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CCTV-2开播以来,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多次改版。从社会转型初期的经济新闻功能的转变和频道专业化的尝试;到"大经济"节目观、泛财经风格的定位和专业新闻品质的追求;再到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大众话语和全球话语的互动,CCTV-2基本完成了立体多维的财经新闻场域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兴趣日渐浓厚。20世纪80年代初期,喜爱经济新闻的受众只有10%左右;到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上升到20%-30%;进入21世纪,受众对经济新闻普遍关注,全国读者中对经济新闻很感兴趣和感兴趣的比例合计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新华社初创时期,我国开始有新闻业务交流方面的刊物,到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量涌现。据《中国新闻年鉴2008》统计,我国新闻专业期刊公开发行的共有66本,在数量、质量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新闻期刊编辑要负责从约稿到统筹组合的全部过程,是期刊制作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4.
陈洪玲 《新闻世界》2008,(11):36-37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新闻编辑工作中出现一个颇为风靡的字眼:新闻策划。从全国性媒体列地方性媒体,从综合性媒体到专业性媒体,从总编辑到一般编辑人员,新闻策划的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新闻策划的意识逐步渗透到日常的编辑行为中。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务输出浪潮的产物.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使得他们无法享有与市民同等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泉州电视台对农民工新闻题材的介入从20世纪8o年代末90年代初的负面报道、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的经济关注发展到当下政治和文化的转向.从而揭示了城市电视台在与城市互动中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6.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7,1(6):67-68
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寻求新闻抗战的有力途径,中国新闻事业的大众化就是他们找到的一副治病秘方。20世纪4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报刊实践如火如荼,中国新闻事业真正走向大众。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大众化编辑思想也走过了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彭华新 《编辑之友》2015,(12):35-40
当代新闻有个奇特的现象,即民间公关开始介入编辑流程,并与权力发生关系.公关介入之后的新闻权力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专权",90年代新闻向公关的适度"让权",2002年之后,随着民生新闻的渐趋繁荣,故事化编辑理念出现,媒介与公关的"分权"成为现实.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证明了媒介接近权逐渐"去阶层化",到第三个阶段,新闻传播效果提升了,但产生一些负面干扰,如"媒介合谋"和"权力寻租",在分享权力的同时,导致"社会公器"的"私用".  相似文献   

8.
市场理念决定新闻娱乐化——浅析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报纸时期,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步向第二次高潮。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林梦园 《视听》2022,(2):98-100,106
改革开放后,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十分曲折,动画电影英雄话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变化.透过百余部国产英雄主义动画电影可知,国产动画电影英雄话语的嬗变脉络是从20世纪末"人情化的斗争英雄"到21世纪初"低幼化、脸谱化的平民英雄",再到21世纪20年代"成长性的世俗英雄".未来动画电影在构建英雄话语时,应考虑扩大受众范围,在人...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是新闻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从18世纪到20世纪,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知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入手,结合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一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从新闻文本的结构分析、新闻话语生产的分析、新闻话语理解的分析等多个角度论证了阿氏的"人生来就是意识形态动物"、"意识形态是一个表...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是美国政党报刊论战最激烈的时期,两派报刊相互诽谤谩骂并进行人身攻击,这个时期被美国新闻史学家称为"新闻事业的黑暗时期"。然而,这种报刊论战对新闻业的贡献不可小觑:催生了专业化编辑;产生了社论;进一步提高了编辑的政治意识和记者的参政兴趣,深化了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从而促进了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众媒介不仅仅是推动全球化的一种工具,它本身就是全球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20世纪的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的时代话,那么21世纪的全球化则是属于媒体巨头的天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CEO列就曾宣称:“媒介将成为21世纪的统治性行业,全球媒体变得比政府还要强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一个典型的国家媒介系统是由国内的广播、电视和报纸产业组成。但是现在  相似文献   

13.
韩涛 《新闻采编》2013,(1):16-17
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众传播媒体在现代化即走向受众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选择的多样化和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在增多,严峻的市场竞争向各新闻媒体提出了挑战。各新闻单位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注重策划,争取时间拿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满足大众需求的报道来。几年前,当中央电视台推出《焦点访谈》栏目以来,  相似文献   

14.
1954年10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大制度的建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大系统既无专门媒体又无新闻专业人员,新闻工作比较薄弱,主要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新闻局建立于1987年,成立时只有编辑动态和筹备新闻发布会两项工作.建立办公厅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刊物、办网站,都是上世纪末和21世纪的事了.以人大自己为主成立大会新闻中心,也只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大崛起;90年代,新闻报道运用西方的量化统计方法,出现了精确新闻;进入21世纪,民生新闻又大发展。本文试图对这三种报道方式做出评述,以窥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报道方式的重大革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论二十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波 《现代传播》2001,(4):24-30
本文运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考察了20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的发展,并把它划分为5个历史阶段新闻观念启蒙时代、"以新闻为本位"时代、大众化与新闻宣传并存的时代、非市场化时代和信息化市场化时代;认为其发展蕴涵着政治逻辑、文化逻辑和经济逻辑,从这里可以把握20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发展的丰富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媒技术的日益完善,大众传媒的受众范围得到了广泛的扩展与延伸。社会上主流媒体广泛出现了对于社会大众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报道,使得民生新闻得以初步发展,并在2000年后日益盛行。民生新闻,正是在媒体"非批判即表扬"的环境中找到了一个出口,搭建了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了双重认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纸质媒体在新闻图片编辑体制和队伍建设方面有了显著变化,但客观而言,目前总的格局依然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先后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全面引进、翻译和使用前苏联教材;60年代初国家教育部门开始组织专家编写我国自己的教材;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组织重印60年代编写的教材以应急需的同时,继续组织编写新教材,继后开始大规模引进、翻译欧美国家的先进教材;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90年代在消化、吸收欧美教材先进内容的基础上,在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为代表的新一代教材.其间,编辑角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变化相适应,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经历了数次话语体系更迭:19 世纪末20世纪前期公共图书馆为劳工阶级服务阶段,20世纪60至80年代以弱势群体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图书馆运动和图书馆社会责任大讨论阶段,20世纪90年代信息贫穷或数字鸿沟与管理主义话语体系下的图书馆服务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反社会排斥和社会包容话语体系下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阶段.研究话语体系的变化反映了图书馆实践领域关注焦点的变更,但话语体系的更迭并没有改变其反映问题的本质.倡导和实践图书馆服务的平等获取和包容性,争取为社会底层人群或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在欧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各个时期是一以贯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