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过去由于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一些改革。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必须从工作性报道的源头去创新,从工作性材料中去发现“金矿”,开掘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3.
滕抒 《新闻三昧》2005,(3):26-27
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既特殊又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增大。因此,新闻记在进行案件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4.
郑凌 《视听纵横》2004,(2):44-46
“策划”这个词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计划和策略。不管你是否承认,在现代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策划已经成为报道准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报道依靠成功的策划获得轰动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媒体本性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5.
田伟  王虹 《视听纵横》2001,(4):15-16
从选材领域看,不光是党政领导、社会名流的重要活动,还包括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和连锁会议,都纳入了大时政范畴。如杭钢集团报道本属经济报道范畴,但省长去了,针对经济发展或省里某一阶段重要工作提出指导性要求,时效性强,影响力大,要闻感足,即便是经济报道,也可纳入时政报道范畴,这实际上也是拓宽了时政报道的选材领域。  相似文献   

6.
邓涛 《新闻三昧》2005,(5):24-25
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ort),是从西方引进的。它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报道”,被认为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美英又叫“大标题后的报道”,在法国名日“大报道”。有西方学将深度报道的特征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写政工报道易空,写军事、科技报道易涩。涩在有些稿件满纸的技术性问题和术语,新闻不像新闻,论不像论,让一般读看着费劲,感到生涩难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要从技术性中跳出来。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5,(5):33-33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9.
王海 《新闻传播》2005,(5):68-68
现场报道是广播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受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最富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的口头播报等;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现场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的见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相似文献   

10.
战役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以高视点、全方位、多侧面反映社会现实的优势,以关注热点、触及焦点、诠释难点、剖析问题、引导舆论的丰富内涵,备受观众欢迎。但是如何搞好战役性报道的策划,使战役性报道更有力度,有深度,有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钟明明 《新闻界》2004,(2):70-71
2003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要求各级领导改进作风,贴近民众,严格自律,支持新闻媒体改进报道工作;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人民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给新闻媒体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用什么方式、从何种角度来报道会议?怎样把会议中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信息.准确、及时、充分、生动地传达给受众?其实有关会议报道的改革问题,已经喊丁许多年,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提到了如此重要的议程。各大媒体闻风而动,尤其是一向板着面孔的各级党报头版变化显著,报道内容和方式有了大幅度的改进,但是,从会议的整体报道上,后续报道上,深入报道上,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值得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战役性报道就是对受众进行大量的、多角度、多形式的、连续的信息传输,以期达到传播者的目的。无论正面报道,还是舆论监督报道,战役性报道的题材和主题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科学、民主精神,传播健康新观念,有助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报道发展到今天,报道形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简要地说体现在由过去单一的一分钟新闻发展到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组合报道……报道形式更加丰富,电视的优势较之其它传媒更加充分地得到了发挥。这其中组合报道就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更能发挥电视优势的全新报道方式。一、电视新闻组合报道概述电视新闻组合报道是:围绕一个新闻主题或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报道的组合。它既可以是单条新闻的放大、扩展(消息+背景),又可以是多条相互关联的新闻的有机集合,从而做到对这一新闻主题或新闻事件全景…  相似文献   

14.
潘攀 《新闻传播》2006,(10):36-37,39
所谓图表新闻,就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它可以不依附于一定的文字而存在,也不仅仅是文字报道的一种补充、解释,而是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的报道形式,有着完整的新闻性,可以独立地陈述新闻事实。一幅好的图表可以用数字、图案等来表达新闻事实,更加客观地反映事实,起到文字、照片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晴 《传媒观察》2004,(9):61-61
提起“经济报道”,人们立即会想到“观点 例子 数字”,“经济报道”也因此成了枯燥新闻的代名词。事实上,经济报道也可以写得生动耐读、引人入胜。像《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经济类报刊,近几年来不断尝试改革经济报道形式,在“活化”上下功夫。据笔者观察,引人入胜的经济报道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共性:  相似文献   

16.
窦永堂 《新闻导刊》2004,(1):16-16,52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批评报道涉及的多是大的问题和现象,不如此,似乎就减少了斤两,欠缺了力度。其实,在批评报道的类别中,“抓小”批评报道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作用不可忽视。北京市的有关媒体曾和市长刘淇一道热切关注过“抓小”的批评报道,就北京人12种看起来虽小却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大问题的小毛病提出过严肃批  相似文献   

17.
孙世恺 《当代传播》2001,(2):56-57,55
新闻文体写作创新之七:图表式报道   面对电视直播和电脑网络的挑战,新华社从 1999年推出图表式报道。它以图形和表格等形式反映报道的事实,或提供背景资料。这种图表式报道一般有两类。一类属于新闻报道的。这是用图表的形象及时反映新闻事实,而新闻性又是它的“灵魂”。如《北京青年报》 2000年 6月 15日刊登新华社播发的《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谁涨谁落》《汽车产量增长 出口下降》等,每篇图表都阐述一个十分完整的新闻主题,而且独立成篇,新闻性也较强,就属于这一类图表式报道。另一类属于新闻资料性的。这类图表式报道往往是结…  相似文献   

18.
冯楠  李勇 《新闻窗》2006,(6):76-77
穆青同志早在1986年就提出,新闻摄影这一翼同文字报道那一翼相比,翅膀还不够硬,不够丰满,显得弱了一点。他说,文字报道再多,时效再快,也不能代替摄影。图片在宣传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新闻图片读者既能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图片在视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它是最真实、最直接、最形象、最具体的事实凭证。文字报道,他可以不相信,说你夸大了,或者歪曲了;图片新闻,真凭实据,摆在你面前,容不得半点怀疑。所以说,图片报道征服读者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它比文字报道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报道形式。和其他的报道方式不同的是,在体验式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不但是新闻信息的传递,而且还是新闻事件的亲历和参与,承担着记和新闻当事人的双重角色。因此,要求记在正确认识体验式报道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角色意识,包括角色期望、角色转换以及避免角色错位三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詹爱华 《新闻窗》2006,(1):50-51
在社会生活热点纷呈,社会新闻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传媒的报纸,热点问题的报道也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态势。但是,报纸要真正做出读者欢迎,并符合方针政策要求的热点新闻报道,就必须掌握好热点新闻报道的尺度,充分注意其真实性,把握其本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热点报道的群众性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热点新闻报道的“度”上把好关,达到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