评相配套、观众判断与专家判断相结合、覆盖展览全过程的一体化展览评估体系,以期对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工作之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一些科技博物馆关注展览、展品的建设,却忽视展览设计团队的建设。在调研中发现:展览质量与水平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博物馆设计团队的能力与水平。根据实践体会、案例分析、专家见解和对展览设计工作内容的分析,证明提升展览的质量和水平应从提升博物馆设计团队的能力入手,展览资源建设重点应由“物”→“人”转变,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能力的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